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05)
- 2023(2505)
- 2022(2137)
- 2021(1952)
- 2020(1436)
- 2019(2925)
- 2018(2724)
- 2017(5027)
- 2016(2951)
- 2015(3239)
- 2014(3152)
- 2013(3167)
- 2012(2874)
- 2011(2666)
- 2010(2642)
- 2009(2641)
- 2008(2615)
- 2007(2273)
- 2006(1959)
- 2005(1918)
- 学科
- 济(10733)
- 经济(10723)
- 管理(8649)
- 业(8326)
- 企(7430)
- 企业(7430)
- 学(3920)
- 方法(3647)
- 财(3459)
- 地方(3348)
- 农(3333)
- 业经(3113)
- 理论(2999)
- 务(2586)
- 财务(2584)
- 财务管理(2584)
- 数学(2510)
- 企业财务(2466)
- 数学方法(2466)
- 教育(2400)
- 中国(2390)
- 农业(2333)
- 环境(2156)
- 和(2128)
- 制(1806)
- 划(1786)
- 贸(1544)
- 贸易(1544)
- 体(1516)
- 易(1485)
- 机构
- 学院(43991)
- 大学(42575)
- 研究(14439)
- 管理(13918)
- 济(13846)
- 经济(13488)
- 理学(11765)
- 理学院(11569)
- 管理学(11315)
- 管理学院(11234)
- 科学(10653)
- 中国(9758)
- 京(8423)
- 所(8119)
- 南(8076)
- 农(7621)
- 范(7588)
- 师范(7537)
- 研究所(7497)
- 财(7326)
- 业大(6614)
- 省(6313)
- 河(6305)
- 农业(6066)
- 江(5973)
- 中心(5956)
- 师范大学(5890)
- 州(5611)
- 财经(5542)
- 北京(5474)
共检索到66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查琳
中华民族的曲艺艺术源远流长,且随着地域文化的不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发展态势。其中河南坠子作为河南地区的特色曲艺一直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曲艺形式,以新鲜活泼、简短高亢著称。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流变,河南坠子已形成了不同流派艺术特色。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乔派(代表人物乔清秀、乔利元)、程派(代表人物程玉兰)、董派(代表人物董桂芝)和赵派(代表人物赵峥)。其中赵派的河南坠子便是在传统坠子艺术的基础上,汲取民歌、民谣等民间元素,由坠子大师赵峥演唱并发扬光大的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查琳
中华民族的曲艺艺术源远流长,且随着地域文化的不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发展态势。其中河南坠子作为河南地区的特色曲艺一直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曲艺形式,以新鲜活泼、简短高亢著称。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流变,河南坠子已形成了不同流派艺术特色。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乔派(代表人物乔清秀、乔利元)、程派(代表人物程玉兰)、董派(代表人物董桂芝)和赵派(代表人物赵峥)。其中赵派的河南坠子便是在传统坠子艺术的基础上,汲取民歌、民谣等民间元素,由坠子大师赵峥演唱并发扬光大的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冠生
试论艺术教育与美学教育——关于审美素质系统与结构的思考●周冠生21世纪的教育,旨在消除人的片面而畸形的个性发展,通过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具有多方面良好素质的新人。在这一神圣事业中,艺术教育与美学教育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静舒
数字化时代下,数字原生代已成为数字音乐艺术的主角。他们在音乐艺术审美方面呈现出以流行音乐为主要音乐类型、以自主式音乐学习和个性化音乐欣赏为主要方式等特征。为此,培养和提高数字原生代的审美素养是当前大学音乐艺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
数字原生代 数字音乐 音乐教育 审美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彭立勋
从内容、意蕴、风格、形式、造型等各方面全面分析了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点,论述了建筑的象征性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及其与建筑的抽象性之间的关联;建筑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的体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筑形式的和谐美、个性美的构成以及它们在城市建筑设计上的运用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才勇
崇高论美学是西方美学史古典时期的产物,罗马帝国时最初提出,十八世纪时理论成型最终落定。表面看,这个美学理论与此后十九世纪中期以来开始出现的现代艺术没有什么关联,简单的时间逻辑也会拒绝这种关联,事实上,迄今也很少有人去言说这样的关联。但是,从美学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历史对应出发深入到崇高论美学的内里不难发现,这个理论表面上在述说着另一种美,一种不同于优美的崇高美或壮美,同时也在述说着另一种艺术,一种不同于希腊时期和谐为准的非和谐艺术。这种非和谐艺术的鲜明形态出现在十九世纪中以来的现代艺术中。据此,崇高论美学有助
关键词:
崇高论美学 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的审美边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波
本文阐述了提升文化审美能力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文化审美教育中存在的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学生认识等主客观问题,对提升学生文化审美能力,从注重引导、推动教改、营造氛围、增加实践、创造条件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艺术设计专业 文化审美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宏鹏
教育部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划分出了"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与"造型·表现"等学习领域相并列,说明设计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虽然对设计教育的表述权重递升升,设计仍依附于"美术教育"的大类别之下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在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设计学早已和美术学一样,成为艺术学门类下并列的一级学科,但这只是针对高等教育而言,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设计教育仍是从属于美术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中的设计教育》一书就是在这种背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鑫 鞠玉翠
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是新时代学校美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但由于某些认知偏差或操作局限,学校美育时常沉溺于审美素养的浅表化增值。儿童所拥有的令人惊叹的素朴审美力为审美素养的实践提供了新思路,而此前其在学校美育中并未得到应然的重视和尊重。从现实意义来看,学校美育在于满足儿童的生理与本能、社会生存、生命存在的审美需要。审美素养作为学校美育的追求,亦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循序渐进的三个层次:体验、行动和信仰。为实现审美素养目标,教育工作者应将儿童的素朴审美力作为坚实抓手,努力通过对素朴审美力的彰显、发掘和升华,实现从素朴审美力到生活艺术家的跨越,实现从用美培养儿童到培养美的儿童的突破。最终,达成学校美育从个体小美到万物至美的超越。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欧阳国仁
艺术审美教育具有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特点,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又在精神方面得到净化。艺术审美教育对研究生保持身心健康、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对研究生进行艺术审美教育。
关键词:
研究生 艺术审美 艺术教育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剑锋
日常生活产品经由当代设计艺术的包装源源不断地成为大众的主要审美资源,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我们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实则就是日常生活用品的审美化,是一种经过"设计"的图像符号系统。形而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仅靠抽象的概念灌输和说教实现,而应该在与中国民众日常消费生活的创造性融合中,通过触手可及、形象生动的形而下之器来"润物细无声"地达成,在审美认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国家民族层面的文化认同。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艺术设计 文化认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妥建清 苗文宇
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媒介融合,沉浸式艺术的生产利用任何可塑造沉浸感的新旧媒介,实现“泛媒介融合”。其跨媒介叙事方式有助于构建去中心化生产模式,并将过去“传播—接受”的线性路径转变为“人即媒介,媒介即人”的不分彼此的状态。“沉浸场域”开放的意义空间促使观者以具身性的方式参与其中,藉由身体赋予作品生命力,形成技、身、心的合一。沉浸式艺术以观者的接受和创造性理解作为文本意义生成的根源。这一本己性体验不仅契合了沉浸式艺术“可能性高于现实性”的特质,而且能够帮助观者建构自身精神世界的力量。沉浸式艺术使得媒介与人、身体与作品、文本与观者的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从“间性”问题出发探讨沉浸式艺术生产,可以走出当代艺术发展中流行的“唯技术论”与“唯艺术论”的困境,重新审视未来艺术的发展和审美嬗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学燕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艺术也逐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人的心理角度研究环境艺术设计,是对环境的一种感性加理性的认识。艺术心理学表明,人与环境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这个相互的过程中,人可以改变环境,同时,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可以被环境所影响。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心理学的知识,将心理学运用在设计中,使之具有人性化,人情味,具有审美价值。
关键词:
环境艺术 心理学 人性化 审美 夜景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齐宗
教师素质被看作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 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严格的教师教育所形成的品性与能力,包括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等方面。教师专业性向的差异使其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个人品质则是优质教学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探讨教师素质与高质量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等问题,我们特约请了教师教育方面的几位学者就此展开研讨,现将他们的思考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