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8)
- 2023(13739)
- 2022(11063)
- 2021(9763)
- 2020(7936)
- 2019(17622)
- 2018(17479)
- 2017(32226)
- 2016(17581)
- 2015(19524)
- 2014(19863)
- 2013(19442)
- 2012(18455)
- 2011(17117)
- 2010(17650)
- 2009(16350)
- 2008(15965)
- 2007(14508)
- 2006(13613)
- 2005(12964)
- 学科
- 济(94678)
- 经济(94586)
- 管理(43927)
- 业(39278)
- 地方(30062)
- 中国(29795)
- 企(28467)
- 企业(28467)
- 农(24569)
- 方法(24317)
- 业经(21200)
- 学(20346)
- 数学(20299)
- 数学方法(20098)
- 地方经济(17266)
- 农业(16991)
- 制(16283)
- 融(15553)
- 金融(15545)
- 发(15342)
- 银(14954)
- 银行(14930)
- 财(14760)
- 行(14619)
- 环境(13999)
- 体(12766)
- 贸(12549)
- 贸易(12536)
- 理论(12482)
- 和(12023)
- 机构
- 学院(256880)
- 大学(255005)
- 济(111900)
- 经济(109484)
- 研究(102901)
- 管理(88020)
- 中国(78172)
- 理学(72806)
- 理学院(71797)
- 管理学(70413)
- 管理学院(69920)
- 科学(62022)
- 京(57768)
- 所(53901)
- 财(50654)
- 研究所(48495)
- 江(47214)
- 农(46077)
- 中心(45212)
- 财经(38220)
- 范(38160)
- 师范(37720)
- 院(37318)
- 北京(36706)
- 业大(36156)
- 农业(35544)
- 经济学(34898)
- 州(34511)
- 经(34268)
- 省(33498)
- 基金
- 项目(161621)
- 科学(126641)
- 研究(121270)
- 基金(113443)
- 家(99519)
- 国家(98658)
- 科学基金(82672)
- 社会(77297)
- 社会科(73107)
- 社会科学(73089)
- 省(66015)
- 基金项目(58525)
- 划(54370)
- 教育(54215)
- 自然(49663)
- 编号(49322)
- 自然科(48414)
- 自然科学(48399)
- 自然科学基金(47481)
- 资助(45447)
- 发(42380)
- 成果(41519)
- 重点(37982)
- 课题(37027)
- 发展(34535)
- 部(34210)
- 展(33992)
- 创(32954)
- 国家社会(32246)
- 创新(30990)
- 期刊
- 济(145387)
- 经济(145387)
- 研究(87259)
- 中国(65279)
- 农(44258)
- 学报(41206)
- 科学(37990)
- 财(37613)
- 管理(36581)
- 教育(34920)
- 大学(30962)
- 农业(29671)
- 融(29210)
- 金融(29210)
- 学学(28750)
- 技术(24529)
- 经济研究(23670)
- 业经(23327)
- 财经(19991)
- 问题(18604)
- 经(17459)
- 业(15630)
- 贸(14137)
- 技术经济(13690)
- 世界(13516)
- 图书(13235)
- 资源(13141)
- 国际(13038)
- 坛(12469)
- 论坛(12469)
共检索到431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雯 周诚军 汪劲松 向俊波
由于市场经济尚不完善、行政条块分割、地区产业缺乏一体化的统筹考虑等原因,我国地区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地区之间缺乏有效的产业关联与协作,区域整体效益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地区间的行政壁垒逐步拆除,区域经济势必在市场作用下走向一体化,产业发展也将趋于地区特色化,区域间的产业联系也日益密切,先前地区割据局面将逐步打破。从这个观点出发,以长江流域经济的逐步一体化为前提,在分析中游地区产业成长环境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游地区在长江产业带中的产业地位和分工;比较研究了资源导向型、出口导向型、中心城市带动型、智力发展型的不同发展战略在中游地区实施的可行性,提出中游地区应充分利用我国中西部市...
关键词:
流域一体化 中游地区 产业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祝龙
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必将走一体化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对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现状解析出发,结合对制约该流域经济一体化因素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在流域内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性思考。
关键词:
利益 协调机制 长江流域 一体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和燕杰
流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更为特殊的表现形式,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域的综合管理、规划、生态—经济评估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国内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泛珠江流域经济合作及珠三角经济一体化,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这三个方面。其中,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研究水平要略高。合作机制的设计和构建将是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生态 长江流域规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志彬 陈锐
西江是南中国一条资源密集的"金腰带",是连接沿海发达地区和大西南的黄金水道。本文提出了构建西江经济产业带的初步设想,并对流域经济一体化战略进行了展望,最后提出了实现西江流域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包括建立西江流域管理局、建立西江流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水银行和推行虚拟水贸易战略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和燕杰
文章对长江流域地区能力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长江流域总能力最强的是上海,最弱的是贵州;长江下游地区总能力最强且要显著地强于流域其他地区,其次是中游地区,最后是上游地区,但中游和上游的能力差距并不是很大;能力结构接近均衡的是下游和上游地区,但上游地区是一种"弱均衡",而最不均衡的是中游地区。因此,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可以选择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内价值链的构建、中心和外围的对接、产业分工与合作等领域着重开展,而短期政策应以缩短经济距离为主,长期政策则是以提高经济密度、减少经济分割为主,关键是提升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加快长江流域和中西部经济发展,是党中央既定的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的战略方针。也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处于长江"龙头"的上海与"龙尾"的成都,如何在这一战略格局中选择最佳合作途径,率先联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报告就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中沪蓉经济合作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立群 ,李映虹
今天的长江流域同其它地区一样,面临着“生态平衡”破坏的问题,从“生态经济”的认识高度来考察长江流域演替史,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回首过去的生态经济历史,或许有助于我们探讨其内在的规律和找寻有效的“对策”。现就长江流域城市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提出一些尚不成熟的看法。1.建立生态历史学和社会生态学,开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成新 解晓南 姚士谋
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驱动轴,其发展速度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但目前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生态安全遭到威胁,三大差距不断拉大,严重影响到21世纪长江流域的长远发展。而循环经济以其“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三大准则,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长江流域的循环经济建设需从生态产业、生态工业园、生态城市和生态流域等不同层面上加以推进,其实施和推广不仅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企业、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同时依赖于资金、技术以及法律、制度等软硬环境的强力支撑。
关键词:
循环经济 长江流域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白永平
陇南长江流域大多地处嘉陵江上游的源头地区 ,是一个资源较为富集但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且人口压力较大的丘陵山区。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着眼世纪之交摆脱贫困与奔向小康转换时期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的协调演进 ,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立足山区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市场配置资源、培植支柱工业 ,商贸、旅游并举、突出第三产业 ,强化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 ;空间结构重组的战略构想是重点发展东部经济重心区、积极带动南部和西部经济开发区 ,集中整治中部的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 ,适当增加中部的劳务输出和环境移民 ,不断强化区内的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生态重建 陇南长江流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桂萍 沈威
本文以改进参数的钱纳里新关系标准为基础,以1994-2014年为研究时段,借助ArcGIS和GeoDA软件对长江流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的纵向层面来看,长江流域城镇化水平整体上逐年慢于经济发展水平,市域间相对差异逐步加大;从空间的横向层面来看,长江流域各地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均衡,空间集聚状态变化较为剧烈;长江流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受区域中心城市影响较小,而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相关政策影响较大。
关键词:
钱纳里新模型 城镇化率 协调度 长江流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新越 刘兰玲
在分析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等相关方法,对长江流域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2000—2017年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城镇化是其旅游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而其旅游经济发展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 2)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府调控、产业结构、交通密度、接待设施是影响长江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镇化通过作用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府调控、产业结构、交通密度5个因素而间接影响旅游经济的发展; 3)长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区域的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关键词:
城镇化 旅游经济发展 长江流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章润,俞明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是我国开发较早、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是我国经济起飞的重要依托。今天,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长江的联合开发,首先必须进一步认识本流域的基本特征,探索联合开发的基本思路。有了正确的基本思路,我们才有可能科学地确立总目标、总格局、总模式,才有可能抓住最关键的环节,不致被眼前的、局部的利益所牵动而失去章法。本文从鸟瞰全流域的角度,谈一些意见,以求教于识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