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95)
2023(12629)
2022(10256)
2021(9499)
2020(7676)
2019(16753)
2018(16438)
2017(29772)
2016(16500)
2015(18122)
2014(17586)
2013(16465)
2012(14363)
2011(12636)
2010(13051)
2009(12314)
2008(11998)
2007(11006)
2006(9637)
2005(8802)
作者
(41871)
(35040)
(35039)
(32928)
(22375)
(16560)
(15855)
(13453)
(13143)
(12843)
(11786)
(11629)
(11212)
(10842)
(10631)
(10565)
(10525)
(10433)
(10188)
(9949)
(8647)
(8592)
(8347)
(8321)
(8017)
(7825)
(7739)
(7735)
(6935)
(6855)
学科
(77512)
(71762)
企业(71762)
管理(63169)
(58980)
经济(58903)
业经(26908)
(24019)
方法(22656)
(21717)
技术(20104)
中国(18088)
农业(17603)
(17423)
理论(17415)
财务(17402)
财务管理(17393)
企业财务(16419)
数学(14805)
数学方法(14558)
技术管理(13538)
(13506)
(13141)
(12906)
(12843)
教育(12842)
企业经济(11146)
教学(11100)
经营(10988)
(10970)
机构
学院(221648)
大学(215158)
管理(88374)
(86279)
经济(84491)
理学(75688)
理学院(74932)
管理学(73746)
管理学院(73332)
研究(65239)
中国(49470)
(44370)
(41042)
科学(37319)
(36119)
(33113)
财经(32068)
(31190)
师范(30965)
(30541)
中心(30003)
业大(29116)
(28969)
(28537)
北京(27807)
研究所(27213)
技术(26654)
农业(25709)
商学(25202)
商学院(24944)
基金
项目(142392)
研究(115357)
科学(115157)
基金(99472)
(83290)
国家(82340)
科学基金(73632)
社会(72599)
社会科(68689)
社会科学(68676)
(61201)
教育(56349)
基金项目(52193)
编号(49479)
(49012)
自然(44375)
自然科(43446)
自然科学(43439)
自然科学基金(42705)
成果(39968)
资助(37811)
(37155)
课题(35725)
(34117)
创新(33407)
(32316)
重点(32138)
项目编号(30928)
(30912)
(30372)
期刊
(103440)
经济(103440)
研究(69332)
中国(52706)
教育(45737)
管理(39496)
(35660)
(33448)
科学(26408)
学报(25774)
技术(24580)
农业(23452)
大学(22238)
业经(21705)
学学(19430)
(18323)
金融(18323)
财经(16155)
经济研究(15817)
(14804)
(14132)
职业(13148)
技术经济(13043)
科技(12440)
问题(12405)
现代(11539)
商业(11475)
财会(11397)
(10724)
论坛(10724)
共检索到341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广正  陈钧  
文章从非正式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概念入手,探讨了非正式学习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一致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创新创业导师制度、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创建创新创业社团、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的"四位一体"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渠道,以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淑君  刘毅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引擎,政府出台了诸多政策体系,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文章以高职院校毕业生为研究主体,剖析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寻高职院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行之有效的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芬  陈忠林  孙璐  
自我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两个概念后,我国创新创业正步入"黄金时期"。经济良好发展、思想不断解放都为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成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阐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和困境的同时,结合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了旨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邹建良  
大学生就业、创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就业能力。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党的诞生地南湖红船教育优势,弘扬"红船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创业欲望,感受创业的环境,增强对创业的分析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就业能力,形成对"创业"价值的理性认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婷婷  高彦怡  
本文在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制约高校创新创业培养机制发展的瓶颈,从深化内涵、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基地建设等几方面,讨论了如何构建有效的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彭婕  
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机遇和挑战,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相对较低,财务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财务能力,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意义深远。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现状,并提出创新创业财务能力培养的思路与方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晶晶  何云峰  马瑞燕  
培养农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国家农业创新和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突出特色,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搭建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勇于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课外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保障:广泛宣传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努力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体制;努力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月娥  杨松明  
文章以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研究视角,提出了人文社科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观念、模式和做法方面的误区。文章重点从挖掘主体优势条件,开展多层次的教学实践活动,运行创新型服务等角度提出了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清娥  王启元  肖芳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人才供给侧改革的客观需要。目前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亟待提高,应该从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创新教育理念,努力建构创业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观念,提升学生创业价值观和实践能力,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供给的要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  李辉  
在当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对于国家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是国家进步和改革的动力,而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增加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大学生参与我国的创新创业工作。高校应结合国家规划发展目标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做到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相融合,文创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与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发展相结合,探究文化创意产业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艳丽  池瑜莉  
近些年,校企协同已受到越来越多院校与企业的重视,成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趋势。同时,校企协同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价值取向、时代要求、文化认同等方面高度契合,这为院校与企业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可能。然而,目前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包括校企未能共同构建教学体系、校企未能共同参与培养过程、校企协同培养的评价标准亟待完善以及校企协同培养的各项保障制度亟待完善。对此,院校与企业还需共同构建教学体系,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同时完善协同培养的评价标准与各项保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正远  段玉玺  吕杰  陈阿梅  
在分析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基本现状的基础上,为了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出了转变教育观念,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硬件平台,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制度,加大经费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等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佐彬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对我国未来经济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应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方针,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体系和方针,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坤  徐进  
创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然而,大学生创业中,还存在着选择理性下降、创业心态不稳、功利趋向明显、纪律观念淡薄等问题。为此,在分析创业价值观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从特色理论教育融入、形势政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榜样励志教育融入、法纪警示教育融入五个方面促进高校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培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辉  夏凌云  张永强  
在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基于网络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高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其教育体系、教育资源、师资队伍和创新创业活动实践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塑造至关重要。因此,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的探讨,从高校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建立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