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5)
- 2023(9021)
- 2022(7350)
- 2021(7065)
- 2020(5632)
- 2019(12664)
- 2018(12319)
- 2017(21390)
- 2016(12807)
- 2015(13962)
- 2014(13828)
- 2013(12831)
- 2012(11928)
- 2011(10896)
- 2010(11109)
- 2009(9963)
- 2008(10013)
- 2007(8993)
- 2006(8105)
- 2005(7043)
- 学科
- 济(41568)
- 经济(41405)
- 管理(29587)
- 业(26858)
- 企(21972)
- 企业(21972)
- 教育(20166)
- 方法(18882)
- 中国(18315)
- 数学(14707)
- 数学方法(14510)
- 学(14301)
- 农(12801)
- 理论(12430)
- 财(10965)
- 业经(10497)
- 农业(8292)
- 贸(8150)
- 贸易(8150)
- 和(7988)
- 易(7931)
- 技术(7774)
- 制(7275)
- 发(6869)
- 教学(6590)
- 环境(6440)
- 地方(6312)
- 务(6131)
- 财务(6123)
- 财务管理(6112)
- 机构
- 大学(182738)
- 学院(175285)
- 研究(66958)
- 济(61927)
- 经济(60531)
- 管理(58116)
- 理学(51061)
- 理学院(50254)
- 管理学(49073)
- 管理学院(48721)
- 科学(43158)
- 中国(41483)
- 京(39829)
- 农(35451)
- 所(34613)
- 范(34203)
- 师范(33850)
- 教育(32953)
- 研究所(32106)
- 业大(29688)
- 财(28811)
- 农业(28215)
- 师范大学(28173)
- 中心(27960)
- 江(27390)
- 北京(25368)
- 院(23621)
- 财经(23562)
- 经(21563)
- 技术(21433)
- 基金
- 项目(120878)
- 科学(96259)
- 研究(88205)
- 基金(86372)
- 家(78053)
- 国家(77251)
- 科学基金(63960)
- 社会(56676)
- 社会科(52263)
- 社会科学(52243)
- 教育(48569)
- 省(47666)
- 基金项目(45554)
- 划(43631)
- 自然(41706)
- 自然科(40782)
- 自然科学(40764)
- 自然科学基金(40081)
- 编号(35925)
- 资助(33541)
- 成果(31215)
- 重点(29293)
- 部(28323)
- 课题(28166)
- 发(26287)
- 创(25431)
- 教育部(24479)
- 创新(23457)
- 科研(23436)
- 大学(22977)
共检索到261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仁彧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以古典人文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的经院主义"读名著"教育运动在一定时期有效推动了人的思维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进步主义哲学思想推崇的经典主义教育思想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知途径。二者在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各异,但是又共同推进着人的思维方式的不断发展。可以说,二者在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与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努力各有取舍,也为当前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理念支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海涵 陈世瑛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终身教育理念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课题 ,也在实践中给高等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本文从地位、内涵、目标和方法诸方面对终身教育理论作了探讨。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终身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侯怀银 王晓丹
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引进的形式、载体、范围,引进理论与中国本土教育理论对话水平,以及引进理论对中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创新的影响程度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不仅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而且对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以及中国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给中国教育学者加强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践的对接,实现教育理论的创新带来五个方面的启示:厘清国外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确立中国教育理论的自主性;立足中国教育实践;开展中外教育理论的"对话";实现教育理论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君进 檀传宝
马克思、恩格斯分别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教育学原理三个维度对劳动价值观进行过十分重要的理论解释。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和劳动创造人本身;政治经济学强调,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剥削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本性,按劳分配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原则;教育学原理则强调,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劳动价值观决定了劳动教育观,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只能是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君庆
构建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时代的要求,而高职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快、更好地满足终身教育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以终身教育的观念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在课程目标上要坚持全员性,能够更广泛地满足各种需求;在课程内容和结构上要开发模块课程和综合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要努力实现现代化。当前,必须尽早制定全国性的、与职业资格证书相配套的高职课程标准;同时,应积极推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习制度。
关键词:
终身教育 高职教育 学习领域 课程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红霞 杨尔红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明确了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终身教育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形成一定的阻碍。远程教育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形成了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远程教育不但打破了传统教育的规模局限,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而且改变教学方式,降低教育成本,为最终实现终身教育的社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远程教育 终身教育 教育资源 教学方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保星
“终身学习”已成为当前国际成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 ;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的转变代表了成人教育发展观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后现代知识观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内部逻辑需求 ;全球化过程的持续推进则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外部动力。
关键词:
终身学习 后现代知识观 全球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华 王小素
《反思教育》中重申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在教育功能、教育组织原则、教育内容和数育方法等方面对教育与学习"再次做出高瞻远瞩的思考"。终身学习的应然状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超越功利主义,追求理性、人道的终身学习价值;打破"霸权"主义,促进知识体系碰撞的终身学习内容;屏弃保守主义,倡导整体、一体化的终身学习方法。该理论对建立与完善我国终身学习体系也具有启发意义: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促进终身学习的均衡性;秉持共享发展理念,增进终身学习的包容性;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终身学习的稳定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麻彦坤
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代表了建构主义的两种不同范式,两种建构主义倡导的教育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共识又有分歧。为了能够联合起来,实现两种理论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两者需要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两个方面相互参照,积极反省,主动借鉴,互动互补。
关键词:
认知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互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厉以贤
21世纪人类的社会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将迈向知识社会,教育正在出现新的变革趋势,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要求。一、知识社会正在临近“知识经济”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知识经济”首先是从美国,从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国家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乃林 经贵宝
终身教育略论●陈乃林经贵宝由于社会变革,科技日新月异,传统的一次性教育无法应付生存的挑战,使现代人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教育观念、教育理论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终身教育正是在这种传统教育面临危机日见严重,改革方兴未艾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终身教育一经提出,便...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晓昭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文化的发展交融,导致了新知识的激增;规定期限的学校教育已无法完全适应社会进步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客观上需要为每一个社会成 员提供连续不断的,终身的学习过程.终身教育作为推动每一个社会成员挖掘自身潜力,最大限度地适应不断变动的社会的自觉努力.致力于使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最终构筑一个学习化的社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贾凡
作为当今时代全新的三大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首先,从内涵角度来看,作为最重要的三位代表人物,保罗.郎格朗、埃德加.富尔、罗伯特.赫钦斯结合自身理论智慧与实践经验,分别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做出精辟解读。其次,就历史发展脉络而言,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三大理念既有其共同的诞生背景,又表现出其各自独特的成长命运。最后,就三者关系而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别,但只有在学习化社会的理想社会形态下,它们之间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与共存。
关键词:
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 学习化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