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3)
2023(13710)
2022(11939)
2021(11544)
2020(9348)
2019(21348)
2018(21382)
2017(39521)
2016(22177)
2015(24920)
2014(24835)
2013(23639)
2012(21383)
2011(19264)
2010(19327)
2009(17506)
2008(16376)
2007(14163)
2006(12355)
2005(10651)
作者
(60400)
(49847)
(49735)
(47173)
(31646)
(23950)
(22557)
(19662)
(19193)
(17867)
(17204)
(16620)
(15637)
(15535)
(15382)
(15269)
(15070)
(14827)
(14267)
(14113)
(12487)
(12299)
(11829)
(11390)
(11247)
(11165)
(11134)
(10946)
(9989)
(9850)
学科
(74839)
经济(74752)
管理(60296)
(54453)
(45488)
企业(45488)
方法(34583)
数学(29363)
数学方法(28977)
中国(25665)
教育(23314)
(21872)
(20127)
(19275)
业经(17715)
理论(17472)
地方(15762)
环境(15527)
技术(15213)
农业(14651)
(13907)
(13869)
(13457)
贸易(13451)
(13054)
(12300)
财务(12234)
财务管理(12215)
(11988)
(11587)
机构
大学(300584)
学院(297311)
管理(115095)
(105708)
经济(102905)
理学(100325)
研究(99632)
理学院(99122)
管理学(97267)
管理学院(96710)
中国(67087)
(65300)
科学(63576)
(49248)
(49113)
师范(48921)
(47974)
研究所(45099)
中心(44437)
(44096)
业大(43762)
(43615)
北京(41811)
师范大学(39921)
教育(39102)
财经(39066)
(36714)
(35705)
技术(35615)
(35528)
基金
项目(208027)
科学(164509)
研究(159428)
基金(146791)
(126791)
国家(125603)
科学基金(107589)
社会(96720)
社会科(91247)
社会科学(91226)
(83145)
教育(78810)
基金项目(78134)
(71544)
自然(69122)
编号(67868)
自然科(67395)
自然科学(67378)
自然科学基金(66115)
资助(59095)
成果(56352)
课题(48684)
重点(47562)
(46466)
(45286)
(44022)
项目编号(41665)
创新(40642)
教育部(40327)
(40097)
期刊
(116036)
经济(116036)
研究(92594)
教育(63511)
中国(63327)
学报(45716)
科学(42353)
管理(39958)
(39437)
大学(35254)
(34831)
学学(31658)
技术(28473)
农业(28200)
业经(20552)
(19753)
金融(19753)
财经(17926)
经济研究(17468)
图书(17196)
科技(16351)
职业(15740)
(15222)
(14342)
论坛(14342)
问题(14206)
(14134)
理论(13842)
(13297)
(13236)
共检索到429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闫祥林  王美卿  许承保  杨博  沈振国  
生态文明观念的提出,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必须站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和高度,对研究生的科技伦理教育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并不断开拓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屈晓婷  秦莹  
从工程伦理视角对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高校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途径:注重学术道德观念的引导;加强学术道德的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完善学术道德的约束机制;建立学术行为的荣誉激励制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雯波  刘俊东  
沿袭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概念,在生态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把农业和食物伦理理解为人类广义的农业生产及其产出、衍生产品构成的食物所涉及的关系到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问题及伦理原则、规范等。在全球化背景下解决食品安全"中国式难题",从长远和根本上看,借鉴域外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农业和食物伦理教育十分必要,是面向生活的生命伦理和生态伦理实践,对确保人类健康和永续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意义重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丽  
面对日益严峻的农村生态文明现状,农民生态伦理素质必须尽快得到有效加强与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从生态文明视野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切实培育新时期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因此,本文将首先解释下生态伦理的内涵及特征,然后指出了当前农民生态伦理问题,最后提出了当前我们应该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加强对于农民生态伦理意识的培育工作,让他们能够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具备较高的生态伦理意识,促进他们更为积极主动的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国文   耿奖研   吴丹  
国家公园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载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结晶。国家公园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典范之地。它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有效联结的自然保护地范式,其所内生的自然价值是支撑其内涵的核心要义。自然价值是人类对自然界中能够满足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存在需求及其有用性的存在物的诠释。从自然价值所折射出的新生境哲学,构成了国家公园融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自然生命与地球生态和谐融合的新生境哲学,体现了原生生态系统有效修复并融于自然的新境界。新生境哲学是对新生境之存在与发展的辩证反思与哲学诠释。保护国家公园的自然价值,需要从新生境哲学的内涵中提炼人、公园、土地、生态与自然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伦理原则,既在自然价值序列中吸收新生境的道德要素,又从人类敬畏自然的善意行动中理解万物存在于国家公园中的意义价值。以新生境哲学为指导保护国家公园自然价值,必须遵循自然至上、系统整全、多元共生和美丽循环四个原则,以维护和实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钱莹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实现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重要跨越,生态经济伦理观应运而生。生态经济伦理观内容广泛,涵盖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方方面面。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经济伦理观是人类探索出的一种长效发展机制,生产领域具有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特点而消费领域则以适度、节约、简朴作为基本原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国文   耿奖研   吴丹  
国家公园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载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结晶。国家公园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典范之地。它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有效联结的自然保护地范式,其所内生的自然价值是支撑其内涵的核心要义。自然价值是人类对自然界中能够满足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存在需求及其有用性的存在物的诠释。从自然价值所折射出的新生境哲学,构成了国家公园融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自然生命与地球生态和谐融合的新生境哲学,体现了原生生态系统有效修复并融于自然的新境界。新生境哲学是对新生境之存在与发展的辩证反思与哲学诠释。保护国家公园的自然价值,需要从新生境哲学的内涵中提炼人、公园、土地、生态与自然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伦理原则,既在自然价值序列中吸收新生境的道德要素,又从人类敬畏自然的善意行动中理解万物存在于国家公园中的意义价值。以新生境哲学为指导保护国家公园自然价值,必须遵循自然至上、系统整全、多元共生和美丽循环四个原则,以维护和实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博识  
一个科学决策将行为主体的价值要求作为其最终目标。从伦理道德角度,可以把主体的行为分为道德和不道德行为,而在道德与不道德行为发生之前,必然存在一个大多数人看不见的决策过程,先有不合伦理的决策过程而后有不合伦理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伦理决策过程。随着主体的价值观念发生漂移,判断该决策是否符合道德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戴跃侬  黄勤  
认为导师在研究生科技伦理观形成中的示范作用是由师生间的特定关系,导师的特殊影响力和研究生教育特点所决定的。指出应发挥导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示范作用、系统地对研究生进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不断促进研究生科技伦理观的形成。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智元  
培育农民生态伦理素质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民生态伦理素质教育需要了解农民的素质状况,掌握好着力点和切入点。从分析结果看,要基于农民的素质结构,通过提高农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水平、生态保护意识、主体角色意识等方面的素质,促进其生态保护主动性、对政策的支持度、对环境的关注度、参与生态保护意愿等素质的提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孙禺  梁竞文  
本文分别从工程学、哲学与伦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发展的视角指出,传统意义上的工程伦理教育概念有待拓宽。工程伦理教育的对象应更加广泛,内容应更加丰富,过程应更为持久,实施主体应更为多元,从而构建出一个广义的工程伦理教育概念。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葛岩  马捷  
[目的/意义]社会网络伦理作为社会网络信息活动中产生的新型伦理,其规约模型的构建较为清晰地描述如何规约信息人、信息技术、社会网络环境,从而为处理社会网络伦理缺失行为提供指导。[方法/过程]明确网络伦理的主体关系和研究范畴,基于信息生态的构成要素,阐释社会网络伦理的概念内涵。在对社会网络伦理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网络伦理缺失行为的主体根源即信息人的责任意识,以责任伦理为理论切入点,构建社会网络伦理规约模型。以"魏则西事件"为例,阐释社会网络伦理规约模型与该事件监管思想的契合度,最后提出基于社会协同的网络伦理规约实施策略。[结果/结论]建构社会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框架,提出基于社会协同的网络...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吴迪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需要把自然生态环境自觉地纳入到生产实践活动的规划之中,将自然融入到人、经济、文化、科技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中;需要我们在价值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而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正是在消费领域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体现。可持续消费是对传统高消费、高污染的消费模式的变革,是对消费异化现象的修正。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是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转变消费观念、优化消费结构等途径来实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晓飞  张建  李友海  杨超  
建筑能耗在全球能耗中占有很大比例。我国建筑节能意识相对较弱,为此政府应积极发挥作用。文章从行政伦理的角度阐述了政府在建筑节能领域中应有的价值理念和规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炬航  林影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都无法确立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确立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有赖于人的定义的更新。启蒙运动把人定义为"理性的人",只有这一定义转化为"诗性的人",生态文明的建立才具备前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