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88)
- 2023(5077)
- 2022(4181)
- 2021(4198)
- 2020(3375)
- 2019(7871)
- 2018(7907)
- 2017(12824)
- 2016(8455)
- 2015(9748)
- 2014(10081)
- 2013(9078)
- 2012(8860)
- 2011(8281)
- 2010(8948)
- 2009(8141)
- 2008(8557)
- 2007(7972)
- 2006(7294)
- 2005(6880)
- 学科
- 济(23569)
- 经济(23530)
- 教育(19814)
- 管理(19298)
- 业(16303)
- 企(14281)
- 企业(14281)
- 中国(13574)
- 学(11087)
- 理论(10170)
- 方法(9759)
- 数学(7280)
- 教学(7205)
- 财(7100)
- 数学方法(7030)
- 农(6485)
- 发(5518)
- 业经(5395)
- 制(5079)
- 和(5023)
- 发展(4748)
- 技术(4716)
- 研究(4682)
- 展(4625)
- 务(4440)
- 财务(4428)
- 财务管理(4416)
- 企业财务(4165)
- 贸(4162)
- 贸易(4158)
- 机构
- 大学(125091)
- 学院(117939)
- 研究(46617)
- 管理(34890)
- 济(34409)
- 经济(33253)
- 教育(30713)
- 科学(30443)
- 京(29736)
- 理学(29350)
- 理学院(28793)
- 中国(28589)
- 范(28410)
- 师范(28228)
- 管理学(27799)
- 管理学院(27551)
- 所(24804)
- 师范大学(23345)
- 研究所(22606)
- 江(21088)
- 北京(19747)
- 农(19524)
- 中心(19337)
- 财(18313)
- 技术(17568)
- 业大(16505)
- 院(16400)
- 州(16334)
- 农业(15386)
- 职业(14508)
- 基金
- 项目(70421)
- 研究(56925)
- 科学(56159)
- 基金(47148)
- 家(41382)
- 国家(40873)
- 教育(35100)
- 科学基金(33121)
- 社会(32008)
- 社会科(29764)
- 社会科学(29755)
- 省(28191)
- 划(26732)
- 编号(25864)
- 成果(25358)
- 基金项目(23612)
- 课题(21601)
- 自然(20756)
- 自然科(20257)
- 自然科学(20247)
- 自然科学基金(19874)
- 资助(19375)
- 年(18322)
- 重点(17981)
- 部(17156)
- 规划(15772)
- 发(15726)
- 项目编号(15541)
- 性(15258)
- 教育部(15041)
共检索到196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克文
科学的本质阐明了科学的基本特征 ,认识科学的本质对于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科学观 ,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进而确立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目的、内容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科学的本质 ,并对科学的本质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科学的本质 科学教育 价值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琴 庞丽娟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定义和内涵两个角度对科学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科学既是一种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结果。科学活动的过程和科学活动的结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作为态度与精神的科学、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是科学内涵的三个重要体现。在对科学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科学的本质 科学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陈丽华
科学写作融入科学教育的教学方式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科学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文风自由、形式多样,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提高科学表达和写作的能力,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媒介。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写作 实施策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科学的教育价值厦门大学博士生:周川导师:潘懋元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1997年7月23日科学的教育价值,指的是作为课程的科学对于实现教育目的的作用与意义。论文共分3个部分:通过对科学教育发展史的回顾,检讨科学已被认识和开发了的教育价值;从科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潘新民 张薇薇
受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尤其是后现代知识观的影响,在我国新课改过程中,响起了贬低科学知识教育作用与价值的声音。然而,联系我国国情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只有注重科学知识教育,走出后现代知识观,才能保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走出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提供了总的原则和方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润洲
理查德·沙沃森(Richard J.Shavelson)等学者受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之托,撰写了《教育的科学研究》一书,清楚、详实地概述了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守的指导原则和设计方法,阐明了教育研究何以称为科学这一问题,为教育科学研究勾画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对照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守的指导原则和设计方法,我们可以清楚地界定何谓教育的科学研究或非科学研究,从而为提高教育研究质量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但是,《教育的科学研究》所宣称的"科学"的教育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价值悖论,而欲化解这些价值悖论,则需要重新认识、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中立"、"可验证性"与"实证方法中心"等原则,进而明确教育科学研究自身的边界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陈丽华
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内涵之一,是实现提高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现代科学本质观对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科学事业进行了新的诠释。根据现代科学本质观,发展科学本质观下的科学教学理念,构建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形成融入科学本质的科学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科学本质观。
关键词:
科学本质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教学在国外以至境外早已引起科学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SSI教学在科学教育中体现出多方面的功能,尤其在促进学生的非形式推理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SSI教学对于STS教育实现了一种超越。因此,SSI教学亟待引起我国科学教育工作者在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许翔杰 陈李娜
个体持有的科学本质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解决能力具有密切关系,但关系的性质却争论颇多,更是缺少中国被试的数据。研究调查了河南省61名高中一年级学生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决策与推理的特点、持有的科学本质观。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结果发现:(1)56名高中生能够基于社会、经济、生态和科技取向的证据进行非正式推理;(2)被试均能提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辩、相反观点的论辩以及反驳性论辩;(3)高中生持有一种现代的、建构主义的科学本质观;(4)高中生对科学知识的变化与暂时性特点的认同程度与他们在社会性科学议题推理中所提出的科学取向的论辩数量显著正相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陈丽华
科学的全部发展与文化息息相关,科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过程。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对科学本质内涵的理解带有明显的文化趋向,这种趋向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科学的文化价值的探讨。我国的科学教育,由于过于重视传授科学知识而遮蔽了科学的文化形态,不利于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发展。因此,剖析科学本质观的文化趋向及对我国科学教育带来的启示,为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科学本质 文化 科学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健智
科学本质上是一种大科学,它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活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大科学观决定了科学教育应从分科走向综合。科学教育的综合不仅是自然学科内部、自然学科之间的综合,还应包括与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综合,实际的综合程度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关键词:
科学的本质 大科学观 科学教育 科学综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亓英丽 毕华林
关于知识的价值,一直存在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之争。本文从社会视角、文化视角以及学生视角来审视和理解科学教育中科学知识的价值,并依据科学知识价值认识的多维视角构建了科学知识价值分析模型,提出科学知识具有信息价值、应用价值、探究价值、认识价值和情意价值等多重价值。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知识 价值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儒德 倪男奇
培养学生适当的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个人科学本质观是个体对科学知识发展所持有的信念和假设。它是一个观念系统,涉及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与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是在日常生活经验、社会文化、科学课程和课本以及教师的教学影响下形成的。揭示学生科学本质观的结构和成因有助于预防并转变学生错误的、不充分的科学本质观。
关键词:
科学本质观 建构主义 科学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邢红军
杨振宁教授是当代最卓越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主要贡献在理论物理方面。1957年他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使他享誉国际物理学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