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622)
2022(525)
2021(493)
2020(425)
2019(955)
2018(855)
2017(1451)
2016(839)
2015(963)
2014(949)
2013(959)
2012(953)
2011(928)
2010(1093)
2009(916)
2008(1091)
2007(881)
2006(890)
2005(910)
2004(816)
作者
(2522)
(2053)
(2023)
(1937)
(1353)
(947)
(901)
(835)
(834)
(752)
(734)
(692)
(678)
(663)
(643)
(633)
(613)
(612)
(586)
(562)
(552)
(517)
(502)
(501)
(490)
(490)
(456)
(428)
(424)
(419)
学科
(3295)
(3188)
企业(3188)
管理(2832)
(2490)
经济(2480)
(1883)
教育(1776)
(1663)
(1595)
体制(1496)
(1195)
财务(1193)
财务管理(1191)
企业财务(1127)
中国(1012)
理论(964)
方法(935)
(894)
审计(709)
(706)
业经(688)
(664)
公司(614)
(596)
(582)
银行(580)
数学(559)
(559)
数学方法(540)
机构
大学(13363)
学院(12428)
研究(4261)
管理(4194)
(4116)
经济(3985)
中国(3748)
(3397)
理学(3382)
理学院(3324)
管理学(3252)
管理学院(3215)
(3034)
(2652)
师范(2642)
(2484)
(2410)
教育(2375)
财经(2328)
科学(2258)
师范大学(2225)
会计(2187)
北京(2087)
(2078)
(1971)
中心(1941)
研究所(1809)
财经大学(1703)
(1654)
(1560)
基金
项目(5971)
研究(4888)
科学(4851)
基金(4364)
(3686)
国家(3635)
科学基金(3154)
社会(3061)
社会科(2838)
社会科学(2838)
教育(2776)
成果(2316)
基金项目(2252)
编号(2071)
自然(2016)
(2012)
自然科(1975)
自然科学(1975)
自然科学基金(1952)
(1948)
资助(1693)
课题(1620)
(1601)
教育部(1478)
项目编号(1445)
重点(1436)
(1432)
人文(1357)
规划(1306)
(1297)
期刊
(6094)
经济(6094)
研究(5409)
中国(5193)
教育(3704)
(3257)
会计(2582)
学报(2174)
管理(2014)
(1878)
大学(1728)
科学(1698)
(1691)
金融(1691)
会计师(1680)
(1680)
(1680)
注册(1680)
注册会计师(1680)
财经(1505)
学学(1450)
图书(1293)
(1291)
(1245)
书馆(1024)
图书馆(1024)
技术(925)
(835)
财会(834)
业经(811)
共检索到25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候富强  王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学  
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后争议颇多,独立董事在近年来的行政处罚中存在着显著的权责不一的情形。为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发挥其监督职能,本文以实证分析的方法考察了42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发现当前我国对于独立董事的处罚呈现出注意义务判断标准不明、处罚主体界限不清、惩罚体系失衡、责任限制免除缺失等问题。通过对比执行董事与监事人员的身份与职能,结合我国独立董事实践中的经验以明确独立董事的特殊属性,结合比较法中对于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的演进发展,建议我国《公司法》中应当明确独立董事的主体独立性与特殊性,厘定独立董事注意义务内涵并对于独立董事注意义务进行类型化区分,明确独立董事的惩罚体系与权责划分,合理建构独立董事责任的限制与免除制度,进而发挥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优势,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晓珂  
本次《公司法》修改草案中, 有关董事注意义务的条款得以补充。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比较了忠实义务与注意义务的不同, 分析了普通法判例中业务判断规则与董事注意义务之间的关系, 并论述了我国《公司法》修改中引入董事注意义务及业务判断规则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翁孙哲  
公司董事义务基本构成是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由于董事会结构性偏见的存在,在董事群体之间相互形成一种认同感,从而导致董事作决策时没有从公司的最佳利益出发。但是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在应对董事会结构性偏见时存在局限,美国公司法实践中发展出董事的诚信义务来规制董事会结构性偏见。本文分析了董事诚信义务的发展逻辑以及董事诚信义务的经济学价值,并指出了我国公司法引进诚信义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杨忠  易磊  
[目的/意义]研究公共数据使用的注意义务,旨在为公共数据使用者合法使用公共数据提供指引。[研究设计/方法]在规范分析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注意义务一般理论,剖析公共数据使用者负有注意义务的正当性、义务主体的判断方法、违反义务的法律责任、履行义务的限度和原则。[结论/发现]公共数据使用者负有注意义务契合我国开放公共数据的目的,符合公共数据的特殊性和权利与义务相对的内在要求;判断义务主体需综合行为人存在使用公共数据行为,以及对使用公共数据行为伴生危险的可预见性、邻近程度、公共政策等;违反注意义务将承担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但还取决于履行限度和原则。[创新/价值]系统阐述公共数据使用者的注意义务,为未来可能的公共数据立法规范公共数据使用行为提供参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志云  
寻求董事义务体系构造与董事利益保护机制间的相对平衡,在严格监督董事忠实、谨慎行事的同时为董事提供合理的利益保护机制,无疑是激发董事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爱娣  
美国银行董事人员的法律义务徐爱娣根据美国的有关法律,银行的董事人员须履行一定的义务,美国的银行执法机构及监管机构国老样化的快占,既右眼地政府的市管机关又右各州的管或机构。美国的商业银行分为由美国联邦政府注册成立的全同性的商业银行和在各州注册成立的银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彩阳  
我国《公司法》对董事勤勉义务的规定过于原则化,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判断董事勤勉义务的履行时没有依据可循,亟需制定一套具体的判断标准。如何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的环境中界定具体的判断标准,适度借鉴国外丰富经验时应注重哪些方面、应如何取舍,是否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型董事的勤勉义务判断标准,都是研究该论题的关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丁铭  
公司破产时,其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如果对股东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的董事仍然以股东利益为中心,则会损害债权人利益。为了保护债权人,西方国家都规定了公司破产时董事对债权人的义务和责任,其立法模式包括前端模式、后端模式和全程模式三类。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董事对债权人的义务和责任,《破产法》对此问题有所规定,但存在较多问题。为了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我国《破产法》需要在全程模式立法框架指导下,规定企业破产时董事等管理人员因恶意或重大过失造成企业破产对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赋予其破产申请义务,明确企业破产时董事等管理人员对债权人负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同时规定其免责条件,并明确债权人的追责方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一新  
虚拟股是公司赋予特定雇员的一种可以获得与普通股同等财务利益、但无表决权和所有权的"特殊股票"。虚拟股名虽为股,实则为债。虚拟股股东兼具债权人、经营者、劳动者三重身份,其持股利益与股权中的分红权和增值权似是而非。基于虚拟股的上述特征,传统债权人的保护机制力所不逮,公司治理方面亦面临挑战。是以应明确公司董事对虚拟股股东的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根据支付对价区分不同类型虚拟股股东的主张力,辅以利益冲突优位判断规则,保障虚拟股股东的合理利求。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一新  
虚拟股是公司赋予特定雇员的一种可以获得与普通股同等财务利益、但无表决权和所有权的"特殊股票"。虚拟股名虽为股,实则为债。虚拟股股东兼具债权人、经营者、劳动者三重身份,其持股利益与股权中的分红权和增值权似是而非。基于虚拟股的上述特征,传统债权人的保护机制力所不逮,公司治理方面亦面临挑战。是以应明确公司董事对虚拟股股东的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根据支付对价区分不同类型虚拟股股东的主张力,辅以利益冲突优位判断规则,保障虚拟股股东的合理利求。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天舒  
借助比较法的思路,对两个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1)董事诚信义务在中国司法实践中的现实价值;(2)在何种程度上,中国公司法的立法体系可以英美法语境中的董事诚信义务为模本构建相应的法律条款。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施余兵  
为了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我国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但对于产生于单层制下的独立董事与我国双层制下的监事会这两种监督机构之间的关系架构,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本文在对现有几种观点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从两者监督的阶段、对象与目的上对两者进行了权限划分,并为其具体制度设计提出了几点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