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89)
- 2023(15877)
- 2022(13356)
- 2021(12155)
- 2020(10218)
- 2019(23262)
- 2018(22966)
- 2017(44704)
- 2016(23916)
- 2015(26750)
- 2014(26695)
- 2013(26747)
- 2012(24643)
- 2011(22208)
- 2010(22455)
- 2009(21121)
- 2008(20951)
- 2007(18579)
- 2006(16866)
- 2005(15274)
- 学科
- 济(125185)
- 经济(125047)
- 业(90862)
- 管理(84005)
- 企(81616)
- 企业(81616)
- 方法(49097)
- 数学(38885)
- 数学方法(38532)
- 业经(33590)
- 农(31075)
- 财(30404)
- 中国(28816)
- 地方(26373)
- 农业(22370)
- 学(22236)
- 务(21717)
- 财务(21654)
- 财务管理(21633)
- 理论(21102)
- 企业财务(20500)
- 和(20229)
- 制(19821)
- 技术(19759)
- 划(17740)
- 环境(17281)
- 策(17132)
- 贸(16920)
- 贸易(16911)
- 易(16269)
- 机构
- 学院(359915)
- 大学(358446)
- 济(156401)
- 经济(153252)
- 管理(146840)
- 理学(126325)
- 理学院(124976)
- 管理学(123219)
- 管理学院(122556)
- 研究(118748)
- 中国(89313)
- 京(76507)
- 科学(70801)
- 财(69915)
- 所(58916)
- 财经(56165)
- 农(53661)
- 研究所(53197)
- 江(53075)
- 中心(51944)
- 经(50905)
- 业大(49692)
- 北京(48417)
- 经济学(47610)
- 范(45427)
- 师范(45117)
- 院(42960)
- 州(42841)
- 经济学院(42587)
- 农业(41810)
- 基金
- 项目(235769)
- 科学(187395)
- 研究(174965)
- 基金(172621)
- 家(148084)
- 国家(146798)
- 科学基金(128470)
- 社会(113574)
- 社会科(107672)
- 社会科学(107642)
- 基金项目(91781)
- 省(91369)
- 自然(81847)
- 自然科(79946)
- 自然科学(79931)
- 自然科学基金(78520)
- 教育(78026)
- 划(75221)
- 编号(70392)
- 资助(70203)
- 成果(56240)
- 部(51785)
- 重点(51694)
- 发(51050)
- 创(50447)
- 课题(47719)
- 国家社会(46796)
- 创新(46466)
- 教育部(44958)
- 人文(44705)
- 期刊
- 济(182997)
- 经济(182997)
- 研究(112416)
- 中国(62022)
- 管理(59085)
- 财(55414)
- 农(49630)
- 学报(49342)
- 科学(48943)
- 大学(38272)
- 学学(36282)
- 农业(34412)
- 教育(33127)
- 技术(32393)
- 融(29403)
- 金融(29403)
- 业经(29302)
- 财经(29101)
- 经济研究(28835)
- 经(25092)
- 问题(24898)
- 技术经济(21385)
- 业(19186)
- 现代(18796)
- 商业(17061)
- 理论(16946)
- 世界(16761)
- 科技(16349)
- 贸(15965)
- 图书(15634)
共检索到535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威
从空间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等方面阐述对我国矿业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就企业、城市和区域的关系、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经济地理学理论层面的思考;论证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矿业城市发展目标的调整,提出矿业城市整体发展战略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经济地理学 矿业城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孟叶 吴浩波
从早期的评介与比较到后来的应用与吸收,国内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仍处在追赶与模仿阶段,能理论建模的虽不少,真正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却鲜有耳闻。经历了早期的“火爆”到“因其局限性而感到失望”的阶段后,约从2008年开始,国内外新经济地理学在反思、完善中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依据思想、方法和技巧,这些进展主要体现在6个方向上:城市与城市体系、异质性、运输成本、标定、与地理学融合,以及公共政策。在这些方向中,城市与城市体系理论、异质性的深化、运输成本内生化、公共政策可以成为未来主攻的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安国 杨开忠
近十年来,以克鲁格曼(P.Krugman)等人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异军突起,从理论领域对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新的探讨。本文拟对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模型进行重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含义做一个扼要的概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志丁 葛岳静 徐建伟 曹原
空间是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长期以来在地理学的研究中占据核心地位。地理学对于空间的认识由于受到多学科的影响和启示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其中哲学和社会学对空间的理解对地理科学的影响极为深刻。经济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短短百年历史就经历了数次研究思潮的变迁和学科地位的崛起。这一切都离不开经济地理扎根于空间。空间是经济地理理论创新的源泉。本文通过对地理学中的空间概念与经济地理发展脉络的对应阐释,进一步印证了上述观点。同时,本文指出空间不能被沦落到和地方、区位、区域等概念并列的地位,空间包含着后者,须进一步强化空间的第一位性。但是也不能忽略经济地理学中的方法论的创新,每一次空间理解的突破都伴随着研究方法的创新,但是方法的创新始终是第二位的。因为方法创新的背后隐含着空间理解的改变。
关键词:
空间 经济地理学 理论构建 方法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枭吟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主要包括核心—边缘模型、城市演化模型和集聚与贸易模型,并且已发展成为均衡框架中解释经济地理驱动力量的重要理论之一。文章认为,新经济地理模型的局限性是过分依赖于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替代弹性效用函数和冰山运输成本等假设条件,大量运用抽象数学模型,缺乏实证检验。随着空间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会不断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模型 理论扩展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汤学兵
保罗·克鲁格曼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其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分支之一,标志着区位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范畴。近年来,新经济学不仅在理论上深入发展,而且产生了一系列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本文在回顾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演进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实证研究成果,最后在分析新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困难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理论演进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亚斌 黄吉林 曾铮
借助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中心城市的出现、城市群的形成以及区域“圈层”经济形态演变的研究,本文将一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涉及的“微观主体”、“中观层面”和“宏观整体”融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并得出如下结论:一国产业结构升级首先应在区域“圈层”经济内部实现产业企业的合理转移、分工和技术扩散来提升“圈层”经济内部产业结构,再通过产业在全国不同区域的合理布局实现不同“圈层”经济间的产业结构协同升级,并最终达到提升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目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亚宁
针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突出的问题,通过构建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框架,提出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因素;运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甘肃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分布与集聚情况;通过引入空间矩阵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正相关性;相对市场规模、知识存量、产业份额、城镇化水平、贸易自由度及资本投入均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框架可以解释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发曾
只要计划经济的指导性不变,我国地理学就能够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布局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平衡协调地布局生产力……”。当前,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实践的发展要求认识深化,经济地理学的生产布局理论面临急待更新局面。由于历史和实践的局限,我国传统的生产布局理论,如生产布局的条件、规律和原则等,没有把市场因素摆在应有的位置,即使涉及,也只是笼统地提到“生产布局要适应市场需要,接近消费区”。长期落后于实践的理论,不仅会失去理论的指导意义,更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M.C.布揚諾夫斯基 梁元博
经济地理学方法论基础问题在我国成为争论和著述的题材已经超过四分之一世纪了。苏联经济地理学的任务是从一定的角度去研究我国的生产。我们亲眼看见我国地理正在异常迅速地、甚至可以说是飞跃地改变着。但是说起来很奇怪,许多经济地理学家虽然专门研究苏联经济地理,却很少参加或者可以说完全不参加我国新地理的建设工作。由于某些经济地理学家的科学工作脱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因而他们的理论体系就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脱离生活的、教条主义的性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安虎森 刘军辉
该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建立自贸区模型,研究了成立自贸区的影响因素以及自贸区成立对不同国家产业份额和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规模、比较优势、自贸区内国家与区外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度以及自贸区内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度是影响自贸区内国家产业份额与福利水平的主要因素。当自贸区内的贸易自由度较低时,市场规模是影响资本和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当自贸区内的贸易自由度较大时,比较优势是影响资本和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文 安虎森
文章通过细分国内各税种、内生化税收和财政支出并纳入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构建了一个2×3×2的新经济地理一般均衡模型。研究认为,转移支付政策难以显著缩小区域差距,而税收政策则有明显的效果。此外,所得税对实际GDP的影响非中性,其中个人所得税的影响机制与流转税相似。当区域间贸易开放度较高时,降低流转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并提高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可以增加总税收和(或)整个经济系统的实际GDP。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安虎森 刘军辉
文章通过对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拓展,纳入户籍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作为约束,研究我国劳动力钟摆式流动模式下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问题。研究表明,当技术进步率达到能够释放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时,将发生剩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的转移,这种劳动力流动会加剧区际发展的差距;当技术进步率达到欠发达地区也能够承接产业转移时,原先在发达地区务工的劳动力将反向流动,劳动力反向流动会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的差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根据对国际经济地理学的文献分析和作者的研究体会 ,提出企业网络研究在经济地理学新近出现的研究方向中占重要地位。中国特殊的国情 ,形成了中国特殊的企业网络 ,为经济地理学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入进行相关研究 ,有希望推出创新成果 ,提高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国际地位。
关键词:
经济地理学 企业网络 研究创新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我国经济地理学在过去10年服务国家重大决策的应用实践中得到迅速发展,针对优化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对科学基础建设的需要,文章讨论了未来10年经济地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主要包括:形成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方法,为我国不断强化的空间管治和因地制宜等发展观的实施提供地域功能管治原理;建立空间结构有序化演进学说,使之成为能够与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一样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加强时空尺度转换与人文界面(线)作用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为提升经济地理领域的规律性成果的水平创造条件;加快开发研制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系统,增强现代技术方法支撑学科建设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方法提升学科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不断拓展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实现增量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交叉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探讨,促进经济地理学产生质的飞跃。文章认为,以上五个方面重大问题的突破将有助于经济地理学发展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科学学科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