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1)
2023(6027)
2022(5018)
2021(4488)
2020(3716)
2019(8195)
2018(7962)
2017(15717)
2016(8358)
2015(9591)
2014(9841)
2013(9962)
2012(9704)
2011(9208)
2010(9671)
2009(9180)
2008(8911)
2007(8106)
2006(7755)
2005(7431)
作者
(25891)
(21762)
(21342)
(20618)
(13750)
(10192)
(9815)
(8322)
(8192)
(7761)
(7569)
(7137)
(7120)
(7035)
(6687)
(6633)
(6472)
(6286)
(6125)
(5839)
(5642)
(5230)
(5205)
(5053)
(4830)
(4821)
(4679)
(4523)
(4459)
(4249)
学科
(63542)
经济(63491)
管理(22630)
地方(19176)
(17286)
方法(15249)
地方经济(13806)
数学(13420)
中国(13406)
数学方法(13260)
(12853)
企业(12853)
(11319)
业经(10537)
(10506)
(9324)
环境(8205)
(8076)
(8045)
金融(8044)
(7936)
农业(7911)
经济学(7433)
(7232)
银行(7229)
(7120)
(6997)
(6679)
(6635)
贸易(6628)
机构
大学(134332)
学院(133982)
(68176)
经济(66805)
研究(53827)
管理(46278)
中国(40969)
理学(37934)
理学院(37412)
管理学(36888)
管理学院(36605)
(29616)
科学(29461)
(28864)
(28103)
研究所(24760)
中心(23342)
财经(22602)
经济学(22222)
(22019)
(20167)
(20098)
师范(20028)
经济学院(19525)
北京(19310)
(18748)
(18080)
(17661)
科学院(16379)
师范大学(16331)
基金
项目(77086)
科学(61219)
研究(60285)
基金(55022)
(46740)
国家(46365)
社会(40317)
科学基金(38958)
社会科(38216)
社会科学(38209)
(29819)
基金项目(28039)
教育(26973)
(25018)
编号(24252)
资助(22650)
自然(21602)
成果(21471)
自然科(21005)
自然科学(21000)
自然科学基金(20581)
(19552)
重点(18044)
课题(17970)
(17387)
国家社会(16968)
发展(16832)
(16605)
(15558)
(15342)
期刊
(90983)
经济(90983)
研究(50914)
中国(27876)
(21789)
管理(18941)
(17883)
(16348)
金融(16348)
科学(15932)
教育(15701)
学报(15462)
经济研究(14680)
财经(12558)
技术(12443)
大学(12290)
业经(12218)
问题(11877)
农业(11766)
学学(11210)
(11062)
(9410)
国际(9251)
世界(8887)
技术经济(8515)
经济问题(7656)
统计(7503)
(6637)
论坛(6637)
经济管理(6620)
共检索到229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林珏  
美国建国后很长时期里,一直实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一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债权国,美国逐渐开始改变它对世界事务的看法。本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转向国家主义的超向,曾引起国内关于国家自给自足的大辩论。这场辩论用《外交》季刊主编阿姆斯特朗的话来说,“为今后10年的美国生活定下了基调,结果使美国对外政策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发生了彻底的方向性变化。”可以说,它为后来40年代“大地区”计划打下。基础,而后者成为美国最早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正一  
由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梯次特征和较强的互补性,区域内各国的政治关系已明显改善,各国的地缘条件优越,各国都积极采取了相应对策,以加快经贸往来和多边合作的步伐,因此,90年代应在平等互利和尊重权益、和平共处、缩小经济水平差距、求同存异和循序渐进、三分开等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和加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最终实现东北亚经济的区域一体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邬翊光  
最近香港文汇报著文论述联想电脑公司的成功秘诀有三条基本经验:1.“瞎子背跛子”的发展策略,就是内地雄厚的科技力量与香港运转灵活、信息灵通、管理先进的优秀企业协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强大竞争能力;2.“田忌赛马”式的开发战略,即扬我之长,避我之短,不追求电脑领域内所有的尖端技术与国外竞争,而是在微机优势产品上大力开发,也就是通常说的“发挥优势、扬长避短”;3.“茅台酒与二锅头相结合”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群  陈迎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浪潮也波及整个世界。参加区域经济合作对一国意义重大。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由于起步较晚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程度还不高。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一些建议 ,以推进新世纪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群  安晓敏  
南盟成立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南亚区域经济合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就区域经济合作的水平而言,南亚则明显落后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本文从贸易、能源、旅游和次区域合作等方面描述了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进而对于影响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途径进行了展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兰凤  安尼瓦尔·阿木提  
新疆具有发展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国开展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窗口和前沿。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视角,就我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几个现实问题加以评述,以期为推进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豆建民  
一、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干预的原因分析 1.清除市场分割的障碍。我国区域间市场分割主要表现在行政区域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利益而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市场封锁,限制外地产品流入本地市场,鼓励当地产品扩张市场容量,或者限制某些紧缺的原材料从本地流出,或者在要素市场上层层设卡,阻止人才的外流。目前,在不少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冯伟杰  魏磊  
从2000年11月,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到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咏涛  
近年来的日本经济可谓"失去的十年",对此有种种论述和探讨,笔者认为日本的问题源于中长期战略的滞后和欠缺。面对全球经济的区域化和现实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着必然的因素,同时也为日本经济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和可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包明齐  
随着中国与蒙古国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呈现良好、健康的发展态势。但中蒙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经济贸易逆差过大、经济合作层次和水平较低、边境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次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框架尚需完善等问题。为推进中蒙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应提高次区域经济合作意识,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次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框架,改善投资与合作环境;加大中蒙大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开展边境互贸合作,共建跨境经济合作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海宁  
WTO的屡遭挫折和FTA、RTA的蓬勃兴起使FTA和RTA成为各国政策的一个普遍选择,也使WTO正在遭遇边缘化的危险。作为一种非合作博弈,FTA和RTA的稳定性要大于WTO,在实践的可行性上,FTA和RTA要优于WTO。WTO成员正在陷入“囚徒的困境”之中。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茆训诚  
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深刻的变化。亚太地区是全球政治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全球格局和欧洲地区的巨大变化不能不影响到亚太地区,亚太地区与欧洲地区有许多不同特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对亚太地区影响不同于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美苏两极格局在亚太地区没有欧洲那么明显,亚太地区没有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没有明显的东西方界线,大部份地域也没有明确的美苏势力范围划分。亚太地区战后一直是多种制度和多种力量并存。过去美苏在亚太地区的争夺使得这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海稳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在全球的展开,国内的区域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京津冀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代表,由于存在诸多的原因而未能发挥其作为中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因此,分析京津冀经济合作困境及其原因,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路径,对实现此区域更好的经济合作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喜强  谢如鹤  张仁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