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11)
2023(12482)
2022(11130)
2021(10429)
2020(8858)
2019(20381)
2018(20324)
2017(39005)
2016(21609)
2015(24379)
2014(24601)
2013(24291)
2012(22195)
2011(20028)
2010(20199)
2009(18832)
2008(18350)
2007(16209)
2006(14400)
2005(13057)
作者
(62778)
(51947)
(51630)
(49133)
(33141)
(24970)
(23380)
(20349)
(19879)
(18736)
(17892)
(17508)
(16588)
(16550)
(16076)
(15987)
(15613)
(15405)
(14989)
(14846)
(13017)
(12921)
(12456)
(11838)
(11686)
(11670)
(11639)
(11459)
(10536)
(10225)
学科
(80815)
经济(80682)
管理(67304)
(60790)
(52223)
企业(52223)
方法(36194)
数学(30730)
数学方法(30319)
(24025)
(21951)
中国(21893)
(21755)
业经(19297)
(18958)
地方(16386)
(14968)
理论(14926)
财务(14892)
财务管理(14859)
(14204)
农业(14174)
银行(14159)
企业财务(14096)
(13985)
贸易(13976)
(13897)
(13838)
(13569)
(13417)
机构
大学(307863)
学院(304033)
管理(121143)
(116689)
经济(113743)
理学(104131)
理学院(102948)
管理学(101187)
研究(100613)
管理学院(100610)
中国(75153)
(66165)
科学(62279)
(58088)
(50362)
(47498)
(46778)
中心(46207)
研究所(45446)
财经(45405)
业大(44869)
北京(41991)
(40993)
(40778)
师范(40412)
(37648)
农业(36884)
(36695)
经济学(34252)
财经大学(33615)
基金
项目(205817)
科学(161305)
研究(152296)
基金(148553)
(128594)
国家(127502)
科学基金(109633)
社会(94552)
社会科(89444)
社会科学(89424)
(80386)
基金项目(79115)
自然(71405)
教育(70370)
自然科(69669)
自然科学(69653)
自然科学基金(68400)
(67656)
编号(62783)
资助(61054)
成果(52460)
重点(45836)
(45460)
课题(43653)
(42799)
(42674)
(40331)
创新(39812)
教育部(39175)
科研(39145)
期刊
(134158)
经济(134158)
研究(93657)
中国(62702)
学报(48492)
管理(45507)
(45201)
科学(44176)
(43372)
教育(38248)
大学(37046)
学学(34369)
农业(29332)
(27722)
金融(27722)
技术(26182)
财经(22425)
业经(21240)
经济研究(19527)
(18947)
图书(18301)
问题(17180)
理论(16012)
科技(14839)
实践(14801)
(14801)
(14420)
(14338)
技术经济(14052)
现代(13704)
共检索到456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江莹  
回顾了招考分离的缘起与发展,分析了招考分离的法律依据与现实意义,剖析了招考分离的路径选择,指出了研究生招生改革的趋势是实行国家层面的招考分离,即全国统一的考务部门负责考试,招生单位负责招生,招生单位在全国统一考试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基本分数线,再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对考生进行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的考核,优中选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桂红  
我国研究生招考制度主要有原生制度和次生制度两种形式。改革开放后,为维护原生制度的合理性,政府不断调整招生单位自行组织考试、全国统考、推荐免试等次生制度。尽管如此,原生制度本身及次生制度所引发的问题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论争。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必须厘清原生制度是否必须继续坚持,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能否在开放环境下进行,政府应如何对待次生制度改革等问题。坚持以"考试"为核心的原生制度,尽可能在开放环境下积极稳妥地改革次生制度,我国研究生招考制度是未来改革的方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礼业  李政  
职教高考制度的提出,源自于现行单轨制高考的种种弊端日益凸显,作为职教高考制度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招考关系,其理应得到深入讨论与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梳理我国高职院校招考关系的演进脉络,发现职业教育招考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协调职业院校和政府之间,围绕自主发展权和职业教育治理的国家事权所形成的关系,本质是对教育资源分配权的博弈。近年来中央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思路催生了招考分离的土壤。从招考一体到招考分离,有利于提升考试工作的专业性与效率性、促进跨专业创新人才与特色人才的培养、维护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质量。然而,实施招考分离仍存在高职院校招生的“关系”之忧、高职院校的招生能力之忧、中职的教学工作之忧以及学生的备考成本与负担之忧等疑虑。未来职教高考的招考关系改革,应处理好中央、地方和学校在招考分离制度中的权责关系,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和项目认证制度,把提升学生对职业院校的选择自由度作为招考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以确保高职院校招考制度改革在正确而合理的方向上进行。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阳武  蒋小明  潘科  梁伟业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存在着计划管理方式滞后、招生周期过长、考试科目设置不合理、复试环节不够重视、第二志愿劳而无功、网上调剂系统不完善等问题。短期的改革办法是计划与市场结合、简化考试程序且缩短招生周期、调整考试科目设置、强化复试环节的作用、取消第二志愿、完善网上调剂系统等;长远的改革办法是实行招考分离的国家主导型模式,完全尊重导师和招生单位的自主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宋东霞  赵潇  刘宇  
我国硕士生招考制度自1978年恢复以来逐步完善,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硕士生招考制度历经不断的改革和优化。在总结学历硕士生招考制度变迁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学历硕士生招考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海涛  景安磊  
探索考试和招生相对分离是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破解考试招生制度难题的关键环节。厘清招生和考试两个不同的概念,明晰招考分离的政策内涵是探索招考分离的必要前提。探索招考分离涉及政府、高校、考试机构、中学、考生和社会等多方主体,需要考虑主体分离、职能分离、责任分离、手段分离以及改革联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新忠  康诚轩  
面向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设定学科发展方向,根据研究生兴趣和能力实施学硕生和专硕生分流培养是现代科学的内在要求,也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应然反映。除个别只适合学硕生或专硕生培养的学科方向外,大多学科方向统一招生,逐渐分流分类培养,是我国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当前学硕生和专硕生分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招考分育模式割裂了科学研究的完整性、撕裂了研究生成长的全面性、忽视了研究生未来的可塑性、淡漠了培养资源的珍贵性,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改变这一现状,借鉴英、美等国将硕士学位作为学术或职业的过渡性学位做法,我国亟须探索“学”“专”自由分流的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及其实施路径,为研究生继续学术深造或工作创新发展夯实基础,并从理念、招生、分流、培养、就业和社会认可等方面予以保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宣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29所在京高校获教育部批准.可自行组织单独招考研究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余桂红  张应强  
自1913年"申请推荐"免试确立以来,研究生招考方式已历经百年,为适应社会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甄选人才的功能,其一直处在改革之中,并在申请推荐免试、招生单位自行组织考试、全国统考与招生单位自行组织考试三者之间迂回。在政府主导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的路径、内容、进程下,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从模仿走向了自我探索。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素芹  宋洁绚  戴进军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在国家强力指导下的历程。在各种政策中,招考政策是起点,它关系到我国整个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对研究生招考政策进行了纵向梳理,并对重点政策进行了一一评析,最后对招考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的预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秦和平  
从中外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比较试论我国硕士生招生改革秦和平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加速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要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造就千百万年轻一代科学技术人才,建设一支跨世纪...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伟力  陈怡婷  段昌柱  黄爱龙  
医教协同视域下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考制度面临条件保障和工作机制改革滞后、未能紧密结合医疗卫生行业发展需求、缺乏区分度等问题。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的改革实践,面临缺乏保障、体制机制障碍、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等深层次困境。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需要加强法律体系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调整招生规模和结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伟涛  阎岩  
结合当前硕士研究生报考和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的若干建议,即调整初试考试科目、完善复试环节、取消报名过程中的现场环节、取消考生填报第二志愿、调整初试复试时间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桂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历经了"免试"与招生单位自行考试或全国统一考试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考试入学"前提下,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选择了"倾斜式试点模式"和"增量式改革模式"等渐进变迁路径。尽管存有不足,但文化传统、时代主题及路径依赖决定了渐进变迁仍是我国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的未来路径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近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立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优化教育结构和提高教育质量,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发挥个性潜能提供多样化选择。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