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73)
2023(4022)
2022(3363)
2021(2816)
2019(5179)
2018(5023)
2017(9590)
2016(4781)
2015(5552)
2014(5666)
2013(5864)
2012(5804)
2011(5650)
2010(5987)
2009(5794)
2008(5467)
2007(5091)
2006(4970)
2005(4726)
2004(4260)
作者
(16202)
(13616)
(13497)
(13115)
(8916)
(6327)
(6021)
(5340)
(5307)
(4975)
(4839)
(4647)
(4558)
(4399)
(4275)
(4215)
(3998)
(3993)
(3878)
(3619)
(3501)
(3303)
(3254)
(3225)
(3168)
(3127)
(2868)
(2803)
(2706)
(2616)
学科
(51911)
经济(51888)
地方(15115)
管理(15043)
方法(13621)
(11917)
地方经济(11799)
数学(11650)
数学方法(11621)
(10402)
企业(10402)
中国(8931)
业经(8725)
(8157)
经济学(6340)
(5862)
环境(5803)
(5723)
(5514)
(5304)
(5268)
贸易(5262)
产业(5142)
(5036)
金融(5036)
(5014)
(4974)
(4841)
(4833)
资源(4407)
机构
学院(87926)
大学(87808)
(51594)
经济(50822)
研究(34496)
管理(31969)
理学(26814)
理学院(26504)
管理学(26248)
管理学院(26066)
中国(25556)
(20438)
科学(17989)
(17833)
经济学(17724)
(17445)
财经(16242)
研究所(15559)
经济学院(15539)
(14575)
中心(14068)
(13720)
(11895)
财经大学(11782)
北京(11552)
科学院(10930)
(10672)
师范(10623)
(10507)
社会(10352)
基金
项目(50494)
科学(40474)
基金(37607)
研究(37535)
(31943)
国家(31724)
科学基金(27385)
社会(27160)
社会科(25916)
社会科学(25911)
基金项目(19095)
(18842)
教育(15910)
资助(15797)
自然(15407)
(15110)
自然科(15042)
自然科学(15039)
自然科学基金(14770)
编号(13523)
(12662)
(12581)
经济(12550)
国家社会(11976)
重点(11463)
(11275)
成果(11100)
发展(10973)
(10845)
人文(10141)
期刊
(66750)
经济(66750)
研究(32678)
中国(15759)
(15147)
管理(14627)
经济研究(11986)
科学(10788)
学报(10252)
财经(9818)
(9177)
(8708)
(8656)
金融(8656)
问题(8588)
技术(8296)
大学(8224)
业经(8072)
学学(7959)
技术经济(6985)
(6475)
世界(6153)
农业(5979)
统计(5864)
国际(5822)
经济问题(5482)
经济管理(5208)
(5025)
商业(5012)
经济学(4835)
共检索到145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钟业喜  赵海云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湖南郴州和广东韶关三市,同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力水平较低。正视落后,培育企业核心能力,承接梯度转移,加强与珠三角的联系以及壮大区域经济等措施,是提升红三角经济圈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志文  王大超  
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于区域产业竞争力。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竞争力取决于四个要素:基础条件竞争力、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环境竞争力,具体体现这些要素的是区域资源优势、经济发展水平、大企业数量与规模、销售状况以及跨国公司的投资规模,还有主导产业及产业集群等。要提高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竞争力,需要加强区域产业联系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保持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力;提供培养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政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康桂芬  宋国学  祁文辉  赵文丁  
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启动的京津冀经济圈,目前仍然还是一个具有很强潜在发展能力的经济圈,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相比,其一体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但通过对主要工业产业专业化水平、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资本产出率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京津冀经济圈有很强的产业合作基础。以加强产业合作为突破口和拉动力,是提升京津冀经济圈竞争力的关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旭辉  赵浩玥  程刚  
运用改进的CRITIC赋权法对2010~2017年我国三大经济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统计评价,采用四分位图、基尼系数(GINI)、泰尔指数(TI)、对数离差均值(MLD)进一步识别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差异规律。结果表明:三大经济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呈现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空间分布格局。三大经济圈11个省市产业竞争力在态、势两维度差异性显著,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现象。三大经济圈区域差异显著,考察期内区域失衡现象有所缓解;长三角区域内差异程度处于三大经济圈之首;珠三角与环渤海区域间差异最大;总体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慧文  
金融服务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是个复杂系统,受多种因素影响。鉴于集成系统评价的精确性要求和产业集群竞争力本身非精确性的特征,本文在全面回顾当前不同理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建立金融服务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国内三大经济圈所属域内省市(区)金融服务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在比较三大经济圈金融服务业集群竞争力差异的基础上,形成三大经济圈金融服务业集群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慈福义  李铁军  
提出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和效益+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济南都市圈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处于成长发育期的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空间结构呈核心—圈层结构和点轴结构具有科学性,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空间结构既有一般规律也有多样性;要重视各循环经济竞争力指标之间的协调,优化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空间结构,以实现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的最优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雪琴  陈建国  吕峰  
准确测定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是了解某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从产业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创新能力和支持环境4个维度,运用可拓学思想,结合信息熵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基于熵权可拓决策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结合我国三大经济圈内9大主要省市2011年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三大经济圈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传忠  王鑫  刘忠京  
本文基于系统耦合度模型,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具体测度了我国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与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水平,进而实证分析和比较了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对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对区域制造业竞争力具有明显提升作用,这种作用在两大经济圈之间以及各个经济圈内部各省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总体上看,两大经济圈应进一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其与制造业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以提升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世俭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区域化、集团化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其主要表现为:(1)区域化合作的规模迅速扩大。例如在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之后,正在积极与墨西哥谈判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再如,1991年10月22日,欧洲两大经济集团——欧共体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在卢森堡达成协议,决定于1993年1月1日建立欧洲经济区。届时,一个北起北冰洋南至地中海,地跨19国,人口达3.8亿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将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欧洲经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靖宇  刘阳  
国家已经做出了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的战略部署,并且在落实进程中逐步成长为中国第三大经济增长极。而着眼于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的现实进程,以大连为核心城市的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京津冀沿海经济带、山东半岛沿海经济带相比,却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大连必须带头改变这种弱势地位,强化和提升在环渤海经济圈融合中的竞争实力与竞争地位。为此,需要认证大连强化在环渤海经济圈融合中竞争地位的时代背景,分析大连强化在环渤海经济圈融合中竞争地位的综合因素,明确大连强化在环渤海经济圈融合中竞争地位的利益取向,创意大连强化在环渤海经济圈融合中竞争地位的推进对策:打破传统行政界线,提高区域合作意识;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强化城市服务功能;抓紧实施品牌战略,注重打造城市品牌;准确进行港口定位,促成联动发展格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坚决克服地区封锁,造就市场利益关系;构建区域商贸体系,推动区域共同发展。大连只有这样做,才能切实为邓小平确立的"东北之窗"使命和创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做出循名责实的努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孙淑琴  
竞争与互补并存———环黄渤海经济圈合作中的山东省孙淑琴环黄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日本、韩国的部分地区和产业部门经济,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缩影”。山东濒临黄、渤海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它是环黄渤海经济圈不可缺少的成员;山东在生产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竞  
技能是人力资源的核心价值要素。技能形成体系作为一种实然的类生态环境,影响着每一位社会成员,并决定着国家经济的竞争力。文章通过比较英德经济竞争力表现,并对两种人力资源形态进行成因分析,发现义务后教育阶段业本职业教育的本质和业界雇主应对技能短缺的方式是导致两国中级技能落差的主因,其根源则在于两国经济在工业化初期所处的历史境遇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家角色。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广胜  
构建表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及最小二乘等方法研究了三大经济圈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物流业产值总和占全国总额比重较高;在2003-2013年研究样本内三大经济圈指标权重具有较高共性,两者发展支撑要素趋于一致;其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具备相互促进的作用,且物流竞争力对经济发展影响作用更显著,物流竞争力水平的提升能有效提高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