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2)
2023(11440)
2022(10195)
2021(9664)
2020(8128)
2019(18906)
2018(18691)
2017(36043)
2016(19677)
2015(22101)
2014(21854)
2013(21374)
2012(19447)
2011(17160)
2010(17599)
2009(16105)
2008(15192)
2007(12878)
2006(11236)
2005(9824)
作者
(55408)
(45970)
(45470)
(43219)
(29413)
(21930)
(20718)
(18045)
(17425)
(16326)
(15873)
(15239)
(14503)
(14335)
(14028)
(14015)
(13670)
(13569)
(13009)
(12900)
(11416)
(11124)
(11099)
(10465)
(10195)
(10132)
(10103)
(10042)
(9192)
(9007)
学科
(76693)
经济(76604)
管理(56705)
(53924)
(46502)
企业(46502)
方法(40082)
数学(34482)
数学方法(33951)
中国(19416)
(19341)
(18965)
(17049)
业经(16461)
地方(14503)
理论(13601)
(12764)
农业(12620)
(12615)
技术(12549)
(12488)
财务(12417)
财务管理(12348)
(12271)
贸易(12259)
审计(12151)
环境(12097)
(11895)
企业财务(11762)
(11173)
机构
大学(273272)
学院(270936)
管理(112742)
(102697)
经济(100395)
理学(99015)
理学院(97942)
管理学(95980)
管理学院(95496)
研究(86254)
中国(62685)
(58631)
科学(54962)
(47075)
(42659)
业大(40792)
(40781)
中心(39162)
研究所(38796)
财经(38674)
(37892)
北京(36524)
(35859)
师范(35563)
(35226)
农业(31787)
(31592)
(31334)
经济学(29572)
商学(29248)
基金
项目(192621)
科学(151663)
研究(140540)
基金(140184)
(122567)
国家(121248)
科学基金(104433)
社会(87626)
社会科(82967)
社会科学(82938)
(75175)
基金项目(74646)
自然(69238)
自然科(67596)
自然科学(67584)
自然科学基金(66311)
教育(65058)
(63232)
资助(58377)
编号(57626)
成果(46537)
重点(42613)
(42399)
(40062)
(39510)
课题(39216)
创新(37251)
科研(37065)
教育部(36593)
项目编号(36235)
期刊
(107475)
经济(107475)
研究(78214)
中国(51059)
学报(43346)
管理(40066)
科学(39818)
(36699)
(35436)
大学(32923)
学学(30925)
教育(30831)
农业(26142)
技术(23419)
(18327)
金融(18327)
财经(17990)
业经(17290)
经济研究(17157)
图书(15416)
(15111)
科技(13902)
问题(13808)
理论(13440)
技术经济(13200)
(13189)
(12801)
实践(12584)
(12584)
统计(11981)
共检索到383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晏维龙  庄尚文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新发展阶段,国家审计聚焦主责主业,既需要发挥查错纠弊的批判性功能,更需要全面深入揭示问题产生的体制机制原因,推动相关规定的优化乃至制度的改进。开展研究型审计不是简单机械式地对照相关规定去查找和提出问题,而是深入研究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方针出台的背景、战略意图和改革目标,更加关注审计对象的历史沿革、发展状况、所处环境、同类主体情况等,注重总结提炼、本质揭示、总体把握、发展应变和价值升华,适应了新时代国家治理对国家审计需要,通过信息保障和知识积累机制、结果公开和信任增进机制、共性判断和制度改进机制,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建议审计机关将研究型审计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贯穿审前、审中和审后阶段,不断提升审计的效率性和效果性;建议审计教学科研机构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面向研究型审计的需要大力建设审计智库。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凤元  李卓兰  董园园  
近年来,国家审计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推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以及开展审计监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表明,这些成果与研究型审计的开展密切相关,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是提升国家审计的国家治理效能的必经之路。文章首先阐述了研究型审计的内涵和分类,其次从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研究型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两个层面分析国家治理进程中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必然性,最后提出研究型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实现路径。以加强党对研究型审计工作的统筹规划为根本路径,以开展拓展审计价值为目的的研究型审计为基础路径,以建立完善的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体系为保障路径,丰富研究型审计的理论研究,并为其在实务中的应用提供更多探索思路。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俊生  
审计问责作为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其边界反映着审计机关与国家治理需要之间的功能适配程度,具有动态性、模糊性和相对确定性等特点。现有的人民利益边界观和财政资金边界观,属一维界定,对审计问责的重点和参与治理的范围不能给予必要回应,制约着审计问责的功能输出。高效的国家治理,需要审计问责构建一个由财政性资金维度、公共利益维度所组成的"弥散型"的二维边界区域,以实现问责范围视觉化、问责力度精细化、问责治理协同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家华  丁文彬  
研究型审计旨在把研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发挥审计鉴证、监督功能的同时,着重强调审计的评价、咨询功能。本文在分析新形势下加强研究型金融审计现实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揭示国家金融风险、推进国家金融治理、提高国家金融效率、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等方面探索研究型金融审计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最后,提出树立鲜明的研究型金融审计工作导向、加强对金融审计对象的研究、将研究型审计贯穿于金融审计工作全流程以及建立健全研究型金融审计工作落实机制等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英姿  
审计监督带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公共权力是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交叉点,国家审计通过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促进国家治理机制的完善。我国的国家治理具有大党治理、大国治理、转型国家治理等特征,随着国家治理模式的演变,当前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的治理新模式。国家审计由于其自身特点,能够推进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国家治理的法治性和国家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针对国家治理的治理模式和本质特征,国家审计要从党委、政府、公民三个层面入手,通过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执行审计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等路径,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苏运霖  
作者在文中探讨了研究型大学的责任,即除了进行高水平的研究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做研究。既要教研究生做研究,还要教本科生做研究,让他们接受做研究的训练和熏陶。对于如何在我国大学落实这个责任,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赵华  
政府审计系统柔性是政府审计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一种现实抉择和长效机制。本文运用柔性、组织动态能力理论及系统论方法分析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现实基础及路径。文章进行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基本理论分析——论述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是一种动态综合治理能力、刻画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的能力结构图谱;构建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实现国家治理效能模型;分析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特质及效能属性。论文旨在提出政府审计柔性理论的基本架构、拓展政府审计治理理论,促进政府审计系统有效实现国家治理效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键琦   贾延安   王芳   李冬梅  
研究型审计是新时代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实现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治理谋求自身发展的逻辑必然,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将研究型审计与高校治理结合进行研究,旨在形成审计与治理的良性互动,促进审计工作新发展。文章以研究型审计与高校治理的逻辑关系为研究出发点,探究研究型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功能定位,分析研究型审计服务高校治理的制约因素,结合高校治理的目标模式和实际工作提出从三个层面构建研究型审计服务于高校治理的实现路径:理论层面,融入研究型审计理念,建立科学的研究型审计机制;实践层面,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研究型审计,增强审计履职能力;监督层面,完善研究型审计的形成机制,推进审计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本文根据美国研究与开发(R&D)体系经费的投入方向、基础研究活动和科技成果形成的密集程度,详细地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在R&D体系中的“集结点”作用,说明研究型大学是美国R&D体系中的特殊群体。这对我国当前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借鉴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赵文华  黄缨  刘念才  
美国一批顶尖一流大学的崛起与其代管的国家实验室息息相关。本研究建议:在研究型大学组建一批能够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世界科技前沿、致力于战略科技领域重大攻关和前沿基础研究、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国家实验室,通过组建国家实验室整合国家科技资源,将重大科技攻关和前沿基础研究项目投向国家实验室。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冯倬琳  赵文华  
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都把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把科技创新投资视为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均超前部署和重点发展战略技术产业。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能在自主技术创新上表现出强大实力以及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主要是因为创新型国家政府掌握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方式与特征,明确了大学与企业的相互关系,并提供了政策支持。本文还分析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发挥自主技术创新上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如何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在自主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晓飞  郑晓齐  
以美国研究型大学国家实验室为对象,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及年度报告,分析了其主要经费来源及构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实验室主要进行国家战略目标及前沿基础研究,国家财政拨款提供了主要的经费支持;研究型大学与国家实验室相依托,通过竞争来承担科研项目以获得额外经费支持;竞争项目所占经费比重有逐渐增加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耀农  
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若干经验,指出了我国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提出改革研究型大学教师评价体系和职称评聘标准、营造研究型大学自由的学术环境、紧紧抓住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营造有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氛围等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晓红  
政府应建立并完善促进企业和高校从简单对接到向深度融合转变的体制机制,营造创新环境,激活创新链条。现代研究型大学已具备科研反哺教学的自身条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为助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原动力。武汉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三创"教育理念,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