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2)
2023(3772)
2022(3264)
2021(3212)
2020(2829)
2019(6773)
2018(6985)
2017(14168)
2016(7612)
2015(8298)
2014(8229)
2013(7751)
2012(6925)
2011(6251)
2010(6646)
2009(6047)
2008(5755)
2007(5026)
2006(4255)
2005(3735)
作者
(20802)
(17206)
(17195)
(16365)
(11082)
(8237)
(7862)
(6797)
(6545)
(6330)
(5901)
(5746)
(5620)
(5587)
(5358)
(5350)
(5142)
(5062)
(5048)
(4959)
(4342)
(4313)
(4272)
(4075)
(3973)
(3882)
(3842)
(3734)
(3602)
(3360)
学科
(30486)
经济(30463)
管理(18754)
(17835)
方法(17520)
数学(16151)
数学方法(15677)
(15173)
企业(15173)
(7120)
中国(6949)
理论(6722)
(6288)
业经(5469)
(5143)
教学(4667)
(4659)
(4576)
贸易(4572)
(4444)
农业(4396)
地方(4376)
技术(4245)
(4165)
教育(3985)
(3909)
(3582)
(3520)
银行(3511)
环境(3456)
机构
学院(101801)
大学(99883)
管理(39442)
(38669)
经济(37834)
理学(34503)
理学院(34164)
管理学(33072)
管理学院(32915)
研究(30984)
中国(22978)
(20777)
科学(20716)
(17352)
(16383)
业大(16261)
(15882)
(15002)
研究所(14610)
中心(14285)
农业(13770)
财经(13271)
技术(12905)
北京(12840)
(12837)
师范(12657)
(12096)
(11983)
经济学(11643)
(10984)
基金
项目(69910)
科学(54902)
基金(49882)
研究(49315)
(43859)
国家(43528)
科学基金(37628)
社会(29663)
(29010)
社会科(28055)
社会科学(28047)
自然(25983)
基金项目(25577)
自然科(25469)
自然科学(25467)
自然科学基金(24976)
教育(24768)
(24151)
资助(21927)
编号(20657)
成果(16175)
重点(15995)
(15003)
课题(14753)
(14733)
(14419)
创新(13960)
计划(13543)
科研(13526)
大学(13167)
期刊
(39827)
经济(39827)
研究(26501)
中国(19650)
学报(16483)
(15661)
管理(15126)
科学(14955)
教育(14194)
大学(12369)
(12343)
技术(11739)
学学(11627)
农业(10414)
统计(7473)
(7235)
金融(7235)
经济研究(6914)
业经(6856)
(6756)
财经(6551)
决策(6183)
(5952)
(5605)
技术经济(5588)
职业(5149)
问题(4970)
科技(4927)
(4789)
商业(4718)
共检索到142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小怡  
试论马克思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刘小怡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当人们谈及象总供给、总需求这样的总量概念时,总是很容易联想到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这样,无形之中,总供求分析似乎就成了西方经济学的专利品.而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朝尊  曹新  
马克思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理论张朝尊,曹新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理论可以从3个层面上理解,第一个层面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总供求平衡;第二个层面是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相等的总供求平衡;第三个层面是货币需求量和商品价格总额相适应的总供求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左大培  
根据对我国的宏观总需求和总供给行为的理论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利用统计数据对这些函数进行检验,可以回归出说明我国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行为的经验方程。这里依据这些回归方程来解释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总水平变动率。 我们回归出的经验方程有4个,其中有两个是说明总需求如何决定“总需求函数”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超愚  
本文总合总供给函数的通用形式和货币主义性质的总需求函数,建立面向中国经济的非正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本文依次考察中国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货币经济周期和动态均衡性质,进而相位图描述其反应货币供应冲击的动态调整过程。通过定位正向的总需求及潜在总供给效应,本文揭示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态的逆周期波动性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浩庆  
利用最新的数据和计量方法,对中国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函数进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大致符合"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大致为9%,在此基础上,通胀率与经济增长率有同向变动的关系。计量结果证实,上一年较高的通胀率会降低本年度的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栋  宋辉  刘新建  
鉴于一般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型中缺乏对历史数据反映供需失衡状态的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投入产出(IO)分析原理的总供给—总需求(AS-AD)分析框架,以中国1987~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均衡产出水平的影响较小;减税能够改善就业和对外贸易状况,且对劳动者收入改善效果显著;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但需要改善就业和劳动者收入政策措施的配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志华  
本文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分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前正受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严峻考验,总需求的减少必然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影响,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总需求,才能恢复充分就业的均衡;我国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转变方式,势必存在着宏观经济滞涨的风险,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外延型、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由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在国际分工中依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所以,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万光彩  刘莉  
本文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通过引入可变的技术进步变量,修正了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指出除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外,技术进步也是影响总供给曲线的重要变量;同时将总需求曲线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从而推导出了"通货膨胀率—产出增长率"系统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作为对扩展后模型的检验,本文利用该模型阐释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现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天宇  
当前 ,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两个突出的现象 ,一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二是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持续。那么 ,这两种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 ?国内理论界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但是尚未在理论上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图式 ,将城镇、农村视为社会再生产中的两大部类 ,通过二者收入的对比 ,提出一个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有效需求的理论框架 ,以期为我国调整城乡收入分配格局和扩大内需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少霞  
本文运用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与我国经济所处的运行阶段密切相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关系。在需求约束条件下,出口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而在供给约束条件下,净出口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进口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坚  杨念  
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并利用季度数据对此进行了估计和检验。研究表明,这种具有凯恩斯特点的宏观经济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的波动。与此同时,我们对模型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数理分析,从而揭示了两大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易风  
马克思经过二十多年的科学拓荒,独立地开辟了后来被称为经济增长理论的新领域。在经济增长理论史上,马克思第一次将静态分析动态化、短期分析长期化,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理论模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费里德曼以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为根据,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数学模型。研究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以及后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据此建立的经济增长数学模型,借鉴西方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合理因素,从实际出发,深入探索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对弘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小怡  
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商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相互影响,实际上建立了自己的宏观经济模型。文章将马克思宏观经济模型形式化并与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作了对比,认为马克思宏观经济模型更加科学。马克思宏观经济模型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干预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跃华  朱殊洋  
资本存量的规模和结构是影响就业量的两个基本因素,从对就业的影响角度看,资本存量结构表现为劳动密度,资本存量规模是时间的函数,因此,就业量就是时间和劳动密度的函数。运用偏微分方程建模法,不仅可以得到解析解,而且可以得出解析解恰恰就是一个解耦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守健二  李天姿  
在经济理论史上,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因"两部门模型"而广为人知。然而,对马克思原始手稿的研究表明,马克思的多部门分析不仅包含了"两部门模型",还有"六部门模型",这个模型在《资本论》第2卷手稿的编辑中被恩格斯全部忽略。分析被恩格斯忽视的"六部门模型"中的两个理论片段,阐发马克思关于生产价格和两种均衡状态过渡的动态过程的观点,对理解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