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99)
2023(3411)
2022(3070)
2021(2968)
2020(2484)
2019(5763)
2018(5661)
2017(10028)
2016(6124)
2015(7516)
2014(7612)
2013(6983)
2012(6510)
2011(5765)
2010(6001)
2009(4904)
2008(4681)
2007(4186)
2006(3819)
2005(3205)
作者
(15336)
(12856)
(12690)
(12142)
(8279)
(6067)
(6014)
(5045)
(4948)
(4867)
(4377)
(4329)
(4302)
(4273)
(4075)
(3920)
(3866)
(3796)
(3695)
(3680)
(3537)
(3224)
(3189)
(3111)
(2976)
(2904)
(2893)
(2813)
(2782)
(2633)
学科
(14189)
经济(14055)
(13607)
管理(12805)
理论(9719)
(8773)
企业(8773)
中国(8125)
教学(7541)
教育(7247)
工作(6410)
服务(6304)
方法(6187)
(5758)
业经(5504)
学法(5253)
教学法(5253)
(4907)
服务业(4898)
学理(4718)
学理论(4718)
(4277)
学校(4051)
(3843)
技术(3768)
社会(3720)
读者(3634)
农业(3322)
地方(3300)
(3297)
机构
学院(78795)
大学(70683)
管理(24688)
研究(24228)
(22494)
经济(21537)
理学(20375)
理学院(20083)
管理学(19619)
管理学院(19469)
职业(18464)
技术(17600)
(15987)
中国(15782)
科学(15013)
(14323)
职业技术(13386)
技术学院(13341)
(13169)
师范(13050)
(12250)
(11718)
(11510)
(11494)
中心(11002)
研究所(10869)
教育(10750)
北京(10108)
业大(10023)
师范大学(9958)
基金
项目(49308)
研究(43638)
科学(37857)
基金(29912)
教育(24983)
(24844)
社会(24820)
国家(24499)
(23319)
编号(22716)
社会科(21970)
社会科学(21957)
科学基金(20720)
成果(19047)
(18718)
课题(17162)
基金项目(15789)
(15606)
项目编号(13118)
规划(12311)
重点(12141)
资助(11835)
自然(11501)
自然科(11252)
自然科学(11251)
(11237)
自然科学基金(11053)
研究成果(10944)
(10907)
(10896)
期刊
(28583)
经济(28583)
教育(28361)
中国(26209)
研究(22595)
职业(13465)
技术(12462)
学报(11563)
(10470)
图书(10244)
大学(9204)
科学(9154)
(8940)
管理(8877)
技术教育(8710)
职业技术(8710)
职业技术教育(8710)
学学(7839)
(7694)
论坛(7694)
书馆(7660)
图书馆(7660)
农业(7093)
(4695)
金融(4695)
财经(4688)
职教(4553)
业经(4458)
情报(4281)
(4137)
共检索到126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孔宝根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是重要的育人途径。高职院校应把社会服务作为大平台来建设,围绕人才培养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型科研等事关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一系列核心工作加以有机整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以彬  
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市场的严峻考验,这使学生、家庭和国家承受了巨大压力。文章认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形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需要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社会服务职能;"订单式"人才培养有独特的内涵、系统的过程,要求高校坚持适度柔性的原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静  侯长林  
目前,地方高校比较有特色的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引社会服务之水,灌人才培养之田",具体表现为"直饮水"和"灌装水"两种形式。构建此模式的策略主要有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努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组建社会服务组织机构、建立社会服务案例库、完善制度和机制五个方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元栋  刘慎军  蔡红星  
地方医学院校是否走"服务地方发展"的办学之路,涉及高校的发展战略,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文章从社会服务的角度,对苏北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以徐州医学院为例进行了适用性考察,以期帮助苏北医学院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树立积极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和推行正确的培养模式,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增强办学竞争力的内核,从而提升苏北医学院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金土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层次上看属于高等教育,从类型上看属于职业教育,即国际通称的"技术与职业教育"。为了正确认识它的内涵特质,不妨以史为鉴。本文试图通过部分史实来表达如下两个基本观点:①高职教育必须"崇实",它以培养"实务性"人才为己任,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更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一旦偏离这一特性就会导致事业的倒退。②在大部分产业领域,"实务性"人才主要包括"技术型"和"技能型"两大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宜单一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崔清源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倾向。两种价值取向的矛盾与统一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以社会本位为主导。这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使命的完成,也有利于促进个体的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赖永辉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行业服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按培养工作开展深度和时间的先后次序,探索由熟悉和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开展对外行业工种培训、行业函授培训,承接行业内科研与教研课题,研究成果循环投入日常教学环节,研究成果申报评审和发表,自评估与总结等6个阶段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培养和教师培养两个目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洪列平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本文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内涵的分析,提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喜才  
企业大学作为我国职教领域的新进入者,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特定的优势和专门模式,这种模式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我国高职院校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卞文忠  
高校教师办社会服务机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而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同时,也兼有培养实际社会工作者人才的作用。但后者通常不太被教师机构所重视。文章探讨了实际社会工作者的内涵和范围,明确了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实际社会工作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高校教师办社会服务机构对实际社会工作发挥人才培养作用的必要性、途径和主要内容等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引导高校教师办社会服务机构作用的有效发挥,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的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锡耀  
人文素养教育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的缺失现象与人才培养目标本质之间的差异性,呼唤人文素养教育的复归。文章分析了高职人才培养中人文素养教育的状况,提出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呼吁重视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养,开展社会活动;深化高职课程体系改革,开设人文素养课程;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养教育相融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燕  吴蒙  李想  
本文采用修正的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部属高校运行的整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种功能的效率以及其对整体效率的贡献度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整体运行效率较低,政府拨款、学科建设两项影响因素对高校效率的作用方向相反,我国高校的教学效率显著高于科研效率,而社会服务功能却十分薄弱,而且不同地区和类型高校的效率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林昆  许振立  
本文根据1999年教育部批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的要求,通过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定位”,确定发展方向,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途径、教与学的模式上进行探讨,使广播电视大学办出区别于其他高等学校的特色来,从而加快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振华  余敦巧  
本文提出了导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论述了导师带徒的必要性、目标、导师和徒弟的条件、师徒协议的内容、考核和使用。阐述了深化这项工作的几点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宝西  
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迅速地发展起来。诸如淘宝、天猫等商务平台逐渐成为人们消费、购物的重要网络平台。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逐渐呈现出供不应求格局。同时,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使得国内电子商务人才更为紧缺。为了有效缓解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压力,本文结合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探索有效的培养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