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9)
2023(3246)
2022(2663)
2021(2560)
2020(2099)
2019(4764)
2018(4590)
2017(8517)
2016(5050)
2015(5484)
2014(5678)
2013(5414)
2012(5095)
2011(4494)
2010(4497)
2009(3797)
2008(3905)
2007(3613)
2006(2990)
2005(2771)
作者
(14895)
(12437)
(12160)
(11764)
(7927)
(6039)
(5580)
(4736)
(4713)
(4600)
(4236)
(4194)
(4162)
(3997)
(3994)
(3816)
(3747)
(3726)
(3616)
(3461)
(3195)
(3151)
(3057)
(2929)
(2885)
(2770)
(2757)
(2735)
(2640)
(2531)
学科
(16127)
经济(16107)
(12396)
管理(11833)
(10007)
企业(10007)
方法(7814)
数学(6771)
数学方法(6683)
理论(5130)
(4954)
(4786)
中国(4411)
教学(4201)
(3844)
(3742)
教育(3722)
(3516)
财务(3507)
财务管理(3499)
(3441)
企业财务(3428)
技术(3426)
(3391)
银行(3385)
(3235)
(3199)
金融(3199)
业经(3081)
学法(3078)
机构
学院(68715)
大学(68377)
(24574)
研究(24158)
经济(23924)
管理(23438)
理学(19814)
理学院(19528)
管理学(19102)
管理学院(18950)
中国(16771)
科学(15353)
(14425)
(13569)
(12532)
(12434)
研究所(11423)
业大(11169)
(10980)
农业(10737)
中心(10508)
财经(10089)
(9774)
师范(9642)
技术(9403)
(9228)
(8994)
北京(8897)
(8895)
(7795)
基金
项目(46682)
科学(35972)
研究(33331)
基金(32823)
(29750)
国家(29506)
科学基金(24748)
社会(19428)
(18988)
社会科(18387)
社会科学(18382)
教育(17465)
基金项目(17229)
自然(16947)
自然科(16605)
自然科学(16598)
自然科学基金(16324)
(16133)
资助(13891)
编号(13184)
重点(11111)
成果(10674)
(10467)
(10457)
课题(10231)
(9888)
(9622)
创新(9254)
科研(9127)
计划(9016)
期刊
(27495)
经济(27495)
研究(21030)
中国(14934)
学报(13650)
教育(13635)
(12204)
科学(11193)
(10500)
大学(10189)
学学(9479)
管理(8542)
农业(8073)
技术(7335)
(6539)
金融(6539)
财经(5519)
(4719)
职业(4599)
(4508)
经济研究(4196)
业经(3880)
(3840)
业大(3583)
问题(3333)
科技(3248)
技术教育(3180)
职业技术(3180)
职业技术教育(3180)
(3051)
共检索到103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建  张文修  
试论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王建,张文修自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工学研究生教育一直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工学研究生的在校人数和毕业授学位人数都占整个研究生的45%左右。因此,如何使工学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大中  张文修  叶取源  陈皓明  刘惠琴  
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推进教育培养由封闭式向社会开放式转变、教育管理由政府计划向学校自主办学转变;必须坚持教育创新,大力推进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作者从人才培养机制、人才选拔机制、教育运行机制、质量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工程硕士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景波  翁捷  
为推进地方高校硕士授予单位建设,分析了江苏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现状,梳理了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省重点学科分布情况,结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关系,以获得硕士授予单位为总目标,提出了立足地方产业推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海英  汪航  
随着我国工程硕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背后涉及教育发展中的模仿与借鉴、政府职能和定位问题、企业在工程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社会地位和工程教育本身的社会地位等一系列问题,本质上是政府、社会、企业、工程教育机构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层次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从教育内部进行变革,政府、用人单位乃至全社会对工程教育的认识的协调一致更是必不可少的环境与条件。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乐勇  肖立山  姚成郡  
认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自身的办学要求和特色,在其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质量标准与工程特色、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专业学位与任职资格、传统教学与现代远程教学、学校自律与社会监督六个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远清  
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程硕士和成立教育指导委员会,是我国工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标志着我国工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制度建设、教学改革和办学模式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为了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永红  郑晓齐  
本文从教育供应链的视角考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内外部环节,重新描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供应链基本形态,提出了该专业学位教育供应链节点的主要状态因子,并依据不同的招生对象所构成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专业学位教育供应链节点的主要状态因子描述和分析,并比较了中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状态因子上的不同表现形式,提出进一步开展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董开坤  王宽全  罗淑云  宋平  何中市  蔡莲红  
介绍了《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的制定背景、指导作用和意义,说明了《基本要求》的制定原则,回顾了《基本要求》的制定过程,对《基本要求》的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讨论了如何突出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保证实践训练质量、应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差异等相关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惠琴  雍翠菊  张文修  
本文从教育创新的高度出发,阐述了如何从自主与自律、规模与质量及改革与发展的角度,正确处理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几个关系,促使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面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振一  刘颖  郑燕康  罗燕春  王孙禺  
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完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吴振一,刘颖,郑燕康,罗燕春,王孙禺一、引言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竟争日趋激烈,中华民族能否在未来世纪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在于综合国力的强弱。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泉  王雄  杨根科  马广富  王永骥  廖晓钟  
对国外教育标准制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制订学位标准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工程硕士特点和控制工程的领域特征,阐述了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制订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给出了基本框架,并对标准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潘泉  王雄  程咏梅  刘勇  张媚  
结合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工程硕士培养特色及培养目标,对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中课程体系的制定前提和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课程体系的制定遵循了共性、系统性、交叉性、可扩展性等几个原则,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标准中课程体系的架构和主要内容,并对课程学习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指出,在本课程体系框架下,各培养单位应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学校特点和用人单位实际、国内外最新技术发展,多元化人才市场需求,制订各具特色、切实可行的课程方案和实施办法;并且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体系需进行不断的修改和拓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爱华  
目前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还存在覆盖面过宽,职业指向不清晰等问题,需进一步调整优化。音乐表演作为艺术类专业培养人数较多、社会需求很大、培养方式又独具特点的专业,应独立设置为专业学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静寰  郭歆  
本研究以工程硕士学位制度在我国的生成和制度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 以清华大学为个案,采取新制度主义的微观分析模式,探索在高等院校工程硕士学位制度的生成过程中,高校、政府、市场三者的角色和作用。在工程硕士学位制度的生成和发展中,高校在制度生成阶段起了重要作用,政府在制度化的过程中作用明显,市场则在不同时期都提供了制度变革的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