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65)
- 2023(13102)
- 2022(10719)
- 2021(9776)
- 2020(7934)
- 2019(17734)
- 2018(17470)
- 2017(33538)
- 2016(17904)
- 2015(19771)
- 2014(19711)
- 2013(19794)
- 2012(18505)
- 2011(16779)
- 2010(17301)
- 2009(16410)
- 2008(16468)
- 2007(15119)
- 2006(13989)
- 2005(13021)
- 学科
- 济(87585)
- 经济(87487)
- 业(86383)
- 企(68242)
- 企业(68242)
- 管理(65136)
- 农(47066)
- 农业(31648)
- 业经(31117)
- 方法(28803)
- 中国(24683)
- 地方(24004)
- 财(23950)
- 数学(20668)
- 数学方法(20555)
- 环境(19711)
- 技术(18222)
- 制(17889)
- 务(17309)
- 财务(17292)
- 财务管理(17274)
- 划(16817)
- 企业财务(16345)
- 和(16002)
- 策(15743)
- 发(15550)
- 贸(14736)
- 贸易(14722)
- 易(14227)
- 体(13887)
- 机构
- 学院(267640)
- 大学(256493)
- 济(116694)
- 经济(114513)
- 管理(107986)
- 理学(91585)
- 理学院(90677)
- 研究(90047)
- 管理学(89625)
- 管理学院(89134)
- 中国(72951)
- 农(57302)
- 京(55160)
- 科学(52825)
- 财(51957)
- 所(45238)
- 江(44291)
- 农业(43172)
- 中心(42434)
- 业大(41986)
- 研究所(40282)
- 财经(40185)
- 经(36197)
- 州(35065)
- 北京(34740)
- 范(33681)
- 师范(33423)
- 经济学(33414)
- 院(31978)
- 经济管理(31931)
- 基金
- 项目(170603)
- 科学(136499)
- 研究(129832)
- 基金(123164)
- 家(105339)
- 国家(104207)
- 科学基金(91466)
- 社会(85887)
- 社会科(81090)
- 社会科学(81065)
- 省(70186)
- 基金项目(66068)
- 划(56242)
- 自然(56227)
- 教育(55704)
- 自然科(54793)
- 自然科学(54781)
- 自然科学基金(53818)
- 编号(53545)
- 资助(47841)
- 发(43598)
- 成果(40973)
- 创(38584)
- 业(38337)
- 重点(37710)
- 部(37036)
- 课题(36230)
- 发展(36091)
- 展(35503)
- 创新(35258)
- 期刊
- 济(149507)
- 经济(149507)
- 研究(79003)
- 中国(60659)
- 农(60047)
- 管理(42194)
- 财(41282)
- 农业(40382)
- 科学(37404)
- 学报(35359)
- 业经(31825)
- 融(29419)
- 金融(29419)
- 大学(28305)
- 学学(27161)
- 技术(24688)
- 教育(23918)
- 业(21112)
- 经济研究(20307)
- 问题(20231)
- 财经(19710)
- 经(17057)
- 技术经济(15829)
- 农村(15068)
- 村(15068)
- 世界(15015)
- 资源(14888)
- 农业经济(14796)
- 现代(14014)
- 经济问题(13749)
共检索到424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怀良 朱波 陈国阶
重庆市是我国农村面积最广、农业比重最大和农业贫困人口最多的直辖市。维护好该市的农村生态环境,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不仅对重庆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确保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促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重庆市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该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尖锐的人地矛盾;巨大的移民和脱贫压力;频繁的自然灾害。提出该市农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通过发展特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把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自然保护区建设相结合,确保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将移民搬迁与...
关键词:
重庆市 农村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 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江霞 文传浩 兰秀娟
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性系统,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承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轨迹。文章阐述了重庆市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的特征,采用系统动力学、协调度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提出了适用于重庆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策略分析的新思路。文章首先构建了重庆市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度的动力学模型,并且设计了重庆市未来发展的四种方案,通过研究表明策略4是最好的经济环境协调方式;其次,利用经济环境协调度计算公式,计算出不同策略下的协调度指数,通过研究再次印证策略4是重庆市未来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经济 环境 协调 策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罗超烈 曾福生
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大依赖性,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重要现实意义。随着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展,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水质污染、沙漠化等农业环境问题逐渐暴露并制约加拿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国政府通过实施政策调控、实施保护性耕作、普及有机农业等途径在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文基于加拿大政府在面临农业生态环境约束采取的政策措施,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分析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约束,进而提出加强环境保护法治建设、建立耕地补偿机制、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生态化以及发展有机农业等政策方案。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建 陈斌
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在考虑数据指标的可靠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构建了重庆市农村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复合系统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每个数据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专家评价法和两两指标对比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在模型的构建上,采用了相对指标模型和绝对指标模型相结合、数据指标与图形指标相结合的办法,对重庆市农村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溢
[目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其生态环境彼此相互联系与制约,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方法]文章运用协调发展理论,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和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绵阳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研究表明,绵阳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状况在时间维度上大致分为3个阶段:(1)20002007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级共生阶段,整体属于生态脆弱型;(2)20082011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趋势都比较良好,整体处于同步发展阶段;(3)201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经济 协调发展 绵阳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军涛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形成和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进行城市区域的综合性研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文章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保定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提出了使之进一步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溢
[目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其生态环境彼此相互联系与制约,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方法]文章运用协调发展理论,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和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绵阳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研究表明,绵阳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状况在时间维度上大致分为3个阶段:(1)2000~2007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级共生阶段,整体属于生态脆弱型;(2)2008~2011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趋势都比较良好,整体处于同步发展阶段;(3)2012~2014年,生态环境再度恶化,两者再次处于低级共生阶段。[结论]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继续坚持退耕还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立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制度、建设生态集约与生态文明城市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保障绵阳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经济 协调发展 绵阳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肖芳
文章以对区域性农业生态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品质的科学合理评价为研究内容,分别构建了三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估模型。并通过对浙江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历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评价指标和评估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士靖 刘银仓 邢明军
在阐释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度量模型。并对中国2005年31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协调度却差异显著,且以中度协调与高度协调为主;从环境与经济关系看,绝大多数省区处于不同程度的环境滞后型或经济滞后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还远没有达到良性共振的状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郝志军 陈力平 黄云 廖铁军
本文在分析生态型都市农业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了重庆市发展生态型都市农业的内外驱动力,对重庆市目前和将来发展生态型都市农业提出了一些可行模式和发展思路。作为中国西部和长江上游最大最重要的经济中心的重庆市,发展生态型都市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生态农业 都市农业 生态型都市农业 重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云锋
陈国生、田应华、夏由清、李琪、黄鑫五位学者以重庆市为具体研究案例撰写了《城乡发展差异测度及其协调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一书,最近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我认为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玉蓉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统筹城乡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直辖十年的重庆,在被国家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的实践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在新阶段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统筹 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向鹏成 廖宗义 罗芸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测度二者之间的关系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首先,通过构建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业化水平测度模型,对重庆市工业化水平进行测度。其次,运用价值工程理论构建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度测度模型及分类判断标准。最后,应用该模型对重庆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状态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自1996年来,重庆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可以分为两类四个阶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传华 张凤太 王钟书 邓炜
评估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有助于揭示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动态演化规律,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江津区为例,在剖析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土地综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研究村域尺度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结果表明:(1)江津区土地生态系统发展逐渐变坏,总体表现出低等级村域空间挤压高等级村域空间的趋势,且土地生态系统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2)江津区土地经济系统发展呈现向好趋势,但土地经济系统发展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并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分界;(3)江津区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朝着子系统相互促进的方向演进,但全区整体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还有待提升;(4)江津区村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高耦合协调的村域零星分布,中、低耦合协调的村域广泛分布,失调村域主要分布在城区范围之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敏
由于库区农业保险和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及相互依赖性,农业的根本弱质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严重制约着二者的协调发展。探究该区资源环境极其突出的情况下二者持续协调发展的发展路径,应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强化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农业生态和农业保险的立法。
关键词:
农业保险 生态农业 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