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04)
2023(7584)
2022(6377)
2021(5477)
2020(4638)
2019(10369)
2018(10242)
2017(20484)
2016(10746)
2015(12215)
2014(12383)
2013(12249)
2012(11248)
2011(10334)
2010(10651)
2009(10404)
2008(9982)
2007(9220)
2006(8633)
2005(8331)
作者
(30798)
(26055)
(26036)
(24868)
(16660)
(12241)
(11698)
(9921)
(9889)
(9321)
(9258)
(8675)
(8536)
(8475)
(8375)
(8055)
(7656)
(7534)
(7475)
(7107)
(6780)
(6273)
(6204)
(6038)
(5976)
(5846)
(5739)
(5582)
(5273)
(5023)
学科
(69321)
经济(69238)
管理(36459)
(30222)
(24768)
企业(24768)
方法(19544)
地方(18105)
数学(17142)
数学方法(17062)
中国(15587)
(15287)
(14467)
业经(13087)
(13075)
地方经济(12368)
(11015)
(10784)
环境(9570)
(9332)
金融(9329)
(9010)
银行(9001)
(8908)
农业(8881)
(8632)
体制(8434)
(8224)
经济学(8212)
(8012)
机构
学院(164442)
大学(164327)
(84505)
经济(82992)
管理(60038)
研究(59807)
理学(50406)
理学院(49873)
管理学(49320)
管理学院(48989)
中国(45835)
(40963)
(33531)
财经(31235)
科学(30811)
(29481)
经济学(28492)
(28065)
(26553)
中心(26082)
研究所(25828)
经济学院(25173)
财经大学(22780)
(21359)
北京(21248)
(21167)
(20027)
(19487)
师范(19357)
业大(18743)
基金
项目(99485)
科学(79647)
研究(75638)
基金(74200)
(62874)
国家(62400)
科学基金(54140)
社会(53074)
社会科(50448)
社会科学(50439)
基金项目(38432)
(37850)
教育(33556)
自然(31115)
(30682)
自然科(30344)
自然科学(30337)
资助(30015)
自然科学基金(29813)
编号(28796)
(24932)
成果(24499)
(23110)
国家社会(23092)
(22854)
重点(22547)
课题(20813)
教育部(20637)
人文(20297)
(20291)
期刊
(106692)
经济(106692)
研究(59199)
中国(34667)
(33417)
管理(25626)
(21168)
科学(20115)
学报(20002)
经济研究(18074)
(18060)
金融(18060)
财经(17533)
大学(16612)
学学(15908)
(15232)
技术(14285)
业经(14165)
问题(13632)
农业(13285)
教育(12060)
技术经济(10017)
(9914)
世界(9412)
国际(8675)
经济问题(8601)
改革(8451)
(8451)
统计(8401)
经济管理(8187)
共检索到268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方明  
试论集镇经济的增长机制朱方明一、增长与发展的概念及评价指标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早些时候(发展经济学建立以前),这两个词几乎具有相同的含义而且可以互相替代。但是,随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这两个概念逐渐有了不同的含义。"经济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薛敬孝  陈岩  
东亚经济增长和增长机制新论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薛敬孝博士生陈岩[一]本文所指的东亚地区主要包括日本、"四小龙"、东盟和中国。我们认为,90年代前后东亚地区的快速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东亚经济增长呈现为内部化、整体性趋势,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薛敬孝  陈岩  
东亚经济整体咬合、联动的增长机制薛敬孝,陈岩1.咬合、联动的东亚分工。以前东亚分工的主要特征是它的产业垂直分工的梯度动态性。这有两层含义:一是从静态看,东亚分工像个梯子,按产业的先进性来分,日本处于最先进的第一阶梯、“四小”处于第二阶梯,东盟和中国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昆亭  侯博文  
在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限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要素、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增速下降,并诱致要素投入收益率递减。在供给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的现实经济环境下,发现限制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居民家庭的需求不足,更深层次的发现是易饱和类商品需求的有限性。本研究对需求有限性进行实证检验,从中、美、日三个国家居民家庭耐用品拥有量数据(需求侧)发现,需求随时间不断扩散将逐渐达到饱和的程式化事实;从中国三个产业产量数据(供给侧)发现,当产品产出增长周期逐渐变短、稳定以及其增长率逐渐靠近于0值时需求达到饱和。在模型分析中发现,非稳态增长路径下主要由需求增速和需求上限决定着经济增长,而在稳态增长路径下决定经济增长的最终因素是新产品或产业的创造。对模型中参数进行精确定义及赋值为中国经济增长、需求增速以及需求饱和度的预测与估算提供重要思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顺  
步入“过剩经济”时代的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仍然是经济增长问题,应加快构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机制。长期稳定发展机制的主要内容是:(1)塑造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环境:以“需求”、“供给”双向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体系。(2)培育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动力之源:新经济增长点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饶之隆  
东亚经济历经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已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东亚经济的活力,主要来自于成功的内外经济政策,来自于产业结构的层次性及其依次转换,来自于区域内规模不断扩大的贸易与投资,来自于区域内分工合作体系的深化和扩展等。东亚经济将不可避免地走向一体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桁林  
"干中学"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后进国家尤为如此。但是,它在其中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到底是"干中学",还是"开放"在起作用?具体的经济机制是什么,却是含糊不清的。本文指出了两点主要特征,首先,"干中学"是与资本积累过程联系在一起的,迅速地实现赶超速度是伴随着资本积累增长过程而实现的。其次,"干中学"使得资源配置有利于技术模仿,长期来看,不能鼓励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因此,"干中学"增长机制的作用是历史的、有条件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春秀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分析徐春秀(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系,乌鲁木齐830053)"区域经济是一国内某个特定地域范围内经济活动的总称。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我们可以将一国宏观经济看成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区域经济,即宏观经济比区域经济增加了诸如国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该文认为,我国农村人口的半城镇化是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伴随在一起的。基于此观点,该文对我国农村人口的半城镇化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外地劳动力流入达到一定规模时,劳动力流入地的经济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此时农村人口半城镇化的副作用并不明显;当劳动力流入地的经济增长放缓乃至衰退时,半城镇化的农村人口(劳动力)会出现回流,这种人口回流达到一定规模时,会导致该地区经济的急剧下滑。该文对我国1980—2013年农村人口流动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工业化是我国农村人口半城镇化的触发条件,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农村人口半城镇化趋势不断增强的主要驱动因素。该文进一步分析认为:我国农村人口的半城镇化所造成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壮雄  张明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偏向中小城市"到"城市自由竞争"再回归到"偏向中小城市"的振荡调整,有关城市发展战略的效率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序贯增长的"接力赛"机制,揭示了城市发展优势随着城镇化进程从最大城市不断向规模次之的城市序贯转移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003—2013年"城市自由竞争"时期的城市数据对城市序贯增长的假说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样本的后推,城镇化效率与城市规模的关系从早期左低右高的"U型"结构不断扁平化,并趋于向"倒U型"结构反转;特大城市的城镇化优势正在不断向大城市甚至中大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清  陶小马  杨鹏  
本文将碳减排的约束条件及碳减排成本弹性系数引入生产函数,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警惕意识引入效用函数,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框架内系统分析了碳减排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以及实现经济增长和控制碳排放双重目标的条件。研究表明:在低碳基础设施不完善及低碳技术应用不广泛的阶段,加快碳减排将给经济带来较大的负效应;控制碳排放除了与碳减排速率、非化石类能源的增长等客观因素有关外,还与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观意识有关;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的长期经济增长与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存量的双重目标,碳减排最终将依靠科技进步以及非化石类能源的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郝大江  
文章指出,传统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理论难以对现实经济做出有力解释,究其本质是其忽视了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之间相互匹配在区域经济长期变动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区域性要素禀赋,非区域性要素和区域性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绩效组合是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显示,要素适宜度不仅可以澄清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也可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本质、现实区域经济增长在时间维度上的非连续性做出新的理论判断。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安邦   冯华  
数据流空间是数字经济时代非竞争的数据在各网络节点之间不断复制共享与往复传输所形成的虚拟空间场域。本文基于两部门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将数据视为研发活动的“副产品”,分析有数据流动参与的内生经济增长机制;继而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验证发现中国的数据流空间网络结构呈现“核心-外围”特征,数据流空间中的数据流动联系弥补了现实空间的距离联系的不足。进一步,本文利用2014—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数据流空间中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数字经济时代,虚拟的数据流空间能够成为知识溢出的新载体,研发活动所产生的知识溢出以数据流动的方式体现,促进了经济增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梁佳  郭娜  
土地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却忽略了土地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而对现实经济的非连续性和差异性无法进行解释。究其本质,这种理论困境缘于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无法兼容土地政策的规模报酬递增和非均质空间属性。而基于空间经济理论,土地政策完全可以纳入经济增长理论当中,并且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可以进一步得出,区域经济增长内在机制的揭示很大程度上源于土地政策与其区域经济活动的相互适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