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7)
- 2023(7910)
- 2022(6399)
- 2021(6241)
- 2020(4875)
- 2019(11356)
- 2018(10941)
- 2017(20530)
- 2016(10910)
- 2015(12415)
- 2014(11953)
- 2013(12334)
- 2012(11494)
- 2011(10797)
- 2010(10768)
- 2009(10139)
- 2008(10003)
- 2007(8841)
- 2006(8049)
- 2005(7283)
- 学科
- 济(56864)
- 经济(56816)
- 农(49175)
- 业(35527)
- 农业(32679)
- 管理(20602)
- 方法(20023)
- 中国(19204)
- 数学(18545)
- 数学方法(18484)
- 业经(17134)
- 企(12672)
- 企业(12672)
- 贸(12429)
- 贸易(12419)
- 农业经济(12409)
- 易(12265)
- 发(11957)
- 制(11296)
- 地方(10728)
- 发展(10129)
- 展(10124)
- 人口(9993)
- 村(9427)
- 农村(9404)
- 策(8807)
- 体(8601)
- 及其(8277)
- 学(8235)
- 银(8005)
- 机构
- 学院(165432)
- 大学(162546)
- 济(83760)
- 经济(82658)
- 研究(65107)
- 管理(61412)
- 理学(53230)
- 理学院(52682)
- 中国(52164)
- 管理学(52108)
- 管理学院(51820)
- 农(50156)
- 农业(37991)
- 科学(36505)
- 京(34319)
- 所(33026)
- 财(31702)
- 业大(30456)
- 研究所(30076)
- 中心(29261)
- 经济学(26794)
- 财经(25558)
- 经济学院(24242)
- 经(23657)
- 江(23387)
- 农业大学(23160)
- 科学院(22365)
- 北京(21688)
- 院(21594)
- 范(21171)
- 基金
- 项目(110794)
- 科学(88602)
- 研究(83786)
- 基金(83633)
- 家(73468)
- 国家(72772)
- 科学基金(61417)
- 社会(58024)
- 社会科(54701)
- 社会科学(54693)
- 基金项目(43734)
- 省(40963)
- 自然(35830)
- 教育(35130)
- 自然科(35020)
- 自然科学(35013)
- 自然科学基金(34432)
- 划(34005)
- 资助(33170)
- 编号(32846)
- 农(30116)
- 部(26647)
- 发(26450)
- 国家社会(26082)
- 成果(25930)
- 重点(24748)
- 中国(24704)
- 创(22708)
- 教育部(22485)
- 发展(22342)
共检索到254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汪润元,勾利军
清中叶以来,中国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过剩人口”,这是中外研究者早已充分关注的一个基本事实。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农业生产领域中,人口对生产力压迫现象的考察,从一个侧面揭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辛仁周
有些同志在研究过剩人口问题时,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力水平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产生的过剩人口叫做“生产力压迫人口”型过剩人口,把我国目前存在的过剩人口称作“人口压迫生产力”型过剩人口。这种划分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在《强迫移民》一文中的论述。马克思在该文中指出:“现在(指资本主义社会——作者注),不是人口压迫生产力,而是生产力压迫人口”①。我认为这种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其理由如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冲 王磊
基于2003~2016年中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混合模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了农村人口变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全国和分区域数据比较研究,发现农村人口数的减少反而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老年抚养比对粮食生产虽然有正向影响,但分区域均不显著;少儿抚养比对粮食生产的负向作用仅在西部得到体现。该结论印证了中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在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关键词:
农村人口变动 粮食生产 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华
在中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人口外流的背景下,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是保持农村稳定与活力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数量庞大,不完全"离土离乡",对现状较为满意,并受惠于现有农村政策和土地制度,是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坚定支持者。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在农村还发挥着维系"有主体熟人社会"、释放"中间价值"、催生"去阶层分化"、撬动"高社会性竞争"和推动"半城市化"等功能,确保了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稳定和壮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既要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开支,又要为农民提供兜底式保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华
在中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人口外流的背景下,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是保持农村稳定与活力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数量庞大,不完全"离土离乡",对现状较为满意,并受惠于现有农村政策和土地制度,是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坚定支持者。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在农村还发挥着维系"有主体熟人社会"、释放"中间价值"、催生"去阶层分化"、撬动"高社会性竞争"和推动"半城市化"等功能,确保了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稳定和壮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既要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开支,又要为农民提供兜底式保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白钰 党瑞瑞 郑丽娟 刘国强 王蕾
自我控制力是构成个体非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对义务阶段学生的成长和中国未来人力资本的积累发挥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使用中国5省13区县166所中小学16 320名农村四年级和七年级的学生数据,探究中国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水平现状、相关因素及其与学校适应情况(学校喜欢、学校回避、学习态度)、主观幸福感、自信程度(成就感、自我表现、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业表现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全部样本中,女性、父母受教育程度对自我控制力水平有正向预测效应,单亲、住校、母亲是农业户口对自我控制力水平有负向效应;四年级样本结果与全样本基本一致,而在七年级样本中,不同的学生特征对七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力水平均没有显著的预测效应。自我控制力水平与学生学校适应情况、主观幸福感、自信程度以及学业表现显著相关,四年级和七年级学生与全样本的结果一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起东
对于近代以来,尤其抗日战争前的华北乃至全国的农村经济仍然存在低估的倾向,其原因是缺乏整体史观的认识,没有能把区域研究和全国研究结合起来;把短时段的研究和长时段的研究结合起来;把个别研究和综合研究结合起来。同时,在研究农民贫困程度时,仍然把恩格尔系数作为惟一标准;在研究农村经济兴衰时,仍然把短时段的资料作为评判依据;在研究农业生产力时,仍然把劳产率作为惟一指标。因而,不能对近代中国农村经济进行合理定位。
关键词:
整体史观 近代中国 农村经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进霞
近代中国农村劳动工资问题的研究,是认识农业生产方式,因而更深刻地认识近代中国土地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本文在搜集整理大量相关经济史料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近代中国农村工资的形态和数量、农业工人工资指数变化以及城乡工资水平差距等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农村工资水平的基本状况。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农村工资 指数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立峰
科学技术是劳动者能力的基础,是生产工具的灵魂。科技水平决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进而决定了生产关系。根据不同的科学技术水平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生产关系发展阶段。中国农业总体上处于封建农业技术水平,只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最优选择。
关键词:
科技水平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周
本文概括了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发展的绩效;探讨了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对农业集体经营体制的改革,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城乡统筹,促成了农村改革的成功,也为中国农村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最后,总结了中国农村发展经验的启示,并指出了当前农村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颜敏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和农村社会的动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大批知识分子深入农村,进行调查,使用新的理论方法研究农村问题。其中,以陈翰笙为代表的"中国农村派"是一支重要的研究力量。他们以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为载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生产关系入手研究农村问题,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蕾 王怀明 杨向阳
本文在扩展农业部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农业生产率指数和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农村发展指标,以此来衡量农村发展水平及其变化状况。为了考察中国农村发展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我们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不同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了严格的计量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考虑了时间和省份特殊效应、序列相关等因素的影响后,中国各省农村发展差距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内部差距均存在条件性β收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辉 胡振虎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人口转移虽然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但客观上也引发农业生产活力下降、资源环境恶化及农业生产主体弱化,这在恶化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危及农业发展支撑力,继而造成农业品种竞争力、品质竞争力与价格竞争力下降,并导致库存高企、财力吃紧、农户受损、产业遇挫等一系列负面影响。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下降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矛盾之一必将继续强化,亟待积极调整惠农政策。据此,在惠农政策目标同时瞄准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政策功能定位应着眼巩固农村人力资本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政
关键词:
农村人口转移 农业国际竞争力 惠农政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宏运 李金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万宝瑞
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这项任务将伴随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社会主义发展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抓住了生产力 ,就抓住了根本。发展农村生产力 ,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要素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要素的优化组合 ,发挥其整体效应 ,产生 1+1>2的效果。本期刊发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一文 ,期望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