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64)
- 2023(6343)
- 2022(5176)
- 2021(5016)
- 2020(4096)
- 2019(9089)
- 2018(8750)
- 2017(17055)
- 2016(8831)
- 2015(9587)
- 2014(9602)
- 2013(9249)
- 2012(8406)
- 2011(7725)
- 2010(7544)
- 2009(6839)
- 2008(6772)
- 2007(6059)
- 2006(5274)
- 2005(4561)
- 学科
- 济(33529)
- 经济(33373)
- 管理(26525)
- 业(25224)
- 企(23091)
- 企业(23091)
- 方法(15246)
- 学(12878)
- 数学(10461)
- 数学方法(10329)
- 理论(9701)
- 财(9596)
- 中国(9589)
- 业经(9452)
- 农(8627)
- 和(8081)
- 技术(7299)
- 制(6670)
- 务(6268)
- 财务(6259)
- 财务管理(6250)
- 企业财务(6056)
- 教育(6010)
- 农业(5435)
- 银(5344)
- 银行(5331)
- 策(5290)
- 融(5136)
- 金融(5135)
- 行(5096)
- 机构
- 大学(130138)
- 学院(127153)
- 济(49287)
- 管理(49137)
- 经济(48279)
- 理学(42890)
- 理学院(42298)
- 研究(42105)
- 管理学(41574)
- 管理学院(41302)
- 中国(29387)
- 科学(26237)
- 京(26069)
- 财(24485)
- 所(20603)
- 财经(20113)
- 中心(19364)
- 农(19323)
- 范(18961)
- 研究所(18864)
- 师范(18782)
- 江(18457)
- 经(18354)
- 业大(17538)
- 经济学(16098)
- 北京(15662)
- 师范大学(15320)
- 财经大学(15304)
- 农业(15222)
- 州(14939)
- 基金
- 项目(87927)
- 科学(70941)
- 基金(65836)
- 研究(65105)
- 家(57401)
- 国家(56891)
- 科学基金(49325)
- 社会(44803)
- 社会科(41376)
- 社会科学(41361)
- 基金项目(34921)
- 省(33238)
- 自然(30936)
- 教育(30587)
- 自然科(30299)
- 自然科学(30290)
- 自然科学基金(29802)
- 划(28483)
- 编号(25999)
- 资助(25209)
- 成果(22595)
- 部(20226)
- 重点(19692)
- 创(18976)
- 国家社会(18713)
- 性(18076)
- 教育部(17896)
- 发(17750)
- 创新(17561)
- 人文(17378)
共检索到182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文 裴新宁
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论是侧重知识的社会建构取向的两大流派。它们分别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立场研究了知识的社会建构性。本文对两派的理论假设、主要观点及其关于学习与教学的隐喻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着重区分了语言(作为心理发展的中介与心智表征)与对话(作为共同体的生长方式)在构成知识的社会建构基础中所发挥的不同功能。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曹艳春
本文采用跨学科分析方法,探讨贫困群体面临的收入性稀缺,从心理学视角来分析贫困人员的"稀缺"心态,从重要性和急迫性两个方面对比"获取当前收入"和参加社会保障制度对贫困群体的心理影响,深入探究贫困群体由于稀缺心态导致"管窥"现象、减少"带宽",降低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退出或不参加社会保障制度的原理,提出设计符合需要的"自我满足标准";灵活设计激励机制,将社会保障纳入"管子"视野内;完善提供机制;构建滚动缴存机制和建立阶段性渐进式退出机制,避免"稀缺陷阱"等措施建议,以提高贫困群体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参与率和利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涛
高职学生在大学生中占据半壁江山,其在就业时,存在着认知心理维度、情绪心理维度、社会心理维度等的多维度心理逆境,他们心理逆境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高职生个体社会化方式的缺陷,也有传统就业模式与外部环境影响,更受社会整体支持系统较薄弱的影响。要促进高职生就业,必须避免其从众效应和观众效应,培养其良好的就业自我效能感,建立发展性生涯心理指导模式,整合社会就业心理援助机制。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 高职学生 面向基层 就业心理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佳讯
本文在把品牌资产测量研究区分为认知心理学视角和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基础上,集中回顾了后者的研究进展,包括概念和理论基础,以及研究视野和研究重点等,并且指出从测量品牌资产来源的角度看研究重点是消费者—品牌关系质量(BRQ)构念。最后,本文认为,社会心理学视角为推进品牌资产测量的本土化研究带来了契机。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寒露
社会心理学是始于本世纪初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自1982年恢复学科建设以来,社会心理学研究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已开设或准备开设社会心理学及相关课程,社会心理学的出版物也已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1990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校社会学系副教授周晓虹先生主编的《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一书。来自国内8所大学的毕业于社会学、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专业的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专业心理学工作者联手合作,对现代西方盛行的10种社会心理学理论流派进行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邹志仁
文章分析了当2010—2020年世界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基本完成“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时,将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人际交流、传播媒介的改变,社会结构的改变,信息生态问题突出。这些新事物和问题的提出,国内外学者对信息社会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必将推动一门新学科———信息社会学的产生。文章最后论述了信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
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汤姆·泰勒 安月梅 马得勇
合法性对于权威、机构或者制度化组织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仅仅依靠对权力的占有和使用而对他人施加影响是十分困难的。在资源匮乏、危机和冲突时期,能够在大多数时间里得到大多数人的自愿服从可以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合法性的概念在社会思想和社会心理学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最近在关于政治、法律和社会系统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它变得越来越重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凌
西方的旅游研究表明,旅游吸引物是一个系统,它往往是人为建构的结果。而旅游吸引物之所以成为吸引物,不仅因为它具有某种特殊的客观属性,同时还因为它具有人为建构的符号属性。本文在分析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属性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内涵,并从社会建构的角度对其符号化过程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吸引物建构的过程实质上是意义和价值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过程。这一过程随着社会主流价值与理想的变化呈现出不断变化的动态特征。
关键词:
旅游吸引物 社会建构 符号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晓农
文章在概述知识社会学基础上,分析知识社会学视角下的知识、社会与图书馆的互动和信息交流机制,探讨知识社会学对图书馆学若干理论问题的影响。
关键词:
知识社会学 图书馆学 理论研究 影响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彭建 王剑
旅游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需要从其他学科引入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来推动自身的成熟与发展。旅游感知、态度和行为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过去数十年间,社会心理学的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表征理论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相对剥夺理论是一种二战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在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理失衡和疏导机制研究方面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本文通过对旅游研究中的既有社会心理学视角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对剥夺的内涵和旅游发展中的相对剥夺现象,进而比较了相对剥夺理论与既有社会心理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毕小青 陈永春
本文以基层员工为研究对象,317份问卷数据为支撑,在验证了认知方式与创新行为关系的基础上,又引入了绩效考核目标取向这一调节变量。实证结论如下:发展型绩效考核对创新型认知方式员工的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对适应型认知方式员工的创新行为具有负向影响;评估型绩效考核对创新型认知方式员工的创新行为具有负向影响,对适应型认知方式员工的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俊 林珈忻 吴维库
从产业组织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对近年来西方学者从微观层面研究(基于组织层面以员工为中心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念、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整理了未来基于微观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架构与建议,对微观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组织理论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组织心理学 微观层面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印生 郭长青
[目的 /意义]数字图书消费已成为必然趋势,对数字图书消费决策过程阶段重新进行路径规划和厘清,并对关键环节开展可控的干预,可为出版商引导消费者消费决策提供路径,指导数字图书的生产及营销。[方法/过程]从数字图书消费特征出发,利用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决策后失调、从众、接触假说等理论对数字图书消费决策过程进行分析,最终构建数字图书消费购买决策过程新模式。[结果/结论]该模式具有符合社会心理学的认知失衡理论、涵盖现有购买模式、明晰各个决策环节间的相互联系、刻画现实生活中的从众现象、使数字出版商对消费者心理可进行有效干预等优点。
关键词:
数字图书 消费决策过程 社会心理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