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0)
- 2023(7044)
- 2022(5868)
- 2021(5226)
- 2020(4411)
- 2019(9683)
- 2018(9440)
- 2017(18441)
- 2016(9789)
- 2015(10773)
- 2014(10656)
- 2013(10796)
- 2012(10380)
- 2011(9740)
- 2010(10281)
- 2009(9885)
- 2008(9700)
- 2007(9217)
- 2006(8751)
- 2005(8256)
- 学科
- 济(65010)
- 经济(64955)
- 管理(35311)
- 业(24375)
- 税(21639)
- 企(20847)
- 企业(20847)
- 税收(20200)
- 收(20027)
- 地方(18322)
- 方法(17944)
- 财(16603)
- 数学(14990)
- 数学方法(14920)
- 学(13216)
- 地方经济(13070)
- 中国(12886)
- 环境(12607)
- 业经(12021)
- 农(11291)
- 制(9330)
- 财政(8980)
- 和(8918)
- 经济学(8119)
- 划(8000)
- 体(7856)
- 农业(7781)
- 政(7722)
- 融(7669)
- 金融(7668)
- 机构
- 大学(158077)
- 学院(157036)
- 济(76274)
- 经济(74954)
- 管理(57156)
- 研究(55963)
- 理学(48211)
- 理学院(47660)
- 管理学(47158)
- 管理学院(46839)
- 财(42669)
- 中国(41960)
- 京(32300)
- 财经(31746)
- 科学(31177)
- 经(28488)
- 所(28481)
- 经济学(25315)
- 江(24994)
- 研究所(24930)
- 中心(23332)
- 财经大学(23025)
- 经济学院(22354)
- 北京(20890)
- 范(20552)
- 师范(20441)
- 州(19720)
- 院(19160)
- 农(19004)
- 省(17809)
- 基金
- 项目(91425)
- 科学(73129)
- 研究(69125)
- 基金(68624)
- 家(58657)
- 国家(58234)
- 科学基金(50131)
- 社会(48175)
- 社会科(45772)
- 社会科学(45761)
- 基金项目(35657)
- 省(33433)
- 教育(29355)
- 自然(29000)
- 自然科(28216)
- 自然科学(28211)
- 划(27946)
- 自然科学基金(27711)
- 资助(27600)
- 编号(26705)
- 成果(23357)
- 国家社会(21183)
- 发(20785)
- 部(20579)
- 重点(20345)
- 性(18544)
- 制(18314)
- 课题(18235)
- 教育部(18198)
- 人文(18123)
共检索到256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陈祖海
课征生态税能使生产达到最适量,为生态补偿提供稳定的资金渠道,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创新。然而对于生态服务的交易,市场是无法完成的,必须由政府干预来进行,最终通过转移支付来补偿生态建设者。
关键词:
生态税收 生态补偿 经济激励 公共产品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戴毅 戴明
生态经济效益可近似反映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及能力。为了从多方面改进生态经济效益,保证资源环境阀值不被突破,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手段,建立一套集税费、资源使用许可证、保证金等为一体的综合生态税赋制度是必要的。
关键词:
生态经济效益 可持续发展 生态税赋制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邓建东
用简单内生增长模型考察资源禀赋所有权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随着政府拥有的资源份额提高,均衡税率会降低,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则会升高。在一定的条件下,以平衡增长路径上分散经济的增长率可以达到社会经济增长总量最优的水平。在内生增长框架内,引入自然资源可以明显改变政府行为,并提高经济增长绩效。
关键词:
资源禀赋 内生增长 财政政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马莹
激励相容度是衡量激励相容性的指标。只有激励相容度高的补偿方式,才是实现流域生态保护目标的有效方式。本文量化并比较了转移支付与异地开发两种流域生态补偿方式的激励相容度,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孰优孰劣具有不确定性,它受下游对减排综合收益的认可度、上游减排的成本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我国,由于流域生态保护的生态效益被严重低估;异地开发大幅度降低了流域上游的征税成本、行政管理与服务成本、污染控制成本等原因,异地开发方式的激励相容度更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儒 姜志德 赵凯
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模型,从低碳视角分析了农业生态补偿契约中的激励关系,进而采用调研获取的微观农户数据对这一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主导的低碳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呈现出弱激励特性,主要原因在于农户进行低碳生产努力的经济价值未能显化,以及现行生态补偿机制所呈现的刚性特征。通过运用农业碳计量模型核算碳产品产量后发现,并非所有农业项目的经营都实现了碳汇量盈余,部分农户在低碳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搭便车"的现象,如此长期来看,农户逆向选择风险较大;因子得分结果显示农户在碳产品生产任务上的努力程度不高,代理人农户以低碳为目标的生产性努力缺乏有效激励,进而导致农户低碳生产态度与低碳生产行为发生了背离;农户低碳生产意识、态度、行为是农户低碳生产努力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以低碳生产态度影响的重要程度最高。实现农业净碳汇效益经济价值的显化、提升农户低碳生产的积极性是强化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激励有效性的两条重要措施。
关键词:
低碳农业 生态补偿 碳计量 激励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灵芝 陈正飞
后工业时代的发展使得森林生态环境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在我国现有林情体制下,森林生态效益的公共特性决定了政府应是保护和引导森林发展的主体,面对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激励机制,达到经济与环境"双赢",成为当前森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生态补偿激励机制构建思路,并以湖北神农架林区为例,探讨了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的思路。
关键词:
森林生态补偿 激励机制 生态环境 神农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莹 毛程连
流域生态补偿是激励流域生态服务供给、提高流域生态质量、推进流域绿色转型的有效形式。流域生态补偿的区域性纯公共产品的特点要求政府干预,政府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协调各方利益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政府对流域生态保护的强烈动机决定了政府愿意而且能够介入流域生态补偿。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 经济内涵 政府干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韦惠兰 宗鑫
以甘肃玛曲县为例,对牧民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分析的结果表明,现行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设计并未充分尊重牧民的核心利益,对其承担的损失和成本并未予以充分考虑,以致产生了激励不相容的问题,对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绩效和可持续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政府引入可置信的承诺,如对牧民因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而损失的经济利益和承担的成本进行充分的补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强化对牧民的经济激励。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政府 牧民 成本收益 博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莹 彭秀丽
矿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关键在于均衡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考察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和大地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引入中央政府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参数条件,获得博弈最优稳定策略(政府监管,企业补偿),并基于此策略通过MATLAB动态路径图对矿产资源的动态策略进行进一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地方政府和矿产资源开采企业之间的博弈结果发现,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若单靠政府或企业均难以实现最有稳定策略,必须引入中央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参数条件加以实现。因此,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实现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的基础上应以政府激励约束机制为基础,寻求各利益主体经济均衡,以期实现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优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明 李干滨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促进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生态学视角,将绿色建筑的生态环境效益作为重要补偿因素,对绿色建筑开发者收益损失和绿色建筑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构建了绿色建筑开发者损失型补偿模型和绿色建筑生态环境效应型补偿模型,利用C-D生产函数构建了利润函数,探讨了损失型补偿额度,利用机会成本法、市场价值法、生态恢复费用法测算绿色建筑环境效应,以此建立基于生态环境效益补偿的绿色建筑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宇恒
本文突出制度环境,研究了政府干预对国有企业管理者薪酬激励效应的影响。同时,比较了政府这一制度约束与管理者权力这一契约安排之间的制衡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政府干预程度越低,管理者盈余管理的空间越有限,薪酬与企业真实绩效的敏感度越强,但这一现象只存在于管理者权力较小的企业。在管理者权力较大的企业,薪酬自定现象明显,政府干预的减少并未弱化管理者的权力,也没有提高薪酬激励效应。本文的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制度环境对管理者激励契约的重要影响,并对现有相关文献加以扩展,指出了契约安排内的权力取向会削弱制度环境的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唐晓华 景文治
改革开放以来,信号激励行为逐渐成为中国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所传递的经济信号在引导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在多级政府框架DSGE模型中从供给与需求两侧引入内生化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了中央政府信号激励行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中央政府在供给侧提升"晋升倾向"远比提升"发展倾向"更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2)中央政府在需求侧使用"晋升倾向"信号不仅无法实现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有效促进,反而会产生较强的抑制效应。政府在供给侧可通过稳定且审慎的"晋升倾向"信号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更贴近基层的优势,充分激发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的积极性,而在需求侧则可通过直接公共消费性投资传递"发展倾向"信号,实现对地区经济平稳增长的有效促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任平 周介铭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决策。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生态保护区的农民逐渐成为"生态贫民",为此专家呼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但是生态补偿机制的作用只是暂时性和表面性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大力推进"生态补偿"向"生态赔偿"转变。
关键词:
和谐西部 生态补偿 生态赔偿 生态贫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家智 周振
金融生态建设尤以制度建设为重,政府作为制度供给有效主体,其行为对制度建设影响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反映政府主要行为的税率变量和反映制度实施效果的激励相容度变量构建均衡模型,并给出了一个最优税率和激励相容度的解。研究表明: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新的制度时,要充分考虑税率调整和激励相容度的关系,以及其他相关金融生态主体的预期收益等因素,以求达到优化金融生态,提高整体社会福利的目的。
关键词:
金融生态 最优税率 激励相容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侯清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