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1)
2023(4386)
2022(3661)
2021(3405)
2020(2788)
2019(6294)
2018(6072)
2017(11379)
2016(5966)
2015(6690)
2014(6712)
2013(6841)
2012(6151)
2011(5750)
2010(5587)
2009(5325)
2008(5126)
2007(4714)
2006(4277)
2005(3557)
作者
(17519)
(15144)
(14764)
(13976)
(9340)
(7142)
(6817)
(5844)
(5721)
(5333)
(5091)
(5010)
(4775)
(4554)
(4353)
(4349)
(4345)
(4340)
(4336)
(4293)
(3697)
(3575)
(3488)
(3479)
(3449)
(3295)
(3268)
(3223)
(3056)
(2976)
学科
(31648)
经济(31496)
(17906)
管理(17055)
(15210)
企业(15210)
方法(14923)
(12945)
数学(11082)
数学方法(11016)
业经(10744)
农业(9078)
中国(8616)
(7846)
地方(7015)
理论(6678)
(6264)
(5782)
收入(5192)
(5090)
社会(4702)
(4690)
农业经济(4633)
发展(4355)
(4344)
(4250)
贸易(4249)
(4076)
经济理论(4063)
工作(4024)
机构
大学(94281)
学院(93189)
管理(37545)
(37332)
经济(36525)
理学(33139)
理学院(32692)
管理学(32098)
管理学院(31909)
研究(29579)
中国(20842)
(19004)
科学(18179)
(17705)
(14526)
财经(14412)
(14325)
(14318)
师范(14255)
(13851)
中心(13546)
(13012)
研究所(13000)
业大(12925)
北京(11671)
经济学(11632)
师范大学(11577)
(11027)
农业(10926)
财经大学(10650)
基金
项目(63808)
科学(52254)
基金(48801)
研究(46310)
(42015)
国家(41610)
科学基金(36847)
社会(34145)
社会科(31005)
社会科学(30993)
基金项目(26369)
(24190)
自然(23046)
自然科(22597)
自然科学(22595)
自然科学基金(22226)
教育(21448)
(20021)
资助(18807)
编号(18351)
成果(14978)
(14553)
国家社会(13912)
重点(13830)
(12992)
教育部(12968)
(12897)
人文(12873)
科研(12172)
课题(12113)
期刊
(44323)
经济(44323)
研究(26361)
中国(18904)
(15665)
学报(15192)
科学(15158)
(12954)
管理(12784)
大学(12027)
学学(11266)
农业(10628)
教育(9991)
业经(8717)
财经(7571)
经济研究(6916)
(6510)
技术(6101)
(5576)
金融(5576)
(5529)
问题(5502)
图书(5403)
商业(5270)
统计(4923)
社会(4860)
(4674)
技术经济(4284)
资源(4167)
理论(4113)
共检索到134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毛德松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的数据,在对比城镇和农村居民幸福感差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关系网络在形成城乡居民幸福感差距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明显高于农村,收入的提高对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提升并没有显著影响,而社会关系网络在居民的幸福感决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关系网络加重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差距,这不仅在于城镇居民拥有更丰富的社会网络,而且更在于其能够感知和利用社会关系网络带来的幸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敏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市居民在物质生活条件上远远超过农村居民。但一些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却强于城市居民。将这种悖论式的事实置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现实之中,运用多分类模型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一方面,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明显高于城市居民;另一方面,城乡幸福悖论主要源于城乡居民不同程度的收入水平、抑郁程度和健康水平。分析结果得出,虽然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城市居民,但是收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客观基础条件,仍然制约着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因此分析存在差异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对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是很有必要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敏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市居民在物质生活条件上远远超过农村居民。但一些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却强于城市居民。将这种悖论式的事实置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现实之中,运用多分类模型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一方面,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明显高于城市居民;另一方面,城乡幸福悖论主要源于城乡居民不同程度的收入水平、抑郁程度和健康水平。分析结果得出,虽然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城市居民,但是收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客观基础条件,仍然制约着农村居民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  陈华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省成都市市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3个群体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促进成都地区和谐社会发展、人们安居乐业、增强幸福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调研结果表明,成都地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指数偏高,拥有较多的积极情绪体验;居住环境、睡眠时间、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指数的4个主要因素,经济收入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关系,但与幸福并无必然联系;在城乡结合部居住的居民比在市区、乡村居住的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数高;睡眠时间在4~6小时的居民,其幸福感显著高于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和4小时以下的居民;健康状况好的居民,其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那些健康状况一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洁华  刘飞  夏彩云  魏鑫  
文章基于哈尔滨、郑州、南昌三个城市的城乡居民问卷的调查数据,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城乡居民生活的幸福感,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影响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各因素之间的内部路径关系,找出社会环境因子与工作情况因子、身体健康因子与个人发展因子之间相关程度较大。通过建立幸福感测量的指标体系,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大小对比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沁雨  陈华  牟珊珊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公平感视角出发,对北京市城乡居民的医保参与对其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使用排序probit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参与基本医保和商业医保都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有累加效应;公平感对幸福感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参与医保(主要是商业医保)可以增加居民的公平感,并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公平感较好的居民参与医保对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卫  
本文对"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24个省份截面数据运用OrderL Ogit模型检验发现,宗教信仰对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对农村居民而言,宗教信仰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显著;宗教信仰弱化了收入和学历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而对农村居民并没有显著影响。收入和学历正向显著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总体来说,虽然城市物质生活水平要远高于农村,如教育、医疗、公园和各种社会基础福利设施,但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平均水平要高于城市居民,参照点理论能够很好解释这个结果。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差异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呈现缩小的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余乐水   马蓓蓓   余乐山   曹文玉   薛东前   宋永永  
在当前城乡空间高度重构的背景下,作为发展的行动者和终极目标的“人”的幸福感的新构建特征及其城乡异质性,对均衡有效地提升中国城乡发展的幸福红利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将资本作为研究工具引入人文地理学的福祉研究,从“经济+文化+社会”三个资本维度设计了多维资本对幸福感建构的分析框架,通过“水平+结构”双视角探讨高流动性背景下幸福感的建构特征及城乡分异。结果表明:(1)中国居民的幸福感体验处于较高且城乡相对均衡的水平,“水平”视角下的城乡居民幸福感建构呈多元化特征,即经济资本的基础性效应,文化资本的转化性和社会资本的强敏感性均对城乡幸福感提升起促进作用;(2)在考虑资本“结构”的整体性和生态位后,多维资本对幸福感建构的影响从单向提升效应演化为不确定性和结构化特征,尤其是局部生态位上的优势或匮乏所产生的强化或缺失等效应使资本维度对幸福感建构表现出更复杂的运行逻辑;(3)居民幸福感对各维资本的响应强度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其中社会资本是幸福感建构中敏感性最强且城乡分异最显著的资本维度,表明中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应重点关注城乡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机制与效应。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幸福感建构在中国的现代性和本土性特征,可为均衡有效提升中国城乡居民幸福感的政策制定提供研究基础。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慧  
本文建立民生因素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民生因素的主要因子,构建民生因素与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CGSS(2010)数据对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个人工作因子、健康因子、教育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家庭条件因子以及社会保障因子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其中,健康和家庭条件等因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最大,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因素次之,个人工作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此外,男性通常比女性的平均幸福感高,具有城镇户籍的居民比具有农村户籍的居民平均幸福感高,居民的幸福感与年龄呈现"U"型的变化态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希  黄登仕  董占奎  
文章在一位施信者两位受信者的三节点信任博弈实验中考虑了实验被试现实中的人际关系,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分析了社会关系网络中个体同时面对两位与自己关系亲疏不同的对象且身份信息不完全公开时的信任行为。研究发现当两位受信者中有一位是施信者的朋友时,信任水平明显提升,同时由于朋友身份的不完全公开,使得朋友间的亲密关系不再对陌生人形成挤出效应,而是给陌生人提供了机会和合作的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希  黄登仕  董占奎  
文章在一位施信者两位受信者的三节点信任博弈实验中考虑了实验被试现实中的人际关系,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分析了社会关系网络中个体同时面对两位与自己关系亲疏不同的对象且身份信息不完全公开时的信任行为。研究发现当两位受信者中有一位是施信者的朋友时,信任水平明显提升,同时由于朋友身份的不完全公开,使得朋友间的亲密关系不再对陌生人形成挤出效应,而是给陌生人提供了机会和合作的动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郑晓涛  石金涛  郑兴山  
构建高质量的社会网络对于提高个人或组织的竞争力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三个重要的社会网络理论,然后提出了改善员工社会网络质量的四类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毛德松  
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的数据,考察非农工作经历对农民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无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而言,具有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拥有更多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不仅在于非农工作自身的集体化作业性质相对于分散的农业生产具有更广泛的人际接触机会,而且非农工作经历调整和改变了个体拓展社会关系网络的态度和能力。采用最新发展的基于R2的夏普里值分解发现,非农工作经历对于形成农民间社会关系网络差距具有重要影响,贡献率可达8.67%,仅次于党员身份、教育程度以及性格因素位列第4。这一结果表明,在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叶敏  
组织中员工的道德行为深受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所影响。文章试图考察能影响员工道德行为的一些社会关系网络因素:如关系的强弱、榜样的作用以及由网络结构所带来的监管和声誉的影响等,以期为管理实践作出一些理论指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向阳  潘妍  童馨乐  
流出地社会关系与流入地社会关系的相互交织,使得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关系网络具有典型的"双边"特征,这将如何影响农户异地创业?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2013年全国七市2527份农村流动人口调查问卷,具体考察"双边"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户异地创业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社会关系网络的增强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异地创业;从不同维度看,流出地社会关系与流入地社会关系对农户异地创业的作用不尽相同,流出地社会关系对农户异地创业决策的影响更大,而流入地社会关系对农户异地创业成功度的影响更大;流出地社会关系对农户异地创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期物质资本的投入上,流入地社会关系对农户异地创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资本的传递上。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帮助农户走出异地创业困局需从促进其社会融合入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