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7)
- 2023(13345)
- 2022(11089)
- 2021(10232)
- 2020(8433)
- 2019(19117)
- 2018(19030)
- 2017(33507)
- 2016(19085)
- 2015(21532)
- 2014(21765)
- 2013(21160)
- 2012(20029)
- 2011(18587)
- 2010(19413)
- 2009(17882)
- 2008(17849)
- 2007(16483)
- 2006(15398)
- 2005(14621)
- 学科
- 济(89131)
- 经济(89045)
- 管理(55470)
- 业(46702)
- 企(37934)
- 企业(37934)
- 中国(31025)
- 地方(26899)
- 方法(24113)
- 教育(21707)
- 农(21371)
- 学(19996)
- 数学(19487)
- 业经(19427)
- 数学方法(19235)
- 财(18933)
- 制(17001)
- 理论(16474)
- 地方经济(16151)
- 银(15909)
- 银行(15889)
- 行(15391)
- 融(15258)
- 金融(15251)
- 发(14717)
- 农业(14669)
- 技术(13262)
- 体(12514)
- 策(12442)
- 和(12280)
- 机构
- 大学(268189)
- 学院(265778)
- 济(108513)
- 经济(105759)
- 研究(104048)
- 管理(92606)
- 中国(77509)
- 理学(75069)
- 理学院(74020)
- 管理学(72693)
- 管理学院(72111)
- 京(61433)
- 科学(60612)
- 所(53936)
- 财(52992)
- 研究所(47975)
- 江(46061)
- 中心(45760)
- 范(45260)
- 师范(44886)
- 农(42209)
- 北京(40860)
- 财经(38718)
- 院(37174)
- 州(36814)
- 教育(36494)
- 师范大学(36260)
- 经(34754)
- 业大(34112)
- 省(33549)
- 基金
- 项目(157720)
- 研究(124953)
- 科学(123744)
- 基金(107240)
- 家(92107)
- 国家(91140)
- 科学基金(76357)
- 社会(75992)
- 社会科(71703)
- 社会科学(71687)
- 省(64871)
- 教育(62622)
- 划(55108)
- 基金项目(54389)
- 编号(52968)
- 成果(47307)
- 自然(44715)
- 资助(44050)
- 自然科(43629)
- 自然科学(43616)
- 自然科学基金(42789)
- 课题(41761)
- 发(40682)
- 重点(37091)
- 部(34916)
- 年(34367)
- 发展(33404)
- 创(33079)
- 展(32842)
- 性(31944)
共检索到466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福长 陈秀颖
一个国家要从发展中状态进入经济发达的行列,首先必须考虑科学、技术、管理、教育几大战略问题。达是因为,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开发,需要发展工农业;工农业的发展,需要用科学技术去开发;而要使科学技术为工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必须重视管理;不论是科学技术,还是管理,归根到底要看人的素质,因而实际上是教育问题。当今世界的竞争,与其说是经济上的竞争,还不如说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技竞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成败;这一切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又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婕,郭斌,许庆瑞
本文以高技术的内涵与特征为依据,详细分析高技术的发展对科技、经济、教育三大社会系统带来的深刻影响。在此事础上,进一步探讨高技术发展条件下,教育-科技-经济采统关联模式的衍化: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松耦合”状态转变为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紧耦合”状态以及三系统协调发展的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智轩
以2010—2019年西部11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对各省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协调增长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发现:各省的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增长指数都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发展不均衡。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保持上升趋势,但协调等级都偏低,说明西部科技和教育发展显著滞后于经济高质量增长。科技和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贡献偏低、科技制度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弱和教育投资激励不足是西部各省共同的突出短板。
关键词:
西部 科技 教育 经济 高质量耦合协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奕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国民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其中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而造成的矛盾尤为明显。因此,缩小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核心要务。同时,借助产业协同集聚效应完成空间结构调整,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旨在通过对产业协同集聚效应空间溢出边界的测算,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的条件限定,为"产业-空间-制度"三位一体发展格局的调整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和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永跃 王世明
首先,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又要发挥政府作用。市场经济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等诸多优势,但是,在市场机制条件下,受利益驱动,生产要素会向市场化程度高、生产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投资产出率高且快的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加快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也拉大了与其他区域间发展的差距。邓小平强调:"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柳友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避免复制老大学的"精英教育"发展模式,避免学科与专业建设的低水平重复,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近年来,池州学院从高等教育多样化、人才培养个性化的角度,谋求"错位发展",探索形成了"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丹 汪文瑜
本文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在对城乡一体化程度测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东中西及东三省四大区域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影响因素分析;运用VAR模型对全国城乡一体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城乡一体化水平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城乡经济、人口、社会生活和资源环境一体化对各区域城乡一体化综合水平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中国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协整、互为因果的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李郇
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建立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是否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理论上,我们构造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旨在考察地方市场分割(市场一体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在实证上,以1990—2002年间的长三角城市群为样本,作者发现,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立、运行,地方市场分割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阻碍作用已经下降了近50%。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对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解。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协调发展 长三角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国 李智慧
中国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正在通过不断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来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实现共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中国经济持续性增长创造了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路的开辟,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中国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互动中同步推进,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初钊鹏
根据大都市区"区域管治"的思想,探讨环首都经济圈构建中的区域管治问题。从空间一体化演变、经济一体化整合和制度一体化保障三个层面深入解析环首都经济圈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管治模式和管治重点。研究表明,围绕河北周边地区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路径,环首都经济圈应构建由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区域协作性公共管理事务的区域管治模式。在此基础上,区域管治的重点要落实在城市空间分异格局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空间网络化布局与建设,产业链对接的区域分工与协作,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区域软环境建设,省直管县到撤县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区域协调管理创新与培育共同市场等方面。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国 李智慧
中国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正在通过不断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来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实现共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中国经济持续性增长创造了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路的开辟,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中国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互动中同步推进,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桥 肖尧 陈浩
文章旨在探讨市场一体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以核心-边缘结构理论为基础,获取我国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价格法"测算了我国省际区域市场分割指数并采用门限与分组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市场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整体而言,随着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区域的经济差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趋同的阶段效应,而市场一体化对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模式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慧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序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手段。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评价和衡量问题,提出了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落脚点。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协调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钢
中能融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能融合)聚焦价值创造,通过构筑高端人才“富集地”、共耕人才使用“试验田”、建设人才发展“充电站”、打好人才激励“组合拳”,打造“四位一体”人才发展体系。构筑高端人才“富集地”拓宽引才渠道。中能融合将人才队伍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加强与高等院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