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64)
2023(10464)
2022(8679)
2021(8139)
2020(6348)
2019(14391)
2018(14386)
2017(25436)
2016(14700)
2015(16773)
2014(17136)
2013(16343)
2012(16104)
2011(15067)
2010(15682)
2009(14485)
2008(14317)
2007(13331)
2006(12415)
2005(11846)
作者
(42663)
(35532)
(35479)
(33702)
(22942)
(17167)
(16204)
(13801)
(13686)
(13059)
(12266)
(11967)
(11639)
(11575)
(11206)
(11030)
(10642)
(10338)
(10330)
(10278)
(9536)
(8867)
(8737)
(8313)
(8137)
(8068)
(8005)
(7886)
(7325)
(7108)
学科
(77924)
经济(77857)
管理(32537)
(29172)
中国(27462)
地方(24830)
(22177)
企业(22177)
教育(21074)
方法(20834)
(17917)
(17165)
业经(16793)
数学(16516)
数学方法(16269)
地方经济(15482)
理论(13886)
(13817)
农业(12431)
(11842)
金融(11840)
(11834)
(11335)
银行(11321)
(11119)
(10996)
发展(10673)
(10545)
(10391)
(10331)
机构
大学(215962)
学院(213768)
(88745)
经济(86609)
研究(86296)
管理(67875)
中国(60683)
理学(55561)
理学院(54669)
管理学(53519)
管理学院(53067)
科学(50275)
(49549)
(44846)
(40576)
师范(40306)
(40070)
研究所(40022)
中心(36748)
(36634)
教育(33952)
北京(33332)
师范大学(32748)
(32608)
(30455)
财经(30295)
(29229)
经济学(28047)
(27138)
业大(26328)
基金
项目(124130)
研究(99566)
科学(97714)
基金(84147)
(71949)
国家(71111)
社会(61672)
科学基金(58953)
社会科(58055)
社会科学(58042)
教育(51591)
(50453)
(43334)
编号(42572)
基金项目(42424)
成果(38826)
资助(34677)
(34211)
课题(34085)
自然(33305)
自然科(32450)
自然科学(32443)
自然科学基金(31825)
重点(29749)
(28454)
发展(28355)
(28136)
(27852)
(25868)
规划(25778)
期刊
(119173)
经济(119173)
研究(83235)
中国(59505)
教育(56137)
(32126)
学报(31222)
(29764)
科学(29152)
管理(28709)
大学(25117)
技术(23056)
(22133)
金融(22133)
学学(21947)
农业(21804)
经济研究(19097)
业经(17951)
财经(16592)
问题(14789)
(14657)
职业(13705)
(12163)
论坛(12163)
(11694)
图书(11560)
(11416)
世界(11386)
(11384)
技术经济(11336)
共检索到369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安康  曲木铁西  
随着凉山彝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可以把凉山彝族社会分为三个不同地理空间对应下的三种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教育发展如何适应这些变化,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现在实施的凉山彝族地区教育发展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凉山彝族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实施不同的教育发展方向是凉山彝族地区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小丽  
本文以三次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为基准点,结合凉山州少数民族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民族地区应通过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增加民族劳动者收入,提高民族劳动者的素质,使民族劳动者真正成为各民族经济发展的主体,从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晓路  武友德  周智生  
少数民族地区一般是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落后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但是这些地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民族地区利用优势资源,依据区域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发展特色经济。以特色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缩小地区贫富差距,增加不发达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一  马盼盼  
森林碳汇在世界贸易中越来越活跃,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创汇增收的手段之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早开始探索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地区,同时又是长期陷于资源陷阱困境的川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探索如何实现森林碳汇,尝试建立碳汇扶贫的模式,既为川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路径选择,又为我国碳汇项目实施参与扶贫设计了参考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琼慧  
凉山彝族自治州资源富集,富甲天下的水能资源、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农业资源、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均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优势。本文以"资源诅咒"制约经济发展这一命题为前提,对"资源诅咒"效应削弱凉山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寻找原因并探索通过改进制度安排,建立有效的资源补偿机制,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等,以破解"富饶的贫困"这一现实的悖论,避免"资源诅咒"难题,为推动凉山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丽华  瞿杰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美英  
凉山彝族传统饮食文化承载着凉山彝族的认知思维、价值取向、信仰表达、生存智慧的实践性逻辑,蕴含着子孙尊祖敬祖的祭祀义务和祖先荫庇后代互惠性表达的人神关系,还承载着凉山彝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加强合作,调解家支纷争、化解矛盾等协调人际关系的文化适应性策略。凉山彝族传统饮食习俗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促进凉山彝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协调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美英  
凉山彝族的学前教育由于幼儿园分布不均、资金短缺、民汉双语教育滞后、本土教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部分群众教育观念保守及办园条件差等问题的困扰,使大多数从小生活在民族母语家庭的孩子失去了学前教育机会。当前,只有合理开展校点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校舍标准化建设、强化民汉双语教育、突出宣传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及民汉双语教材建设,着力促进凉山彝族学前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教育起点公平,才能从源头上根除当地的贫困累积循环效应,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阿里瓦萨  
本文简要阐述和分析了当今凉山彝族地区多元文化并存及其相互关系的状况,认为当今凉山彝族人正处在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的现实环境里,提出凉山彝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中受教育主体的彝族青少年学生的教育需求应该是多元文化教育、彝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科学技术技能的教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阿什老轨  高业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星  
民国时期,彝族传统文化教育在凉山彝区占据主导地位,人们通过渗透在生活中的毕摩仪式、家支文化和家庭教养等方式实现对后代的培养;新兴的国家主流文化教育处于边缘地位。民国时期凉山彝区已初步形成现代学校教育体系,初期学校教育发展较为缓慢,抗战时期加速成长,其后因招生困难、经费短缺、双语教育缺乏等问题,多数学校停办,其中青年干部培训较有成效,民众教育则多浮于形式。民国时期凉山彝区现代教育在我国民族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瑶瑶  
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是当前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主导趋势。以小凉山地区彝族文化旅游开发为例,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开发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策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樊秀丽  
人从生命的诞生至生命的终止是要经历一系列的通过仪礼,作为人生最后的通过仪礼——丧葬仪礼——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其对生者所具有的人间形成的影响可以说波及影响民族性格的形成。通过对大凉山彝族地区的田野调查,特别是其中丧葬仪礼中所涉及的三魂、三大丧葬仪礼、《指路经》中《送灵经》、《招魂经》和祖界兹兹普乌的考察,从中分析大凉山彝族丧葬仪礼所表现的豁达的生死观。这种站在生的反面立场死,来强调生的意义、对生者进行历史教育和生存教育的独特方式,反映了大凉山彝族丧葬仪礼对生者的人间形成,从而肯定生与死教育的必要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海啸  康振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更是在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中一枝独秀,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一方面,中国经济学成为众星捧月,各国学术界都对中国经济学寄予厚望,希望能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探索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有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之说;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局势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经济学有责任和使命,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指导。文章正是立足于探索中国经济学的一般规律与其历史使命两个方面去探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与体系构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录松  
郴州老区位于湘南,包括安仁、资兴、永兴、郴县、宜章、汝城、桂东七个县、市,土地总面积有14193km~2,1987年总人口251.83万人,是一个老、边、穷山丘区。因地制宜地发展郴州老区商品经济,对开拓湘南经济,促进全省经济腾飞意义重大。 一.郴州区域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