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57)
- 2023(9019)
- 2022(7582)
- 2021(6705)
- 2020(5315)
- 2019(11862)
- 2018(11757)
- 2017(22467)
- 2016(11823)
- 2015(13250)
- 2014(13313)
- 2013(13382)
- 2012(13271)
- 2011(12377)
- 2010(12836)
- 2009(11960)
- 2008(11735)
- 2007(10796)
- 2006(10287)
- 2005(9639)
- 学科
- 济(78111)
- 经济(77959)
- 管理(30099)
- 业(27359)
- 地方(24098)
- 中国(22193)
- 企(21015)
- 企业(21015)
- 方法(20839)
- 业经(17572)
- 农(17421)
- 数学(15887)
- 数学方法(15797)
- 地方经济(15379)
- 学(13730)
- 融(12266)
- 金融(12265)
- 农业(12065)
- 发(11616)
- 制(11294)
- 和(11182)
- 银(11061)
- 银行(11051)
- 行(10901)
- 财(10715)
- 理论(10408)
- 环境(10091)
- 贸(9615)
- 贸易(9605)
- 易(9121)
- 机构
- 学院(182797)
- 大学(181660)
- 济(86758)
- 经济(85054)
- 研究(72017)
- 管理(62753)
- 中国(55091)
- 理学(51716)
- 理学院(50999)
- 管理学(50301)
- 管理学院(49926)
- 科学(40388)
- 京(39912)
- 财(38854)
- 所(37070)
- 研究所(32808)
- 中心(31053)
- 财经(29741)
- 江(29417)
- 经济学(28028)
- 农(27363)
- 范(27083)
- 师范(26886)
- 经(26757)
- 北京(26428)
- 院(25357)
- 经济学院(24716)
- 州(23608)
- 业大(21852)
- 科学院(21765)
- 基金
- 项目(108217)
- 科学(85464)
- 研究(83323)
- 基金(77029)
- 家(65760)
- 国家(65127)
- 社会(57118)
- 科学基金(55096)
- 社会科(53004)
- 社会科学(52987)
- 省(42304)
- 基金项目(39527)
- 教育(36953)
- 划(34969)
- 编号(33165)
- 资助(31478)
- 自然(31062)
- 自然科(30272)
- 自然科学(30268)
- 发(30183)
- 自然科学基金(29742)
- 成果(28600)
- 发展(25232)
- 展(24830)
- 重点(24748)
- 课题(24620)
- 部(23916)
- 国家社会(23359)
- 创(21547)
- 性(21230)
- 期刊
- 济(115811)
- 经济(115811)
- 研究(66643)
- 中国(43632)
- 财(28713)
- 农(27726)
- 管理(26498)
- 学报(25067)
- 科学(24811)
- 教育(22411)
- 融(22083)
- 金融(22083)
- 大学(19847)
- 经济研究(19359)
- 农业(18689)
- 学学(18507)
- 业经(17816)
- 财经(16658)
- 技术(16243)
- 问题(14715)
- 经(14544)
- 世界(11198)
- 贸(11177)
- 技术经济(10638)
- 国际(10275)
- 经济问题(9433)
- 商业(9426)
- 经济管理(9139)
- 业(9025)
- 改革(8939)
共检索到309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泽江
所谓经济区位,是指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即经济布局。经济区位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区位反映一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生产力的布局现状和发展趋势,属于战略性问题;微观区位表明比较具体的经济设施为什么配置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带有战术性质。经济区位的形成和展发,不仅受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制约,也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崇仪
不平衡发展规律在当代西南财经大学刘崇仪国际经济系1915年,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这篇著名论文中,深刻地论证了“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时隔近80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生活国际化、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增...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璋 宁柱
从投资角度看,高端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比低端部门要高很多,在一定的投资下,高端部门会有更大的产出或利润。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自然会向高端部门倾斜和集中,其结果将形成产品或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增长,从而引起人们收入结构的不平衡增长。从消费角度看,人们在收入增长以后,会努力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果存在不同收入结构,这种倾斜最先出现在高收入阶层,这一现象又会渐次对其他各收入阶层产生“示范效应”。简言之,不同收入阶层人口的消费结构会先后出现对高端部门产品的倾斜,当然,消费的这种倾斜将受到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人口规模的影响,最终将影响高端部门的增长。
关键词:
生产力结构不平衡 高端部门 低端部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如何在"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是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新的重大挑战。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不平衡性和结构脆弱性风险须引起高度关注,宏观政策必须"做强实体经济,做实虚拟经济",守住"五条底线",创新性打造地方政府综合金融平台和长效投融资机制,推动"中国基建"走出去,带动"中国装备"和"中国制造"同步升级。
关键词:
宏观经济 不平衡性风险 政策创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詹武
农村金融学会要我就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发个言。我想加一个宏观平衡问题。十年改革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目前面临着前进中的困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很丰富。小平同志前一段号召大家认真总结十年改革的经验,确实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璋 李学林
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发展结构的不平衡,不平衡的生产力结构与宏观经济波动存在内在的联系。这一理论猜想在对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数量关系的变化与GDP波动之间的实证分析中得到了证实,即从生产力的角度出发,可以较准确地把握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一般特征,较客观地揭示经济波动的基本数量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强 谢申祥 王孝松 唐磊
本文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框架下研究中美两国的实际产出、实际汇率和贸易收支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结构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找出决定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宏观经济因素。实证结果发现:中美贸易不平衡最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内过度膨胀的需求,其对两国不平衡的影响程度最大并且持续时间最长,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也是导致不平衡的原因,但它的影响却十分有限。本文最后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调整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靖祥
研究目标:解构中国式发展不平衡发生发展机理和运行机制。研究方法:借助宏观统计时序数据,将提取的党中央全代会报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出现频次作为权重(针对某一具体发展问题进行的轻重缓急区分),继而展开不平衡发展与治理的风险评估、诊断,运用阈值法进行测度和分解。研究发现:社会经济系统运行具有明显的跨时不平衡性、不确定性和动态复杂性,1982年以来呈现明显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演变趋向;2012年后,党和国家治理方略重选使得发展向着动态平衡目标逼近的可能性在增大。研究创新:引入党和国家治理主体,建构"体制的特殊品性"二重性理论框架。研究价值:构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平衡论,提供不平衡发展治理方略选择的方法论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洵
结构是一个系统,包括三个要素,即整体性、转换规律和自身调节性。由于结构自身调节机制所带来的某种程度的守恒性和封闭性,使结构变化限制在一定的边界之内;一旦调节机制失控或外部强力干预,则可能导致原有转换规律的变更,进而改变原有结构并形成新结构。因此结构是依循一定转换规律而变化的动态整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滇庆
经济改革中区域经济差距扩大是公认事实。政府可影响经济发展,但不能改变其内在规律。区域经济发展最根本原因来自于区域自身的集聚效应。政策倾斜必然对经济系统造成扭曲。要求中央政府“向中西部倾斜”是不现实的,要求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则更为合理、现实。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沿海地区集聚效应吸纳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和人才,并不意味中西部地区受损。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影响。解决经济问题必须用经济手段。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在集聚过程中会加大,但会在继起的扩散过程中得到填补
关键词:
区域经济,集聚效应,扩散效应,政策倾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河南省财政科研所课题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庄
80年代西太平洋地区强劲的发展势头,曾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在此10年间,包括美国、日本、亚洲“四小”和东盟(4国.下同)在内的10个国家和地区的年均实际增长率,除美国(2.8%)外,分别达到4.3%、6.3%和5.0%,均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0%)的增长速度。区内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大经济发展中心。但与此同时,这一地区的经济运行也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德水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其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南北”差距在继续扩大,全世界的社会财富进一步向少数人集中。出现这种现象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惟一的出路就是大家携起手来,共同面对现存的问题。
关键词:
世界经济 不平衡 经济全球化 共同应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子茗 吕洋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外卖、快递、代驾等新业态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发挥了重要的经济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加剧城市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潜在隐患。本文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得外卖配送站点信息,匹配城市、区县经济社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城市外卖配送新业态发展会提高城市内部各区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不平衡系数。在城市内部,各区县配送站点分布数量和作用强度两方面的差异构成了上述影响的主要机制。具体而言,本文构建包含外卖配送新业态和传统产业的双部门地区经济增长模型,并结合实证结论说明外卖配送新业态发展整体上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利用外卖配送站点在城市内部不同区县的非均衡设置,检验数量分布差异机制;从经济基础、城乡分割、人口流动三个角度比较不同区县的促进效果,检验作用强度差异机制。通过发现新的现实问题并探讨其形成机理,本文结论能够助力以外卖配送为代表的新业态发挥更加全面、和谐、平衡、包容的地区经济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