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50)
- 2023(4810)
- 2022(3933)
- 2021(3349)
- 2020(2813)
- 2019(6270)
- 2018(6080)
- 2017(11629)
- 2016(6080)
- 2015(6875)
- 2014(7085)
- 2013(7119)
- 2012(7055)
- 2011(6520)
- 2010(6925)
- 2009(6531)
- 2008(6526)
- 2007(5998)
- 2006(5712)
- 2005(5426)
- 学科
- 济(53241)
- 经济(53217)
- 管理(20527)
- 业(16072)
- 地方(15825)
- 方法(13480)
- 企(13477)
- 企业(13477)
- 数学(11879)
- 数学方法(11794)
- 地方经济(11770)
- 财(9722)
- 中国(9556)
- 学(8894)
- 业经(8659)
- 农(7748)
- 制(7356)
- 经济学(6570)
- 融(6116)
- 金融(6115)
- 务(6087)
- 财务(6079)
- 财务管理(6068)
- 体(6063)
- 环境(6012)
- 企业财务(5804)
- 银(5699)
- 银行(5698)
- 农业(5595)
- 行(5439)
- 机构
- 大学(98300)
- 学院(98062)
- 济(52947)
- 经济(51942)
- 研究(38066)
- 管理(34047)
- 中国(30330)
- 理学(28158)
- 理学院(27807)
- 管理学(27410)
- 管理学院(27214)
- 财(23869)
- 京(20831)
- 科学(20265)
- 所(19399)
- 财经(18288)
- 经济学(18090)
- 研究所(17040)
- 中心(16931)
- 经(16450)
- 江(16406)
- 经济学院(15866)
- 农(13559)
- 北京(13553)
- 财经大学(13339)
- 院(13325)
- 省(12560)
- 范(12439)
- 师范(12351)
- 州(12301)
- 基金
- 项目(56508)
- 科学(44856)
- 基金(42028)
- 研究(41628)
- 家(36052)
- 国家(35770)
- 科学基金(30729)
- 社会(29389)
- 社会科(27859)
- 社会科学(27850)
- 基金项目(21614)
- 省(21271)
- 教育(18143)
- 自然(18039)
- 自然科(17581)
- 自然科学(17577)
- 资助(17530)
- 自然科学基金(17241)
- 划(17150)
- 编号(15235)
- 发(13533)
- 重点(12919)
- 成果(12890)
- 济(12818)
- 国家社会(12790)
- 部(12736)
- 经济(12709)
- 发展(11564)
- 展(11431)
- 教育部(11259)
共检索到169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肖辉顺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1.县级(含县级市,下同)是我国行政职能比较齐全的一级行政组织,它既是一个基层行政单位,又是一个综合经济单位。 2.县级又是城乡结合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部。它既是大城市经济运行的依托和基础,又是联结城乡的桥梁和纽带。 3.县级对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有很大的融化、吸收能力,对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又有着很大的凝聚和辐射能力。 4.县级经济在我国整个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大,而且会越来越大,县级经济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旭初
本文分析所选县的基本情况:该县地处浙江省西部,经济和总量明显落于该省的其他县后,人口40万左右,其中农业人口占84%,据2007年年报其工业总产值125亿,农业总产值14亿,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4%和12%。从2000年实施"工业立县"以来,该县每年以11%左右的速度保持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乌家培 凌晓东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机制。这一机制将介于纯粹的计划机制与完全的市场机制之间,具有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特点。于是,新机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将具有传统体制下所不具有的新的内容。本文将对传统机制下与新机制下两种宏观经济调控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并提出对新机制下宏观调控方式进行评价与选择的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广
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一稳一积极"的总基调,建议把"破障碍、扩消费、促升级"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2011年至2012年连续两年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表明,我国经济因最终需求不足,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展望2013年,不少人认为,经济已经"见底",不久将会进入新的上升通道。我们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所谓的回升不过是2012年5月份开始实施的稳增长刺激政策的人为"上拉效应",缺乏中长期回升的基础,因为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仍然不足,同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肖淳
《宏观经济调控》评介肖淳在我国当前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正在创建,而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搞好宏观经济调控,显得越来越重要。《宏观经济调控》一书,适时地赶上了时代的需要,也适应了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洪,特为该书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树成
在2003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使用了经济周期这一概念来分析经济走势,作者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深入解析了这次客观经济调控的原因、方法、成效,指出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 原因 方法 成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耀华
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简论朱耀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要使我国经济发展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尤为重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建立和...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何廷栋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强调.“要强化审计和经济监督,建立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与方法”.这不仅给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那么,如何开展宏观经济审计,使审计监督为宏观调控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呢?这是当前各级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此谈点粗浅意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付一婷 刘金全 刘子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宏观治理的新理念与新方式。本文对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转变与升华的必然性进行论证,并探究这种转变的时机把握、能力跃升和体系创新,为我国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对策建议。新体系优化了政策目标:长期目标由速度目标转向质量目标、调控范围由点目标放大至区间目标、调控方式从总量调控精细化到结构调控、调控力度由"大水漫灌"式优化至精准调控;明确了各项政策的任务分工:强调了六项子类政策间的交互作用与下一阶段产业政策的核心地位;提升了政策间的协同作用:确保政策间的协调配合与时间一致性,并进一步保证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控的协调平衡能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曾国安
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都是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基本经济职能 ,两者在产生的具体原因、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出现的时间、实施机构、实施手段、实施方法、调控对象、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失效的原因、与产业政策的关系、对经济自由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 ,但两者也具有多方面的相互联系 ,明确两者的关系对规范政府政策、规范政府行为和政府有效地履行经济职能都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经济管制 宏观经济调控 比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停
"新常态"的内涵本质是经济再平衡。经济"新常态"下,因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上升和消费偏好由实物向服务转变等原因,我国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短期内我国宏观调控目标应在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将结构调整摆在更突出位置,紧紧抓住经济增长和失业率关系弱化的契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经济再平衡。"新常态"下,宏观调控要加强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统一、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以政策微刺激实现精细化管理,探索"旧常态"下宏观调控弊端的体制原因,推动深层次改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安福仁
税收是政府用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政策手段,它是一个处于政府控制之下的能够对一个或多个宏观经济目标施加影响的经济变量。一国政府如果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一变量,将有可能使经济导向一个高产出、高就业、价格稳定和商品、劳务、资本旺盛的较好的经济组合。
关键词:
税收 经济变量 宏观调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樊纲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经济进一步复苏,出现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工业生产增长率达18%,投资增长较快,其中全民所有制投资增长幅度达到38.7%;信贷规模增长幅度已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丛明
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较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发展势头。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投资规模偏大、货币信贷投放偏多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从短期看,经济总量仍处于偏热状态;从中长期看,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软肋”。2007年要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和稳定,适当调整总量,着力调整结构,将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结构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适度进行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经济形势 宏观调控 经济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