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61)
- 2023(7523)
- 2022(5597)
- 2021(5240)
- 2020(4225)
- 2019(9382)
- 2018(9606)
- 2017(17057)
- 2016(10275)
- 2015(12044)
- 2014(12104)
- 2013(11378)
- 2012(9818)
- 2011(8626)
- 2010(8908)
- 2009(8634)
- 2008(8987)
- 2007(8511)
- 2006(7762)
- 2005(7428)
- 学科
- 管理(37531)
- 济(32218)
- 经济(32180)
- 业(29631)
- 企(26405)
- 企业(26405)
- 中国(13464)
- 财(12087)
- 方法(10681)
- 农(10322)
- 业经(10280)
- 理论(9885)
- 制(9638)
- 务(8514)
- 财务(8481)
- 财务管理(8461)
- 企业财务(8005)
- 数学(7605)
- 数学方法(7496)
- 银(7469)
- 银行(7454)
- 教育(7307)
- 教学(7256)
- 学(7040)
- 策(6998)
- 农业(6972)
- 行(6961)
- 体(6463)
- 融(6319)
- 金融(6319)
- 机构
- 大学(138923)
- 学院(136016)
- 管理(50145)
- 济(47622)
- 经济(46159)
- 研究(43155)
- 理学(40069)
- 理学院(39575)
- 管理学(38785)
- 管理学院(38484)
- 中国(36504)
- 京(30560)
- 财(27034)
- 科学(25801)
- 江(24172)
- 所(22048)
- 中心(20877)
- 范(20287)
- 农(20171)
- 师范(20116)
- 财经(19738)
- 州(19574)
- 北京(19465)
- 研究所(19412)
- 业大(17931)
- 经(17794)
- 技术(15701)
- 院(15569)
- 师范大学(15552)
- 农业(15432)
- 基金
- 项目(80101)
- 研究(63080)
- 科学(61715)
- 基金(54391)
- 家(46364)
- 国家(45907)
- 科学基金(39305)
- 社会(37379)
- 社会科(35132)
- 社会科学(35120)
- 省(32297)
- 教育(31292)
- 基金项目(28287)
- 编号(27495)
- 划(26638)
- 成果(25275)
- 自然(24142)
- 自然科(23590)
- 自然科学(23586)
- 自然科学基金(23174)
- 资助(21874)
- 课题(20324)
- 重点(18152)
- 年(17392)
- 项目编号(17234)
- 部(17189)
- 性(16662)
- 创(16514)
- 发(16460)
- 大学(15958)
共检索到232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化思
人才的有序流动与合理配置,是实现人力资本深度融通、社会智力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红利充分释放的核心和关键。"双一流"建设对于人才流动和配置具有天然的虹吸效应,高薪酬高待遇更加剧了高校高层次人才的无序流动,由此给高等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和高等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面对现行高校重金"挖人"的竞争怪状和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失控的现实情况,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契约化管理,成为规范高层次人才有序流动,引导人才市场良性健康发展的有力工具。应以高校高层次人才的范围、聘用合同的性质界定为基础,重新定性高层次人才与高校之间的人事聘用关系,以期借助契约范式缓解高层次人才无序流动的现实困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刚刚 彭自力 王能东
"双一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战略举措,对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自身学科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流动日益频繁,这也为高校与高层次人才流动博弈提供了条件。根据理性人假设,从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博弈和委托-代理博弈角度出发,多维度分析高校与高层次人才之间的流动博弈。研究发现:高校与高层次人才博弈存在博弈均衡解问题,高层次人才流动还与薪酬奖励、城市发展、家庭幸福和科研平台有直接关系。最后立足我国高校发展现状并结合博弈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江珊 刘少雪
当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层次人才聘任成为各高校力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高层次人才聘任涉及高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方向与规划等宏观战略性问题,也涉及高校内部决策、执行、监督等微观管理体制与机制问题。通过对上海市4所不同类型的公立本科院校进行深入调研,探析当前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聘任机制的运行现状,以期能从政策制度的公开透明、非行政性的参与力量和问责制度建设3个方面提升高校内部治理水平。
关键词:
高层次人才 聘任工作 运行机制 内部治理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黄海刚 连洁
大学高层次人才在国别、区域和机构间的流动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广为关注的议题,但对其流动影响因素的分析大多基于经济与专业发展,而从个体因素角度的研究较少。研究以1999—2014年共计1840名高校"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为例,将"海外经历"视为大学高层次人才重要的群体特征,利用CV分析法和Logit模型,分析其与职业流动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本土人才,拥有海外经历的人才选择"跳槽"的概率更高;相对于海外学习经历,海外工作经历更可能促进大学高层次人才的职业流动;在流动路径和模式上,具有海外经历的高层次人才与本土高层次人才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引入年龄、性别、学科和地区GDP,研究发现,"经济因素"和"年龄"亦是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说明,"海外经历"是职业流动的重要资本,亦提升了大学高层次人才的流动意愿,部分原因是"海外经历"使得大学高层次人才与本土学术网络的联系较松散,"流动成本"更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修超
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二者各有优缺点。高校高层次人才的特点和管理工作的现状,决定了必须把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优化管理工作体系,实施"刚柔并济"的管理。
关键词:
高校 高层次人才 刚柔并济 管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丹聆
当前,人才流动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流动呈现出新的特点。高等学校要为社会人才诚信建设起到引领、表率作用。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对人才流动中出现的不合理、非理性现象进行引导、干预和制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璞
高校高层次人才对建立高水平大学至关重要,高校应结合各自不同的特点,针对高层次人才能力素质的特定要求,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内涵和条件进行阐释和界定,从而建立包括知识、能力、业绩、社会影响等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全面地对不同层次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关键词:
高校 高层次人才 评价模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边慧敏 冯卫东 任旭林
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工作,是我国主动参与全球高端人才竞争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关节点。海外人才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日益发挥着突出作用。高校迫切需要一批海外高层次师资人才的有效带动和直接推进,促使部分学术学科发展瓶颈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突破、师资队伍国际化的整体水平较快改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笑仙
高层次人才组织忠诚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高校高层次人才的组织忠诚对于高校的发展意义重大。高校组织应在充分识别高层次人才特性的基础上,掌握高层次人才的忠诚变化,从改善和提高自身管理入手,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共同愿景,创造和利用价值认同,发挥大学精神的作用等角度提高高层次人才的组织忠诚水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通荣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不仅要注重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也需要关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而高校在输出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想实现自身良好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一流高校更需要一流教师作为支撑,需要学识渊博的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促进其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发展趋势,高等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和毕节市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基于毕节市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毕节市高校 高层次人才引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程璐 祁小峰
高层次人才具有价值高、数量少、贡献大、成本高、流动易等特征,他们作为重要的稀缺资源,能迅速提升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地方高校唯有树立重视人才的理念,制订科学的人才发展规划,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完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人才稳定机制,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方能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
地方高校 高层次人才 队伍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曹洪涛 王威威 曹文军
越来越多的高校对高层次人才实施年薪制,如何落实好年薪制政策以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文章在分析高层次人才年薪制的积极作用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实施层面的工作建议。
关键词:
年薪制 高校 高层次人才 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本红 陶友青 邓瑾
一、基于胜任力的高层次人才评价指标(一)胜任力的内涵与分类胜任力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重要概念,它为高校如何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提供了全新的依据。一般认为,胜任力是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罗青兰 孙乃纪 于桂兰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把"高端引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该文在对大量国内外有关人才成长的文献进行梳理与研究的基础上,以分析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为理论依据,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讨了影响高层次人才成长路径选择的关键因素,系统地提出了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实践路径。以期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
高层次人才 成长规律 实践路径 培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杰 刘佐菁 陈敏 叶小刚
当前国内外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广东省面临人才流失的严峻考验,对此,将人才环境感知分为人才政策环境感知、事业环境感知、团队环境感知和生活环境感知4个部分,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人才环境对海外高层次人才流动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人才环境能有效留住人才、抑制人才流失,事业环境和团队环境对人才省内及省际流动意愿均产生负向影响,而人才政策环境和人才生活环境则分别单方面影响人才省际流动意愿和省内流动意愿。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打造人才生态、以环境留才的政策出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