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1)
2023(10203)
2022(8645)
2021(7599)
2020(6489)
2019(14541)
2018(14413)
2017(26739)
2016(14576)
2015(16619)
2014(17056)
2013(16583)
2012(15560)
2011(14407)
2010(14709)
2009(14179)
2008(13823)
2007(12834)
2006(11614)
2005(10808)
作者
(44666)
(37489)
(37244)
(35624)
(23698)
(17769)
(17000)
(14555)
(14214)
(13404)
(13034)
(12524)
(12391)
(12023)
(11942)
(11532)
(11108)
(10986)
(10769)
(10666)
(9732)
(9239)
(9137)
(8656)
(8467)
(8374)
(8341)
(8323)
(7680)
(7406)
学科
(79326)
经济(79225)
管理(48131)
(38850)
(33087)
企业(33087)
方法(25998)
数学(22320)
数学方法(21967)
地方(19129)
(17835)
中国(17729)
(17019)
(16339)
业经(15641)
(15542)
(13443)
地方经济(13013)
环境(11645)
(11559)
金融(11552)
(11363)
银行(11342)
理论(10856)
(10849)
(10359)
财务(10317)
财务管理(10287)
农业(10263)
(10246)
机构
大学(222069)
学院(221670)
(98078)
经济(95954)
管理(80749)
研究(80038)
理学(67799)
理学院(67040)
管理学(65812)
管理学院(65410)
中国(61361)
(48259)
(47396)
科学(46668)
(40988)
财经(36848)
研究所(36559)
中心(35925)
(35785)
(34120)
(32946)
经济学(31173)
北京(30113)
业大(30091)
(28994)
(28157)
师范(27863)
(27584)
经济学院(27467)
财经大学(26778)
基金
项目(139953)
科学(109983)
研究(103335)
基金(100543)
(87249)
国家(86565)
科学基金(73833)
社会(67101)
社会科(63623)
社会科学(63607)
(55173)
基金项目(51559)
教育(47333)
(45830)
自然(45402)
自然科(44280)
自然科学(44265)
自然科学基金(43422)
资助(41938)
编号(40914)
成果(34986)
重点(32137)
(31178)
(30602)
课题(30194)
(29874)
(28257)
国家社会(28193)
创新(26738)
教育部(26712)
期刊
(120592)
经济(120592)
研究(72158)
中国(49889)
(39705)
学报(33696)
管理(33046)
(31476)
科学(30585)
大学(26124)
学学(24758)
教育(23876)
(21550)
金融(21550)
技术(21470)
农业(20681)
财经(19826)
经济研究(19799)
(17166)
业经(16712)
问题(14848)
统计(13298)
技术经济(12707)
(11790)
(10837)
决策(10666)
世界(10356)
(10285)
(10266)
理论(9846)
共检索到354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卫  
开展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改革的比较研究,首先必须探讨体制运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问题,这是达到科学评价、正确比较和合理选择体制模式的基本前提之一。(一) 对经济体制的评价存在规范性评价和实证性评价两种方式。所谓规范性评价,实际上是对经济体制的主要目标的合理性与否的评断,它所关心的是哪些目标是“应当追求的”,哪些目标是“重要的”。所谓实证性评价,就是将体制的所有目标均视为一种既定的客观标准,考察各种体制在实现其目标方面的表现。这种评价不关心目标本身的合理性,而关心目标是否被实现,如何实现,实现程度怎样等实证问题。本文将着重讨论实证性评价的方法和标准问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仁德  
一直以来,比较经济学把经济绩效作为经济体制的最终评价标准。然而,正如建立怎样的制度和体制不是目的一样,发展生产力本身也不是最终目的,归根结底,发展生产力是提高人民生活、实现人民幸福的最重要手段。因此,文章提出,对经济体制的评价标准应采用生产力和幸福度"双标准",并且有两种思路一是两项标准分类设置;二是两项标准混合设置。文章认为,通过采用这种"双标准",可以对经济体制进行评价,从而借鉴和吸收优越的体制,改革和完善自己的体制。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卢新波  
中国经济体制的二元特征及评价卢新波中国的经济体制经过十八年改革后已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即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并存。并且这种体制特征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存在。因此,正确认识国企改革的成效和非国有经济在整个改革中的作用(特别是后者)以及两者的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溥  
论经济分析中的效率评价标准与价值评价标准李文溥(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效率评价与价值评价是经济学分析和经济政策制定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效率评价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极大注意。相形之下,价值评价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从计划经...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段俊英  刘介夫  
科学合理地确立经济运行状况的宏观评价标准,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完善宏观调控理论的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实践的迫切要求。在转轨时期,我国经济运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不该是单纯的经济标准,而应是一个由人文、体制、经济三大系列标准组成的宏观评价标准体系。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原东平  
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分为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两部分,一般标准以具体标准为基础,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可按照控制目标、控制点、控制措施设计评价标准模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梁若旺  
一、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质量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沟,产品结构有了很大的调整,商品质量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繁荣城乡经济,扩大出口创汇,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商品质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与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差距仍然比较大.面临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态势,增强商品意识,提高商品质量是当务之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龚道广  何淑媛  
我国改革之前的农业管理体制集中地反映了传统计划经济的要求。它以排斥市场,否定商品,限制价值规律的作用为基本持征。而经过改革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体制,则不仅要承认商品,要全面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而且在资源配置上要以市场为基础。两种体制的重大差异客观上决定了政府管理农业再生产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瑞全  
人力资源开发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 ,本文根据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和特点提出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首先要确定人力资源开发为先导的发展战略 ,在优化劳动力配置基础上 ,充分利用我国人力资源的措施选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巫建国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巫建国一、浅析确立财政职能的基本理论改革的历史经验证明,财政改革是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变化的必然反映,而财政职能作为财政本质的具体体现,往往会随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而适时调整。鉴于此,确立财政职能的逻辑出发点,则在于科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经勇  黄焕文  
家庭承包制的深远意义在于使农民逐步获得自由权和平等权 ,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土地承包制是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础 ,要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权 ,就必须防止所有权对承包权的侵袭 ,将土地承包权赋予物权的法律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石上松  
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法和阶段石上松[编者按:《比较》在1985年7月创刊号上发表了郭树清、刘吉瑞、邱树芳《全面改革亟急总体规划》一文,这篇文章受到了体改领导部门的重视。当时,由体改委委托郭树清等同志研究中国体制改革的规划。本文是他们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伯成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出版的《经济体制学概论》是一本把经济体制作为独立学科来研究的学术专著,该书的研究方法、内容观点和体系结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经济体制学作为一个学科的产生是时代的呼唤经济体制是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发展,关系民众福祉与利益最重要的制度,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杠杆,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质量高低和速度快慢。既然经济体制对一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来说是决定性的、最关键的因素,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创立一门新的科学——经济体制学呢?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乌日其其格  
蒙古是目前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之一,曾有长达70年之久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过渡的步伐始于90年代初期。对国有资产实行私有化,是蒙古经济转轨的首要任务和突破口。私有化进程虽步履维艰,但使蒙古的经济、政治、社会领域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成为蒙古步入西方式自由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前提步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