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3)
2023(8586)
2022(7188)
2021(6901)
2020(5908)
2019(13366)
2018(13268)
2017(25055)
2016(14146)
2015(15734)
2014(16092)
2013(15811)
2012(14737)
2011(12925)
2010(12965)
2009(11824)
2008(11876)
2007(10282)
2006(8635)
2005(7823)
作者
(39805)
(33678)
(32785)
(31809)
(21184)
(16127)
(15123)
(12894)
(12757)
(12244)
(11442)
(11384)
(10925)
(10691)
(10690)
(10031)
(9947)
(9621)
(9592)
(9550)
(8305)
(8269)
(7973)
(7858)
(7600)
(7549)
(7299)
(7293)
(6870)
(6836)
学科
(48422)
经济(48356)
管理(42057)
(35718)
(29887)
企业(29887)
(26820)
方法(18168)
(15434)
数学(15198)
数学方法(14950)
中国(14804)
(14309)
(13989)
(13172)
财务(13137)
财务管理(13088)
财政(12749)
企业财务(12409)
地方(12126)
(11324)
业经(10227)
理论(10200)
(10186)
土地(9142)
(9103)
银行(9074)
农业(9016)
(8628)
金融(8620)
机构
大学(188138)
学院(186843)
(67605)
研究(66649)
管理(66068)
经济(65863)
理学(56243)
理学院(55419)
管理学(54256)
管理学院(53871)
中国(51196)
科学(43487)
(42585)
(41478)
(35958)
(34974)
研究所(31387)
中心(30597)
(30201)
业大(29966)
财经(29646)
农业(28344)
(26758)
(26334)
师范(26012)
北京(25696)
(24852)
(23514)
(23345)
财经大学(21564)
基金
项目(125073)
科学(96387)
研究(90206)
基金(88772)
(78831)
国家(78161)
科学基金(65372)
社会(54812)
社会科(51724)
社会科学(51708)
(49469)
基金项目(47352)
自然(43101)
自然科(42031)
自然科学(42013)
(42000)
教育(41547)
自然科学基金(41225)
编号(36929)
资助(35933)
成果(31653)
重点(28321)
(27174)
课题(26247)
(25953)
(25666)
(25062)
科研(24164)
创新(24027)
计划(23416)
期刊
(79281)
经济(79281)
研究(57224)
中国(45959)
(38997)
学报(35281)
(32550)
科学(29914)
大学(25913)
学学(24283)
教育(23558)
管理(23366)
农业(21599)
(16308)
金融(16308)
财经(14791)
技术(14695)
(12673)
经济研究(12437)
业经(12231)
(11195)
(11082)
财会(10804)
图书(10491)
问题(10399)
会计(10262)
资源(9042)
业大(8884)
科技(8612)
(8038)
共检索到292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金明  陈利根  
在财产法的视阈下,土地权利体系非物权法体系甚至民事权利体系所能涵盖。土地公法财产权与私法财产权的二元分野是土地财产权体系的基本架构。我们将土地财产权分为公法上的土地财产权(国家地权)和私法上的土地财产权(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继承权等),这对解释土地权利运行的各种法律关系和澄清土地权利的诸多理论误区具有积极的意义。土地财产权二元体系应当作为我国土地权利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春平  高云  彭静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马克思,1867)。针对我国耕地资源贫乏和市场化及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严重流失的现状,1986年制订并经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把“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立法宗旨,新世纪以来国家更是采取了“世界上最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然而,耕地非农化的势头并未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年来又出现了近乎灾难性的“圈地热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表明,1986年至1995年十年间全国耕地累积减少7500余万亩,而1996年至2003年仅仅八年多时间,农用地就减少1亿亩。尽管这种“圈地”与当年英国圈地运动的“羊吃人”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锐  
研究目的:以权利体系化应当具有的逻辑统一性、价值同一性和实践必要性为标准,分析现行土地权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土地权利体系化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内容。研究方法:规范分析、逻辑分析、历史分析。研究结果:现行土地权利制度存在土地概念使用、权利类型划分违反基本逻辑规律规则,国家和集体所有权差别对待及土地经营权内容设计背离价值同一性等问题;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宪法及自然资源单行法对自然资源和土地分别界定权利并以资源权利切割甚至吸附土地权利,民事法律未及时系统整合既有权利制度并补足土地权利空缺。研究结论:土地权利体系化的重点是合理确定土地所有权的范围,科学界分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填补国有农用地使用权和法定地役权"漏洞",调整充实土地经营权的内容及加快宅基地"三权分置"入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佳星  
研究目的:土地权利冲突研究是构建、解决土地问题的基础,而权利冲突源自权利边界的模糊性和交叉性。解决土地权利冲突的关键,在于厘清土地上两种不同权利边界,构建中国本土化土地权利体系。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权利冲突表现为土地权利部分缺失的消极冲突和同地不同权的积极冲突;冲突产生的社会背景在于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结构的基础性变革;从权利的本源考量,则根源于民法理论对人身权与财产权内在逻辑、伦理结构区别的漠视。研究结论:通过将土地上冲突的权利分析、定性,可以较好的区分不同权利内涵,构建边界清晰的土地权利,为农地"三权分置"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守英  
本文从法律、政策和地方创新三个视角回顾了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进程和面临的问题。中国的土地制度因不同用途沿着不同的路径演化:农地制度无论是地方创新还是政策和法律的制定都朝着强化土地物权和以农户为主体的市场交易方向发展,而非农地制度却在朝着强化地方政府垄断和土地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同一块土地因用途改变而导致土地权利结构改变和利益分配方式变化,是现行土地制度的最主要缺陷。政策创新的基点是:在规划控制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盘活宅基地市场;探索征地中对失地农民的财产补偿办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让农民以土地财产权利参与现代化进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惊鸿  
在深化农村改革的背景下,集体经济面临组织性质、土地所有权属性和集体与成员间产权关系的多重变革,对集体土地权利保护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集体经济组织性质历史变革为基本线索,探讨现阶段集体经济组织由"政社合一"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集体土地所有权由兼有准公权与私权属性向单一私权属性回归,集体成员土地权利由一般用益物权向股权转化的逻辑链条。依据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集体土地权利保护制度完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秀清  熊玉梅  尹朝华  
研究目的:提出权能支的新概念,建立一个新的财产权利权能结构理论框架,对当前中国集体农地权利体系进行解释。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法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所有权权能结构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基本权能,而这四项基本权能由若干更小的基本单元——权能支构成;权能支是财产权利的基本单元,每一个权能支意味着权利人可以依法实施一类行为的可能性,四项基本权能是由若干权能支组成的权能束;基本权能或权能支的分离、重组和耦合形成新的财产权利类型。研究结论:权能支概念的引入,拓宽了既有权能理论的解释能力,可以较好地解释新出现的财产权利的权能结构,也能合理解释权能分离后的所有权和他物权的内涵;基于权能支的概念和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健雄  郭泽喆  
"三权分置"思想发端于承包地,而后针对宅基地阐发,体现出在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全局改革中的理论兼容和制度弹性。当前,"三权分置"研究呈现块状化特点,有必要开启全景视角,审视和应对推行"三权分置"可能遇到的普遍性问题。为此,可在自物权和他物权二分的基础上,将农村集体土地权利体系再解构为所有权、使用权(用益权)、担保权三个层次,结合对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三类主要农村集体土地特殊性的分析,提炼能够反映、重构和化简农村集体土地生产关系复杂性的立法思路。具体而言,所有权是原权利,农村集体土地的次级权利和各项权能均由其衍生。作为次级权利,使用权的实现包括初次分配和复次流转两种形态。担保权是次级权利的延伸,其存在基础是使用权的可流转性。立法远景中,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代理人"均应逐渐过渡为一元化,国家应克制对所有权的僭越以及垄断同类土地市场的冲动,方能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名实相副。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立法和实践经验表明,复次流转制度设计的关键在于去身份化和对价化;通过物权化方式保护复次流转取得的权利是可行路径,使用权流转的行政管制逐步退出是大势所趋。若以强化农村集体土地的担保属性为立法意旨,则其复次流转取得权利的物权化立法方向务必坚持,今后立法的关键在于创设符合规律的、科学的担保权利实现方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明  
文章在历史比较视野下对土地冲突的形态变迁进行了考察,并明确了当下中国土地冲突的历史方位。研究表明,不同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土地冲突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意蕴:传统时期的土地冲突本质上是生存危机引发的权力争端;革命时期的土地冲突本质上是权利建构引起的社会重组;而现代社会的土地冲突本质上是权利诉求带来的秩序调整。当下中国虽然从时序上看是现代的,但事实上处于一种祛除未净的前近代政治社会传统与应接不暇的后现代风险扩散的"对冲"当中,因此当前的土地冲突既带有"权力冲突"的特征,又呈现出"土地风险"的样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明  
文章在历史比较视野下对土地冲突的形态变迁进行了考察,并明确了当下中国土地冲突的历史方位。研究表明,不同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土地冲突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意蕴:传统时期的土地冲突本质上是生存危机引发的权力争端;革命时期的土地冲突本质上是权利建构引起的社会重组;而现代社会的土地冲突本质上是权利诉求带来的秩序调整。当下中国虽然从时序上看是现代的,但事实上处于一种祛除未净的前近代政治社会传统与应接不暇的后现代风险扩散的"对冲"当中,因此当前的土地冲突既带有"权力冲突"的特征,又呈现出"土地风险"的样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冠男  
农民财产权利,是指其对土地的权利以及由此衍生的权利,主要包括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等。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与当前土地政策变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大多数议题紧密相关。清晰界定和赋予农民合理的财产权利,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收入。一、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克伟  
我国的土地权马克伟建立并完善以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社会主义地权制度,对于加强我国土地管理十分需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地权问题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我国地权和地权制度已成为当前研究、讨论的热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梁洪学  魏震铭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权利及其权利主体问题又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六大制度建设,即"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六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离不开完善的产权制度。明晰的财产权利,是公民、企业追求长远利益的基础。这种追求的合力将形成民族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题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