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6)
2023(7780)
2022(6238)
2021(5628)
2020(4817)
2019(10570)
2018(10602)
2017(20882)
2016(11090)
2015(12217)
2014(12070)
2013(12235)
2012(11086)
2011(9738)
2010(10029)
2009(9814)
2008(10029)
2007(9438)
2006(8577)
2005(7808)
作者
(30795)
(26280)
(26185)
(24288)
(16390)
(12598)
(11561)
(10257)
(9870)
(9436)
(8887)
(8673)
(8415)
(8106)
(7950)
(7709)
(7629)
(7519)
(7519)
(7512)
(6578)
(6451)
(6329)
(6232)
(6072)
(5877)
(5824)
(5676)
(5379)
(5175)
学科
(77607)
(61386)
企业(61386)
(54078)
经济(54003)
管理(46117)
(43948)
农业(29382)
业经(26353)
方法(20943)
(19823)
(15490)
财务(15484)
财务管理(15477)
企业财务(14623)
技术(14474)
数学(13887)
数学方法(13845)
中国(13192)
(13152)
(12984)
(11069)
(10904)
企业经济(10339)
(10195)
经营(10039)
农业经济(9749)
技术管理(9558)
理论(9512)
(9447)
机构
学院(170297)
大学(159240)
(78620)
经济(77481)
管理(74778)
理学(64564)
理学院(64120)
管理学(63566)
管理学院(63268)
研究(48189)
(43160)
中国(41683)
(34380)
农业(32384)
(31342)
业大(28588)
(27611)
财经(27238)
科学(26260)
(24597)
经济管理(23638)
中心(23558)
(23502)
经济学(22506)
(20950)
商学(20731)
研究所(20714)
商学院(20566)
经济学院(20464)
农业大学(19604)
基金
项目(107069)
科学(87122)
研究(83058)
基金(79501)
(66604)
国家(65778)
科学基金(59414)
社会(56893)
社会科(53583)
社会科学(53570)
(44033)
基金项目(42958)
自然(36080)
自然科(35311)
自然科学(35303)
教育(34988)
编号(34856)
自然科学基金(34743)
(33589)
(31124)
资助(30305)
(26378)
(25871)
成果(25817)
(24411)
(24084)
(23978)
国家社会(23487)
创新(23174)
重点(22364)
期刊
(99487)
经济(99487)
(49029)
研究(46052)
中国(34138)
农业(32915)
(29194)
管理(29131)
业经(24858)
科学(22482)
学报(19842)
(17669)
金融(17669)
大学(17140)
学学(16884)
(16640)
技术(16009)
财经(13828)
问题(13652)
农村(13509)
(13509)
农业经济(13383)
经济研究(12884)
(11976)
技术经济(11699)
世界(11177)
经济问题(9996)
商业(9649)
现代(9580)
(9134)
共检索到256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天培  何娟  毛建兵  
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一直是制约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认真分析研究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对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重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分析,找出其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锡根  吴志冲  
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农业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推动城镇建设,这是不分社会制度的共同规律。只是由于各国、各个地域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情况特点,到来的时间和具体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谭泰乾  
重庆市人口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而农业对全部总产值的贡献低。有序转移富余农业劳动力,对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重庆市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流向考察,有序转移富余农业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推进农业劳动力向地方中心城市转移;推进农业劳动力向乡镇城市转移;推进农业劳动力向重庆市外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牟子平  吴文良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而低效率的劳动生产率是由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业部门存在着工作分摊现象造成的。作者就此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康就升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在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和以自营形式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亦工亦农人员,若把这两部分人加进去,我国目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小苏  
改革十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虽然引起了经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对此问题的研究还不能说已很充分。有鉴于此,笔者拟就转移研究的立论基础,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转移中城乡就业的统筹等问题进一步谈些看法。 一、转移研究的立论基础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国内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专家和学者几乎人人暗含的立论基础,在国外发展经济学中也并不鲜为人知。这样立论显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有失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桂文  王青  张荣  
文章基于逻辑推演与数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非农就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收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增强农民的收入挣得能力,以及降低农业人口占比提高农民的政策影响力4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显著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对农村减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转移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国家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减轻农村贫困也有重要影响。文章建议,为更好地发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差别化的扶贫政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潘纪一,郭申阳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是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必然出现的趋势。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力布局以及人口地理分布等一系列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经济相对落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9%、农业劳动力占74%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加  黄祖辉  
技术、资金、劳动力,都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作为一个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一方面要受制于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状况;另一方面,也会对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农村80年代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以揭示它们间的相互影响机理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金彦平  
本文分析了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即经济发展的总水平,农业生产力水平,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产业、地区之间的经济势差,人口基数、人口增长速度及人的素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瞿宁武  
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与管理瞿宁武打工仔、外来妹逐年增多,已引起人们和各级政府的普遍关注。有人称赞这种农民流动促进生产发展与市场经济发育;也有人强调这种流动引起了诸多困难和不稳定。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怎样引导和管理这种流动,本文谈一些看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迪良,吴崇源,刘化标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引导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已是我们面临着的带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温州经济格局的实质就是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通过兴办家庭工业等形式,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农业中的大批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上去,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近几年来的事实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昆  
1、农业自身发展产生的制约 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从事非农业劳动,必须以农业生产率提高为基础,以使农业部门在一部分劳动力向外转移后提供的农产品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否则,在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转移后,农产品供给量将下降,形成农产品需求缺口,从根本上制约农业部门向外供给劳动力。然而,建国40年来,农业劳动力供养人口系数一直停留在3.3亿人左右,每个农业人口出售给国家的粮食一直在150公斤以下,在这种农业发展缓慢,生产率低下的状况下,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将很难持续大规模地向外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洪潜  刘宇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思考唐洪潜,刘宇农业劳动力从种植业领域向林、牧、副、渔业领域尤其是从农业领域向非农产业领域转移和流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性趋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劳动力将作为一般商品进入市场的条件下,其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