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1)
2023(1760)
2022(1606)
2021(1772)
2020(1508)
2019(3366)
2018(3220)
2017(4387)
2016(3863)
2015(5213)
2014(5616)
2013(4374)
2012(3994)
2011(3634)
2010(3858)
2009(2847)
2008(2681)
2007(2534)
2006(2198)
2005(1962)
作者
(8770)
(7253)
(7209)
(7060)
(4684)
(3447)
(3338)
(3032)
(3011)
(2832)
(2649)
(2585)
(2509)
(2420)
(2401)
(2394)
(2275)
(2262)
(2250)
(2211)
(2118)
(2094)
(1930)
(1899)
(1784)
(1745)
(1734)
(1692)
(1682)
(1605)
学科
教育(9437)
教学(8539)
理论(6782)
学法(5777)
教学法(5777)
学校(5064)
中国(4962)
学理(4897)
学理论(4897)
管理(4613)
高等(3754)
政治(3713)
思想(3705)
思想政治(3647)
政治教育(3647)
治教(3647)
德育(3630)
研究(3205)
技术(2526)
(2458)
职业(2373)
(2097)
经济(2093)
职业技术(2057)
技术学校(1923)
高等职业(1908)
(1873)
(1846)
(1785)
企业(1785)
机构
学院(43790)
大学(38771)
职业(16810)
技术(15270)
研究(13477)
职业技术(12359)
技术学院(12278)
教育(12182)
(9959)
师范(9852)
(9283)
(9269)
科学(9160)
(7708)
(7626)
师范大学(7277)
(7212)
管理(6857)
业大(6615)
研究所(6499)
中国(6091)
农业(6075)
北京(6065)
(5603)
(5226)
理学(5138)
中心(5099)
经济(5099)
理学院(4982)
科技(4775)
基金
研究(24795)
项目(24396)
教育(18988)
科学(17636)
(14946)
编号(14505)
课题(13630)
(12713)
成果(12575)
(12005)
基金(10317)
社会(9454)
规划(8603)
社会科(8555)
社会科学(8552)
(8102)
(8069)
国家(7852)
研究成果(7781)
项目编号(7479)
年度(7477)
大学(7346)
(6984)
重点(6977)
(6875)
(6597)
主持(6500)
(6436)
主持人(6386)
高职(6084)
期刊
教育(34543)
中国(20584)
研究(15920)
职业(14024)
技术(9940)
技术教育(8386)
职业技术(8386)
职业技术教育(8386)
学报(8170)
(7999)
经济(7999)
大学(7419)
(6938)
高等(6234)
(5547)
论坛(5547)
农业(5110)
学学(5098)
高等教育(5066)
科学(4691)
成人(4584)
成人教育(4584)
职教(4444)
图书(4207)
书馆(3310)
图书馆(3310)
(3053)
(3042)
教研(3020)
高教(3020)
共检索到74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方敏  
对大学精神的研究是当前高教理论界的一个热点。对于大学精神研究中的大学主要是指本科大学这一点,中外学者基本是一致的,无论是红衣主教纽曼还是洪堡无不如此。从相关文献的研究中,也验证了这一点,关于其他类别的高等院校,例如专业大学,或者高等职业院校,是否需要大学精神,以及大学精神在学校内部如何发生作用,学者甚少论及。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以及当前对于工程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科正  
理想、信念方面的不足是制约地方院校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地方院校要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大学在精神方面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要从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提高校长和教师的思想素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加强教书育人、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培育办学特色等方面精心培育大学精神。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许军民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导致高职院校往往轻视对文科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事实上,科学精神并非科学家或理科学生所特有,它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运用新的视角审视世界以及对于个体其他方面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选择与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文科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鲍育育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综合体现,是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在。依据当前高职文化建设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精神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精神既要体现学术类大学精神的共性内涵,又要依据高职文化的特征体现其自身特色;强调了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精神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阐述了基于校本文化资源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培育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芮明珠  
社团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大学生社团文化与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所需要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紧密相连,具有独特社会、实践和主体价值意蕴。从实践层面来看,社团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引领功能、载体功能和激励功能。时代赋予了"工匠精神"全新的内涵与价值,高职院校承担着重要的职业人才培养功能,需要全面认识大学生社团在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地位,优化相应制度环境,营造"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充分利用专业社团培育"工匠精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鲜兰  
培育大学精神,需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创新、适应与超越等方面的关系。提炼与弘扬校训,建设优良的校风,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和资源培育大学精神,把大学精神的培育渗透到大学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之中,是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卉  
"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社会、企业、学校等方面对工匠身份、工匠文化及"工匠精神"的认识偏差,是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为此,文章从开展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培育路径,以期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青春  桂德怀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工匠人才培育的使命。高职院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品质、专心致志的品格、一丝不苟的品行、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淡泊名利的敬业精神。本文从校园工匠文化、校企深度合作、教学做合一、全面素质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等5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进行了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当前对工匠精神的热议与解读存在过度泛化和消费的现象。全面、准确把握现代语境下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需要从其外在表征和内在特质两个层面来剖析。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专业精神、职业理念和价值取向等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灵魂所依、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要直面当前存在的思想认知误区、培养制度缺失、文化氛围不浓和培育机制不畅等困囿,锻塑工匠精神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体悟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系统培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金友  廖金雄  胡巍  
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重视职业技能训练,轻视职业素养培养,忽视工匠精神培育的现象。文章针对这一突出现象进行原因分析,探求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内在契合关系,探索以学校营造环境,教师指导示范、学生主体践行相结合的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高职学生在崇尚劳动、崇尚技能、崇尚工匠的环境中成长,在教师以身示范,指导引领下成才,在学生自觉践行,精湛技能过程中成匠,以满足企业对高职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诉求,达到培育汽车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目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琦  
随着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培育新青年的奋斗精神有着重大的价值意蕴。高职生作为新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奋斗精神的培育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如高职生对奋斗精神的认识不足、认可度不高、意志薄弱、有效实践欠缺等,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培育奋斗精神的可行性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宏  涂玮  石莉  陆英  
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高职院校教师、用人合作企业三方分别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掌握情况、工匠精神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接受工匠精神培育后发生的变化、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以下对策:积极宣传工匠精神,增加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深入了解;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制定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提高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志红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升级提质的精神支柱,培育“工匠精神”是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内在发展的迫切要求。但当前学校育人对“工匠精神”缺乏整体培养计划及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通过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校园文化,优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等培养路径来滋养工匠行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冯宝晶  
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是履行立德树人使命任务的需要,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思政课融入"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观教育,开展工匠精神情感体验式专题教学,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教师队伍的工匠精神培育能力来加强工匠精神培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晓光  
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新内涵。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针对办学理念、教师素质、校企合作、学生素养等困境,科学做好顶层设计、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学生德育、强化专业实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