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05)
2023(2545)
2022(2072)
2021(2224)
2020(1693)
2019(4065)
2018(4202)
2017(6150)
2016(4726)
2015(5491)
2014(5747)
2013(4909)
2012(4775)
2011(4692)
2010(5102)
2009(4364)
2008(4502)
2007(4404)
2006(4228)
2005(4025)
作者
(11557)
(9503)
(9262)
(9101)
(6108)
(4566)
(4412)
(3873)
(3732)
(3543)
(3294)
(3194)
(3156)
(3141)
(3041)
(2993)
(2980)
(2845)
(2839)
(2769)
(2760)
(2488)
(2367)
(2328)
(2302)
(2214)
(2188)
(2090)
(1995)
(1939)
学科
教育(19041)
中国(10183)
(9273)
经济(9264)
管理(7972)
理论(7620)
(6305)
教学(6066)
(5791)
(5456)
企业(5456)
(3942)
发展(3682)
(3559)
思想(3460)
(3420)
(3397)
研究(3390)
高等(3285)
政治(3277)
改革(3233)
(3118)
思想政治(3053)
政治教育(3053)
治教(3053)
德育(3032)
(2932)
学校(2904)
学法(2803)
技术(2803)
机构
大学(68314)
学院(62236)
教育(27163)
研究(24928)
(21398)
师范(21365)
师范大学(17690)
(16542)
(15569)
经济(14872)
管理(14036)
科学(13945)
(12858)
(12568)
中国(12228)
职业(11812)
北京(11695)
研究所(11412)
理学(10800)
技术(10738)
教育学(10649)
理学院(10513)
(10254)
管理学(10129)
(9972)
管理学院(9963)
中心(9592)
(8327)
职业技术(8011)
教育学院(7877)
基金
研究(31125)
项目(29834)
科学(24450)
教育(23716)
成果(17328)
基金(17028)
社会(16275)
编号(15968)
课题(15187)
社会科(14978)
社会科学(14974)
(13496)
(13379)
(13355)
国家(13170)
(13030)
规划(10515)
科学基金(10049)
(9708)
项目编号(9424)
(9406)
研究成果(9225)
(8850)
(8817)
阶段(8801)
(8671)
年度(8585)
重点(8504)
(8272)
教育部(8239)
期刊
教育(47139)
研究(34164)
中国(23614)
(22996)
经济(22996)
职业(11091)
技术(9485)
(9173)
学报(8964)
大学(8054)
技术教育(7075)
职业技术(7075)
职业技术教育(7075)
科学(6954)
(5691)
论坛(5691)
财经(5605)
(5545)
学学(5543)
高等(5303)
管理(5216)
成人(5077)
成人教育(5077)
图书(4927)
(4906)
高等教育(4687)
(4391)
(4118)
金融(4118)
书馆(3924)
共检索到115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庆玉  
语文教育因其植根于语言的生活土壤,在所有教育科目中优先具有进入存在论境域的发言权。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在不同的哲学语境中意味着不同的本体论—认识论立场。语文教育作为直接同语言打交道的精神生成与发展过程,无论其观念状态还是实践形态都必然隐含着其所立足的存在论立场:主体—客体的存在论方式、在场—不在场的存在论方式和交往—实践的存在论方式。从交往—实践的角度来把握语文教育的立场和方法,是当前语文教育正在努力实践和探索的方向,是对过去长期以来所奉行的认识论语文教育模式的一种积极批判,也是对存在主义语文教育立场忽视语言实践倾向的一个有力的矫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一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这对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试图从几方面阐述语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认为语文教育应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葎  
人的存在具有一种禀赋价值自主与教化自觉的"存在逻辑",即,人的存在与价值教育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本体性关联:价值教育因人的存在而发生,人的存在随价值教化得以生长与扩展。人的存在的自觉性、多维性与未成性,使得价值教育得以扬弃人的自然生命、个体生命,实现朝向文化生命、历史生命的超越。奠基于人的存在的"价值本性",价值教育获得了一种内在的确然性基础,人的存在也因与价值教育的相因互成,展现出特有的自我选择、自我教化和自我提升的价值意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海平  
大学语文教育兼具技能教育、人文教育、审美教育等多项功能,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有不可替代的长效作用。从就业工作视角看,大学教育在指导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同时,也应教育大学生规划好其职业生涯。因此,高校及大学生应该高度重视大学语文教育,明确大学语文学科定位,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发挥大学语文的"温良之药"作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荣生  倪文锦  
根据我们对中外语文教材的比较和研究,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本文讨论的是“定篇”,共两部分:一是在借鉴国外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界说“定篇”的含义;二是在中外语文教材的比较中分析“定篇”的功能发挥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纪大海  
汉语文教育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且这功能和价值具有多层复合性,正因如此,长期以来就存在不同的汉语文教育功能观和价值观。汉语文教育功能观之争由来已久。上至古代有“文”与“道”之争,下至现代有“功利本位”与“人文本位”之争。古代“文道”之争,古人已达成共...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先武  
“工具论”是“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工具性”的制约,走进了科学化、技术化的误区,并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然而,语文界至今仍有人把“三老”的教育理论视为圭臬,对于片面强调工具性所产生的弊端缺乏认真的反思。这将给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造成极大的思想障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勇  刘静  戴乃恩  
在培养卓越教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提出可以运用"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眼光来分析与解读教师的成长。在"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野中,教育必须关注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关注文化在陶冶与滋养内在心灵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一场充满"境遇"的人生旅程,在这相遇的历程中,应当注重"关系"的营建。在"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观照下,既要重视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唤醒、自我抉择、自我超越的历程,又要认识到教师成长是伴随着文化陶冶和涵养的历程。最为重要的是,教师是在四种"关系"中获得专业成长和精神境界提升的,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韩瑞婷  张亚斌  
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建构是人类存在与作为的产物,它诞生的前提就是人的主体意识开始由自觉思维走向自由思维,由此,在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建构中,就出现了知识习得假设论、交际能力锻炼论、教学交往情感论、教育沟通渗透论、教学互动诱发论、教育水平相长论等观点。这说明,人类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自由建构,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建立在"自由存在论"基础上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能够将来自"虚无自然"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这个"理论科学",转化成"自由存在"的"实践科学",从而将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从"虚无"的此岸世界中赎救出来,使其达到"存在"的彼岸。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福平  吴思遥  
"联系"与"差别",是中西哲学史上两个核心论题,也可以说是两个最基本的内生变量;特别是中国哲学史上被人称为"经典中的经典"、"智慧中的智慧"的《易经》中论及的太极、阴阳及其变易等,本质上也可以归结到差别和联系互推互动的"势科学"机制;同时,如果太极、阴阳的作用机理如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所阐发的"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那么,结合导数和微分数理,便可以进一步导出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所倡导的存在论意义上的"‘0’存在机制"。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陈红兵  秦克寅  
佛教缘起论本质上是一种存在论,佛教缘起论在佛教历史发展过程中本身形成了多种形态。探讨佛教缘起论的生态存在论意义,应就其不同历史形态具体分析。从存在论视域言,不同形态的佛教缘起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生存境遇缘起、存在的缘起性及缘起整体性。十二因缘说、赖耶缘起论偏重于生存境遇缘起。其关于现实生存境遇生成根源和过程,以及转变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净化世界中的作用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反思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及生成过程、实现生态性生存等具有启发意义;缘起性空思想对存在缘起性的揭示,与当代生态存在论的关系论相一致。其对"自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姜勇  底会娟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培育"大国良师"是新时代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与要求,同时也将引发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指向大国良师的教师教育课程应注重师范生的精神成长,其目标在于帮助师范生成为一名有灵魂、有信念、有思想、有情怀、有学识、有担当、有使命感、有仁爱之心的未来教师。建设以"精神成长"为指引的教师教育课程可以借鉴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理论思想。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认为师范生培养的"精神转向"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到关注优雅心灵的成长;二是从割裂式的培养到运用艺术教育的手段培育整体精神;三是从忽视到重视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精神培育。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将师范生的精神成长视为培育人文精神与涵养文化品性的过程,因而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非常注重对师范生开展"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培育、"内在幸福"价值观的涵养,以及"转识成智"教育观的陶冶。为此,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首先,将"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形塑融汇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形成"於穆不已"的儿童教育信念。其次,将"内在幸福"价值观渗透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树立"孔颜乐处"的教育志向。第三,将"转识成智"教育观融通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提升教育的实践智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时金芳  
思考语文教学策略 ,必须正视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策略的目标是放在如何获取知识还是如何运用知识 ;教学中着力解决某个问题还是致力于解决某类问题 ;把生活引进语文学习还是把语文学习当成生活。语文教育是树人的教育 ,教学策略应充分发挥其树人效应。为此 ,要认识学生成长的规律 ,要研究语文教育到底能为学生的成长做些什么 ?成长教育中的语文教学策略可以归结为四个字 :品、评、悟、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础形式,语文教育的根本着眼点是立人。基于立人属性的语文教育,就是要立人于终身兴趣发展之中,立人于优美的汉语言文化之中,立人于语文所开启的审美世界之中。以立人为指向的语文教育实践需要立足个体,以优美的语文文本启发个体内心的自由,并将之转化成个体生命的创造性实践。语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实践的基础形式,不仅事关民族身份认同与个性彰显,更重要的是,事关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品质。我们需要重启以语文教育为中心的人文教育改革,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重视以立人为中心的语文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洪宗礼  
母语发展中同化与异化使母语的民族化、国际化的格局形成;母语的文化特征及母语工具性丰富的内涵,显示目标多元性;语文教育关键是用系统思想探究母语课程内部元素的科学构成关系的尝试,应受到关注;必须运用内因与外因的统一观来认识教与学的关系,从科学与艺术结合上寻求高超教学艺术;教材是教本也是学本,忽略任何一方都有失偏颇;提高语文素养的载体是教科书;应当让教科书进入"精品的天堂"。提高编写质量是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