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2)
2023(5825)
2022(4995)
2021(5021)
2020(3950)
2019(9372)
2018(9309)
2017(16928)
2016(10667)
2015(12091)
2014(12575)
2013(11499)
2012(10910)
2011(10131)
2010(10754)
2009(9593)
2008(9614)
2007(8862)
2006(8264)
2005(7979)
作者
(26202)
(21596)
(21393)
(21009)
(14130)
(10229)
(10027)
(8585)
(8390)
(8267)
(7308)
(7237)
(7081)
(6982)
(6930)
(6857)
(6710)
(6499)
(6449)
(6312)
(5745)
(5386)
(5223)
(5163)
(5119)
(4976)
(4875)
(4869)
(4368)
(4359)
学科
(28105)
经济(28060)
管理(26575)
(24002)
教育(20182)
(19344)
企业(19344)
中国(16660)
(11334)
(10878)
理论(10389)
(9155)
(8653)
方法(8453)
(8129)
教学(7559)
农业(6972)
业经(6731)
数学(6639)
(6560)
银行(6559)
(6538)
贸易(6535)
及其(6451)
(6371)
(6364)
数学方法(6341)
(6295)
政策(6261)
(6078)
机构
大学(139303)
学院(137456)
研究(51627)
(49969)
经济(48417)
管理(46277)
理学(38233)
理学院(37714)
管理学(36927)
管理学院(36626)
中国(35822)
(31558)
教育(31412)
(29464)
师范(29385)
(27886)
科学(27498)
(26068)
(24549)
师范大学(23840)
中心(22734)
研究所(22723)
北京(21827)
财经(20195)
职业(19858)
技术(19407)
(19095)
(18299)
(18172)
(16475)
基金
项目(75740)
研究(67877)
科学(61305)
基金(50035)
(40616)
教育(40420)
国家(40039)
社会(38641)
社会科(36168)
社会科学(36161)
科学基金(33927)
编号(32549)
成果(31026)
(30774)
(28160)
课题(26367)
基金项目(24344)
(22813)
资助(21504)
(19421)
自然(19404)
规划(19402)
项目编号(19250)
(19220)
自然科(18901)
自然科学(18898)
自然科学基金(18546)
重点(18347)
(17595)
教育部(17510)
期刊
(64140)
经济(64140)
研究(57632)
教育(54685)
中国(40697)
(20920)
管理(18243)
技术(17401)
(16365)
金融(16365)
(15692)
职业(15390)
科学(13722)
学报(13437)
大学(12027)
农业(10432)
技术教育(10185)
职业技术(10185)
职业技术教育(10185)
业经(10031)
财经(9631)
(9536)
论坛(9536)
经济研究(9246)
学学(9196)
(8384)
图书(8237)
问题(7874)
(7645)
(7516)
共检索到239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占萍  
清末职业教育政策问题的认定是清末教育政策制定的首要环节,追溯其历史渊源,了解其酝酿和认定过程,可以引发教育政策实践的当代思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海洋  
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教育制度的建立,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转折。东北地区农科职业学校,正是在这一转折时期逐步建立起来的。清末新政时期东北农科职业学校的兴办,掀开了东北近代农业教育史的序幕。尽管当时东北农科职业学校规模不大,培养学生数量不多,但在推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同时作为东北农科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起点,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葛孝亿  
清末虽然创办了诸多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新式教育机构,并形成了一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但实业教育思潮并没有破除"本末之辩",亦未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文化心理以促进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反,实业学堂的创办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实业教育在"名"与"实"之间存在差距。清末实业学堂的名实之辩,实则蕴含了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淑华  陈遇春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办厂,新的生产方式冲击着中国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随着机器制造业的建立与新式商业的发展,洋务运动兴起。兴办实业学校、实业教育的思潮涌起,职业教育开始了由传统向近代的演变。清末民初职业教育的转型以移植为主要特征,转型速度缓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廖声丰  徐晓璐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标志。民国时期的江西职业教育,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停滞不前等阶段,但总体而言,在民国各届政府和各职业学校的努力下有了一定的发展,也表现出了一些实用性、灵活性及其不稳定性与不平衡性等特点。民国江西职业教育奠定了现代江西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也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兵  孙海军  
清末民初,从国外引入的职业教育带有明显的异域化倾向,过多模仿外国学制、聘任大量外籍教习、使用原版授课教材以及生搬国外职教体制等行为都影响了职业教育与中国实际的有效结合。有鉴于此,近代中国政府及教育家开始有意识地去探寻本土化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他们极为细致地调查并研究了清末民初的国情,继而提出、制定了一些列符合实际情况的职业教育理论和制度。职业教育本土化的经验与教训,对于今天的职教事业依然有启示与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萍  
中国师范教育自创立之日起,在学费政策上相当长一段时期以免费为主,从而形成了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历史传统。在制度构想上,清末民国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试图以灵活多样之收费形式吸引优秀生源,以刚柔相济之服务义务确保从事教育事业,二者首尾呼应,并兼以恩威并用之奖惩机制保障之。进一步推进当前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可在构建师范生学费政策的弹性框架、放宽师范生服务义务的就业限制和健全师范生长期从教的激励机制三方面予以借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克祥  
清末民初,中国农业正处于开始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发展的转折时期。甲午战争后,在帝国主义对华侵略不断深入、中国经济进一步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对外贸易的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增加、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新式工业、以及铁路和轮船运输业的兴起,刺激了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一些地区经济技术作物的种植迅速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民同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现金收支在农户收支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同程度地加大。这表明,部分地区的农业正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加速向近代商业性农业转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邦石  
文章指出债转股运作中存在着道德风险、企业对股权回购压力大把握小、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安置富余人员困难大、债转股不能解决企业和银行的所有问题 ,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主体目标、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拓宽股权退出通道及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并加强信息披露等政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川  
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在清末民初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既没有选择欧洲双轨学制类型,也没有移植美国单轨学制类型,而是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和开明大臣主持下,构建了一种"中间制"学制体系。即基础教育选择强调德行修养、人格养成的单轨制,高等专业教育力主学术一体、中体西用的双轨制。单轨制强调树德与做人,双轨制偏重功利与实用。中间制学制体系的形成有三个节点:一是壬寅癸卯学制从单轨到三轨的聚变,二是壬子癸丑学制对普通教育"文实"分科、体用合一的争论,三是壬戌学制引进吸收西方教育经验后的模仿、改良与本土化。中国学制形成的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梦卿  周艳  
文章阐述了我国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六十年职业教育关于行政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院校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并结合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加以分析,以期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史的梳理和把握,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邢晖  
2010年11月11日,为期三天的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职业教育专题研讨班圆满结束。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22位分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红岩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就业持续向好等方面表现突出。与此同时,也存在入学水平低、师资力量不足、校企合作不够等问题。为此,建议转变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优化发展,促进人力资本转型升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芳  
清朝末年,面临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与农业生产的衰微,清政府谕允饬令各地遍设农会,希图利用民间力量与官方力量共同振兴农业,摆脱国用匮绌的窘境。同时,实业救国人士的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吁请、上海农学会学术研究团体的创设等,对政府敦本重农、批饬成立农会组织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清末农会肇始于1907年7月成立的直隶农务总会,随后,其他各省相继创办,并开展了编辑农报,翻译农书;创办农业学堂;开办农业试验场;举行农产品评会,设立陈列所;植树造林以及农业调查等一系列农事活动,发挥了"整理农业之枢纽"的作用。清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