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39)
- 2023(2164)
- 2022(1841)
- 2021(1781)
- 2020(1403)
- 2019(3090)
- 2018(2998)
- 2017(5873)
- 2016(3107)
- 2015(3431)
- 2014(3259)
- 2013(3264)
- 2012(2922)
- 2011(2700)
- 2010(2694)
- 2009(2539)
- 2008(2566)
- 2007(2433)
- 2006(2379)
- 2005(1926)
- 学科
- 济(14909)
- 经济(14774)
- 业(8720)
- 管理(7740)
- 方法(7328)
- 企(6789)
- 企业(6789)
- 中国(6254)
- 农(5631)
- 业经(5028)
- 人口(4852)
- 理论(4542)
- 和(4453)
- 数学(4346)
- 数学方法(4312)
- 社会(3783)
- 农业(3612)
- 学(3368)
- 经济理论(3083)
- 企业经济(2935)
- 财(2762)
- 制(2439)
- 问题(2430)
- 教育(2408)
- 地方(2351)
- 发(2027)
- 国人(2010)
- 中国人(1959)
- 策(1927)
- 环境(1914)
- 机构
- 大学(48036)
- 学院(46469)
- 济(21165)
- 经济(20777)
- 管理(17679)
- 研究(17656)
- 理学(15294)
- 理学院(15086)
- 管理学(14869)
- 管理学院(14763)
- 中国(12215)
- 京(10266)
- 科学(9610)
- 财(9493)
- 所(9069)
- 研究所(8083)
- 农(7814)
- 财经(7716)
- 中心(7520)
- 范(7287)
- 师范(7262)
- 经济学(7109)
- 江(7044)
- 经(6964)
- 社会(6541)
- 北京(6429)
- 经济学院(6287)
- 业大(6272)
- 师范大学(6008)
- 农业(5946)
共检索到72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阎卡林
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四化成败和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从我国人口生产的实践来看,之所以造成目前这种严重的人口问题,与我们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人口生产目的认识不清有很大关系。本文拟主要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人口生产目的一般,私有制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人口生产目的,以及我国人口生产过程中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作一些初步探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静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于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人们有种种不同的认识。一些同志主要从生产资料所有制角度分析社会生产目的。认为“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什么类型的社会生产,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目的。”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的增长必须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也就是说,要以尽可能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见蒋学模主编:《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玉
恩格斯关于"消除商品生产"的论断一直被学界认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冲突。该文认为,越演越烈的市场失范现象和遍及全球的经济危机正越来越深刻地表明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证明了恩格斯这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关键词:
生产目的 商品生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白永秀 宁启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体现,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也体现出不同的内涵。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我们的生产目的,其内涵表现为对经济生活的需要、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对生态环境的需要和对公平正义的需要。新时代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的根本路径是要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来达到,在实现方式上则要依靠"四位一体"的实现主体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计划与市场一体化"的实现机制来完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荣时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于人口再生产要不要实行计划管理,能不能实行计划管理,这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所面临的新课题。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同时,预见到了人口再生产将发生根本的转变。社会主义的中国,根据革命导师的预见和论断,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人口再生产的计划管理,从实践上回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友,陈丽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存在过剩人口,如果存在,又如何认识这一现象,这是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加深理解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在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制定适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人事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汤在新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是为社会生产新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商品——物资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劳动,或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和提供服务的劳动。并提出服务劳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问题,界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非生产劳动,阐明了现阶段智力劳动是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及在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新价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哲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近十年来理论界进行过热烈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和进展。与此相比,发表在《求是》92年第3期上李光远同志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同样的生产目的吗?”一文(以下简称李文),不仅在理论上没有什么新发展,反而显得裹足不前。我认为李文有三点不足:第一,没有区分个别生产与社会生产两个概念,只是笼统地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生产目的是根本不同的;第二,只从生产关系方面来分析生产目的,而对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物质资料生产,不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顾钰民
抽象研究生产目的缺乏实际意义,必须联系生产力发展水平、所有制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才是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目的应从现阶段的实际和特点出发才能真正指导实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两大基本特征,决定了生产目的的多元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突出了满足人民的共同需要在生产目的中的主体地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调整生产结构为着力点作为更好实现生产目的的主要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土地私有制最终会让农民失去土地甚至不能完整地占有自己,违背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农村改革中,我国应坚决避免土地私有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守住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个"魂"。当然,也要看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骗取国家农业补贴与涉农专项资金的行为和欠合理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结构等偏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现象。对此,应自上而下地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严格审核涉农资金发放的全过程,打击一切践踏农民利益的行为,改善农业生产人员学历结构,加大对农业生产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在农村土地确权后,村集体应更积极地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经营过程中的利益,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顾钰民
抽象研究生产目的缺乏实际意义,必须联系生产力发展水平、所有制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才是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目的应从现阶段的实际和特点出发才能真正指导实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两大基本特征,决定了生产目的的多元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突出了满足人民的共同需要在生产目的中的主体地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调整生产结构为着力点作为更好实现生产目的的主要途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立英
1 我国改革开放后城镇暂住人口发展变化情况 城镇暂住人口是指在现居住的城镇无常住户口的人员。这些人员按暂住目的划分,包括务工经商的、搞建筑施工的、参观旅游的、探亲访友的、寄读学习的、在驻外机构工作的等。在这里需要区别一下暂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含义。流动人口的含义要比暂住人口的含义宽泛些,是指离开经常居住的户口所在地,跨越一定的区域前往他地滞留而且不时回返的人口。它包括暂住人口,还包括已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尚未到达暂住地的“在途人口”和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滞留在行、销、玩、吃等场所当日返回的人口,而“暂住人口”则不包括这些人员。但在许多场合,这两个概念是通用的。 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城镇暂住人口的增长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978年至1983年为低速增长期。北京、广州两大城市流动人口从1979年的50万人上升到1983年的80万人,5年仅增长30万人,平均每年不过6万人。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商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诗焕
所谓战略,是由主持者方面根据客观状况和条件,按照客观发展的需要,提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较长的时期)希望达到的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方针政策、措施、办法。目标确定有科学依据,方针政策越是切实、可行,则实现目标的希望就越大。从主观愿望出发提出的战略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战略性的失误是根本性的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焰辉
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是劳动条件作为某种独立地把人格化的东西同活劳动相对立,即表现为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这种对立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社会生产过程的对抗形式,这种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从个人的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一定的礼会生产条件
[期刊] 改革
[作者]
卫兴华
社会主义与生产力原则卫兴华《改革》杂志创刊十周年了。10年的时间不算长,但《改革》杂志在我国改革理论与实践方面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却不小。这10时间,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时期。《改革》杂志在改革理论的探索、改革信息的传播和推动改革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