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83)
- 2023(9417)
- 2022(8011)
- 2021(7412)
- 2020(6113)
- 2019(13941)
- 2018(13380)
- 2017(26316)
- 2016(14542)
- 2015(16302)
- 2014(16264)
- 2013(15884)
- 2012(15009)
- 2011(13730)
- 2010(14088)
- 2009(13586)
- 2008(13563)
- 2007(12642)
- 2006(11572)
- 2005(10846)
- 学科
- 济(54386)
- 经济(54289)
- 管理(47984)
- 业(43442)
- 企(36447)
- 企业(36447)
- 方法(20551)
- 财(19291)
- 制(18164)
- 数学(17689)
- 数学方法(17434)
- 农(16775)
- 中国(15821)
- 业经(12973)
- 学(12833)
- 银(11918)
- 银行(11886)
- 体(11850)
- 贸(11488)
- 融(11480)
- 贸易(11478)
- 金融(11478)
- 行(11432)
- 策(11379)
- 务(11202)
- 易(11197)
- 财务(11173)
- 财务管理(11145)
- 企业财务(10605)
- 农业(10131)
- 机构
- 大学(213775)
- 学院(212896)
- 济(90652)
- 经济(88636)
- 管理(79125)
- 研究(78605)
- 理学(66008)
- 理学院(65308)
- 管理学(64283)
- 管理学院(63880)
- 中国(62359)
- 财(48354)
- 京(46555)
- 科学(45563)
- 所(40891)
- 农(38533)
- 研究所(36300)
- 财经(36021)
- 江(35553)
- 中心(35465)
- 经(32567)
- 业大(31745)
- 北京(30093)
- 农业(29780)
- 院(29195)
- 经济学(27946)
- 州(26967)
- 财经大学(26637)
- 省(26387)
- 范(25763)
- 基金
- 项目(133854)
- 科学(105262)
- 基金(97610)
- 研究(97473)
- 家(86493)
- 国家(85792)
- 科学基金(72317)
- 社会(61406)
- 社会科(58198)
- 社会科学(58182)
- 省(51151)
- 基金项目(49804)
- 自然(47351)
- 自然科(46207)
- 自然科学(46191)
- 自然科学基金(45413)
- 教育(44675)
- 划(44078)
- 资助(41516)
- 编号(38475)
- 成果(33040)
- 重点(30736)
- 部(30489)
- 制(29764)
- 发(28539)
- 课题(28385)
- 创(27459)
- 性(26010)
- 教育部(26005)
- 创新(25843)
共检索到346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侯春灯
国家"以粮换地,以钱换林"的退耕还林政策,过分强调退耕还林面积和林种的"计划性",忽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因而引发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基础、以林权为核心的各种冲突。在退耕还林政策中,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把"国家意志"和"市场意志"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利益冲突 机制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炜 薛建宏 张兴
退耕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理论研究的焦点,也是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实施的关键。本文利用CHIP2013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检验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并进一步剖析退耕政策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总体而言,退耕政策对农户收入产生了显著负影响,但地区间存在空间异质性;同时,农户劳动供给和人力资本在退耕对收入的影响中分别起到部分抑制作用和部分中介作用。建议政府提高与优化退耕补偿标准,出台与区域发展相联系的差异化补偿政策;同时,发展退耕区服务业,增强对退耕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六英 王万山
退耕还林政策是一项很好的生态林补偿制度创新, 使政府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与赞誉,也得到多国政府和环保组织的赞同。但由于产权安排、政策设计缺乏弹性和协调机制的原因,使退耕还林政策在实施中还是遇到不少的阻力,在退耕地选择、还林林种选择、种苗供应、经费管理与补助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均可归纳进四个字:产权冲突。中央政府是国家公权代表,要的是生态;农民是私权代表,要的是吃饭,地方政府是准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 周庆行
运用公共经济学中中央政府与地方职能划分的原则、土地竞租原理和产权经济学理论,分析了退耕还林中地方政府和农民承担的成本和收益损失。认为中央政府在退耕还林中忽视了地方政府的利益需求,不仅对地方政府在退耕还林中的生态贡献补偿不足,而且加重了地方政府的工作负担和财政负担,对地方政府缺乏激励;对农民的补偿较之于其在退耕还林中承担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林业经营的巨大风险,现有补偿数量不足,时间短;林地承包经营权限制性强、缺乏可交易性又使产权激励功能弱化。退耕还林要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返弹”的目标,必须加大对退耕还林地区地方政府和农民补偿额度,并建立长期、稳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地方政府 农民 制度缺陷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剑峰
一.退耕还林的政策目标与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盲目毁林开荒、陡坡耕种,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现象不断加剧,进而使得这些地区的土地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持续衰退。在业已启动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中,涉及面最广、私人部门参与程度最深的工程是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目标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在全国范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晓梅
现阶段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存在着重大的且必须在今后实践中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应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着重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稳定生计问题。为此,必须以政府为主体提供公共产品补偿,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长效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退耕还林政策 生态补偿 长效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汪小勤 黎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孔凡斌
林权是现代林业经济制度的核心,稳定的林权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具有生态、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多重目标,工程区域的广泛性和区域综合条件的异质性,要求林权安排的多样性。工程目标的复合性与林权政策单一性之间的矛盾是影响产权激励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林权政策及其经营管理形式的基本特征,从林权的初始安排、工程实施过程中林权组合以及林权安排的时空差异等角度,研究退耕还林工程林权的长期有效性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工程林权制度安排的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产权 有效性 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海云 杨蔚
在分析土地征用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退耕还林政策是国家为了恢复生态环境而进行的一项土地征用政策,并从权力的转移与约束、对农民的补偿、合同的可逆性、对政府的影响和政策实施效果等五个方面对退耕还林政策和土地征用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实施可持续性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土地征收 退耕还林 比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韦惠兰 白雪
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扩展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土地利用结构、生计非农化和收入结构多样化说明退耕还林政策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表现,重点从生计资本、生计脆弱性、农户意愿及政策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的视角探讨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机制,发现退耕还林政策通过以上因素作用于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范围、调整方向与程度及其可持续性。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政策实施的时空分异和益贫性,细化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加强农户视角的政策效果评价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石明霞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是青海牧区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青海牧区因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己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解决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牧户要增收的问题,需要搞好后续产业的研究开发与完善,需要与农民利益有机结合的后续政策,需要加强退耕还林还草经济补偿问题的深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机制工作"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关键词:
青海牧区 退耕还林还草 补偿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一、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江西省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比较好地协调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1、建设重点不突出,增大基层的工作任务和操作成本。据抽样调查表明,2002年平均每个乡镇落实造林面积1464亩,平均每个村落实造林面积179亩,平均每户农户落实造林面积4.26亩,其中退耕地落实面积2.31亩,平均每块地块落实造林面积13.14亩。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克勇
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到期后,将有10%左右的退耕农户基本生活可能出现困难,30%的农户收入水平可能出现较大下降。少数困难退耕农户有可能出现复耕和新开垦荒地。有必要、也有条件及时制定退耕还林后续政策。其后续政策目标是解决补助期满后对退耕地林木的有效管护和退耕农户基本生活及收入下降问题。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基本原则,现有补助政策到期后不再延长,用新政策替代原政策。建议区别情况,突出重点,对困难地区适当安排粮食补助资金;增加投入、推进改革、建立退耕地林木长效管护机制。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政策调整 农户生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飞 李锐 温仲明 周民良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对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退耕还林 (草 )是国家和政府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为此 ,国家和地方开展退耕试点工作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关系到退耕工程的开展及其生态、社会效益的发挥。在对陕西省安塞县退耕还林 (草 )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比国家、陕西省和安塞县相关政策 ,就其适宜性作以探讨 ,并对若干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草) 政策 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时民
截至2005年底,国家累计安排退耕还林900万hm2,荒山荒地造林1400万hm2,中央财政已投入1030亿元。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全国1870个县、3200万农户、1.23亿农民。调研表明,退耕还林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发挥工程已逐渐显现的生态功能,切实解决退耕农户生计,应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调整政策,区别对待,分别实行继续补助、延长年限、不再补助、产业扶持等政策,建立促进区域发展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成效与问题 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