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66)
- 2023(4923)
- 2022(4162)
- 2021(3824)
- 2020(3214)
- 2019(7023)
- 2018(6939)
- 2017(13274)
- 2016(7380)
- 2015(8239)
- 2014(8291)
- 2013(8046)
- 2012(7429)
- 2011(6824)
- 2010(7021)
- 2009(6853)
- 2008(6941)
- 2007(6213)
- 2006(5692)
- 2005(5417)
- 学科
- 管理(30751)
- 济(26360)
- 经济(26290)
- 业(24762)
- 企(22013)
- 企业(22013)
- 财(12409)
- 制(11924)
- 方法(9165)
- 体(8134)
- 务(7872)
- 财务(7854)
- 财务管理(7836)
- 数学(7535)
- 中国(7508)
- 企业财务(7481)
- 农(7447)
- 数学方法(7416)
- 业经(7333)
- 体制(7136)
- 环境(6235)
- 划(6142)
- 银(6105)
- 银行(6100)
- 行(5814)
- 融(5638)
- 金融(5636)
- 税(5356)
- 学(5268)
- 技术(5178)
- 机构
- 大学(109077)
- 学院(108015)
- 济(44988)
- 经济(43904)
- 管理(40614)
- 研究(36673)
- 理学(34021)
- 理学院(33626)
- 管理学(33193)
- 管理学院(32973)
- 中国(28768)
- 财(25702)
- 京(23393)
- 科学(19976)
- 财经(19211)
- 所(17953)
- 江(17758)
- 经(17239)
- 中心(16694)
- 农(15984)
- 研究所(15638)
- 北京(14717)
- 业大(14507)
- 经济学(14223)
- 财经大学(14136)
- 院(13757)
- 州(13436)
- 范(12952)
- 师范(12843)
- 经济学院(12682)
- 基金
- 项目(68398)
- 科学(54640)
- 研究(51391)
- 基金(50854)
- 家(43648)
- 国家(43315)
- 科学基金(37735)
- 社会(34053)
- 社会科(32275)
- 社会科学(32269)
- 基金项目(26531)
- 省(25872)
- 自然(23628)
- 教育(23571)
- 自然科(22961)
- 自然科学(22953)
- 自然科学基金(22544)
- 划(22151)
- 资助(20469)
- 编号(20329)
- 制(19663)
- 成果(17473)
- 部(16100)
- 重点(15370)
- 课题(14539)
- 国家社会(14436)
- 创(14212)
- 教育部(14059)
- 性(13948)
- 发(13871)
共检索到172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游
试论耕地保护的规划约束机制吴游《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指出:“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的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措施必须是十分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但微观必须以宏观为基础。宏观措施中,最有力的就是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国庆
耕地保护的经济约束机制研究陆国庆一、问题的提出近10年来,我国一方面因人口大量增加造成人均耕地的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各项建设和事业发展导致耕地净减少问题十分突出。针对我国人口增加而耕地减少的矛盾日益尖锐,耕地问题已成为长期制约农业乃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邹晓云 张琦 王宏新
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目前的耕地保护,实际上只有政府管制,而没有社会及公众约束机制。最近,由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几位专家共同完成的课题《耕地保护社会约束机制建设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课题研究成果认为: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耕地保护措施,是建设我国耕地保护社会约束机制的基础。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耕地保护"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方针,建立一个在法律法规引导下、政府管制和公众参与相结合并且规范、高效运转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努力实现耕地保护责任社会化、权力多元化、参与有序化、监督全程化、约束法治化和信息公开化。本刊现将课题报告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邹晓云 张琦 王宏新
探索建立我国耕地保护的社会约束机制,首先必须明确该机制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才能准确把握机制建设的方向,指导建设工作的开展。总体而言,建立我国耕地保护社会约束机制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耕地保护"人人有责、人人参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邹晓云 张琦 王宏新
社会约束力量对我国耕地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着社会力量缺失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耕地保护中社会约束主体的缺位所致,而造成主体缺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绪平
建立科学高效的耕地保护机制刘绪平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需要做好开源节流工作,但更重要的是建立科学高效的耕地保护机制。在我国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全国每年减少几百万亩耕地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小风 黄贤金 钟太洋 张兴榆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构建,以完善我国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保护的效率和效果。研究表明,中国耕地保护是包含保证粮食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保持生态安全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目标体系。耕地保护的内容不仅包括耕地数量保护和耕地质量保护,还包括耕地空间保护和耕地环境保护。构建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需要完善耕地动态监测及耕地保护监督制度、培育耕地保护文化、建立部门联动管理制度、完善耕地保护的委托代理机制、完善耕地保护考核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建立用地者节约集约的信用评价制度。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共同责任 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叶艳妹,吴次芳
试论我国有效保护耕地的规划体制问题东南土地管理学院叶艳妹,吴次芳一、引言耕地保护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牵涉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可以说在全国上下已经形成共识。最近几年政府及社会各界从未放弃过保护耕地的努力,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欧胜彬 周长江
我国粮食安全受到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土壤退化、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多种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耕地的数量、质量、生态等问题异常突出。本文分析了我国在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探讨了如何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具体措施,提出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立足本国,实施农业科技革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科技 土壤 水资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卢霞
为践行全国粮食主产区的使命担当,严守耕地红线,湖南省率先编制了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耕保专项规划”)。耕保专项规划注重统筹保护与保障、发展与安全、当下与长远的关系,协调解决耕地与建设用地、生态空间的矛盾冲突,确定耕地占用、补充、恢复以及质量提升空间布局,并明确了耕地开发利用的时序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靖懿 卢霞
本文立足湖南省实际,提出耕地保护“一张图”编制的思路、流程和内容,旨在统筹解决全省规划期耕地及其后备资源等要素的空间落位,把握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耕地后备资源和林地、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和村庄规划等的关系,实现以图管地、精准管控,切实服务于新时期耕地保护工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敏 金贵
各类规划管制制度的实施将土地资源分为生态资源优势区和经济发展优势区,造成了管制区域内外耕地保护权责的不对等,加之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具有尺度依赖和空间差异的特征,因此构建差别化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是提供有效耕地保护激励的关键和难点。本文采用文献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法,从规划管制背景下生态补偿机制对耕地保护的激励作用、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机制以及尺度依赖、空间差异与差别化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本文提出应在考虑尺度依赖和空间差异的基础上对差别化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为我国新时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下的耕地保护由"被动"变为"主动"提供理论支撑,助力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规划管制 耕地保护 生态补偿 差别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李明秋
基于耕地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构了耕地利用的效益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外部性下的耕地非农化机制。分析表明,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的外部性是耕地非农化的根本原因,而构建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则是抑制耕地非农化的根本途径。最后提出了耕地保护的区内经济补偿和区际经济补偿运行机制、补偿体系和实施措施。
关键词:
耕地利用 效益体系 耕地非农化 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2007年6月,成都市被批准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推进试验区建设,成都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耕地保护基金,探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和契约式管理新机制,调动广大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在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实现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稳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效军 欧名豪 高艳梅 李景刚
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不仅导致我国耕地资源大量损失和耕地质量下降,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也是引起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我国耕地保护主要问题的辨析入手,认为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地方政府的制度扭曲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个理论命题:一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其主要表现在耕地保护产权不清、耕地价值不完全、制度没有对耕地保护产权界定和耕地保护制度扭曲;另一是耕地保护机制创新——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并对这一机制构建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关键词:
耕地保护 产权 区域补偿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