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54)
2023(3946)
2022(3225)
2021(3558)
2020(2787)
2019(6503)
2018(6632)
2017(9909)
2016(7212)
2015(8666)
2014(9040)
2013(7538)
2012(7228)
2011(6792)
2010(7238)
2009(6297)
2008(6431)
2007(6214)
2006(5682)
2005(5358)
作者
(17365)
(14464)
(14292)
(13882)
(9128)
(7029)
(6827)
(5806)
(5613)
(5558)
(5050)
(4776)
(4721)
(4611)
(4584)
(4451)
(4446)
(4440)
(4244)
(4211)
(4075)
(3729)
(3657)
(3484)
(3342)
(3280)
(3278)
(3160)
(3141)
(2997)
学科
教育(22494)
(13232)
经济(13205)
中国(12800)
管理(12770)
理论(9783)
教学(9281)
(8887)
(7894)
企业(7894)
(7439)
政治(5714)
思想(5197)
方法(4994)
学校(4731)
研究(4719)
思想政治(4715)
政治教育(4715)
治教(4715)
德育(4679)
学法(4598)
教学法(4598)
(4331)
高等(4187)
(4177)
(3993)
发展(3970)
(3946)
(3842)
改革(3688)
机构
大学(97124)
学院(86523)
研究(34665)
教育(33082)
(26598)
师范(26480)
(23610)
师范大学(21909)
管理(21339)
科学(20867)
(20609)
经济(19602)
中国(18317)
理学(17583)
(17404)
理学院(17138)
(16512)
北京(16411)
管理学(16222)
管理学院(16021)
研究所(15638)
技术(15417)
职业(14852)
中心(14345)
(12887)
教育学(12510)
(12385)
(11734)
(11419)
业大(10603)
基金
项目(48102)
研究(44889)
科学(38315)
教育(32423)
基金(28555)
成果(23535)
社会(23426)
(23324)
国家(22876)
编号(22313)
社会科(21495)
社会科学(21488)
(20676)
课题(20309)
(20213)
科学基金(18193)
(18049)
规划(14181)
项目编号(13515)
基金项目(13410)
研究成果(12908)
(12828)
大学(12787)
重点(12773)
(12758)
(12680)
资助(12213)
教育部(11797)
(11522)
(11418)
期刊
教育(60678)
研究(41863)
中国(34433)
(27804)
经济(27804)
学报(14829)
大学(13784)
职业(13778)
技术(12457)
科学(11363)
(10776)
(10014)
学学(9615)
高等(8758)
管理(8380)
技术教育(8376)
职业技术(8376)
职业技术教育(8376)
图书(7797)
高等教育(7599)
农业(7509)
(7073)
论坛(7073)
成人(6831)
成人教育(6831)
(5923)
书馆(5878)
图书馆(5878)
财经(5393)
发展(4891)
共检索到157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贺  
生命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然选择,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不但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也包含着对人的生命进行终极关怀,提升生命境界、提高生命质量的历史使命。从本质上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与生命关怀相互依托、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和相互促进的一个联合体,是人实现自身生命意义与超越性的基本依凭和价值向度。因此,在我国当代大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艳  巢传宣  
生命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元基点,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内在理性诉求,也是当前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热切呼唤。以生命教育为元基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的生命观念,增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生命境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彦  
教育学领域关于精致教育的理论适应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努力实现工作的精致化:突出育人效果,重视德育评估;突出科学体系,强调组织机构优化;突出技术特性,强调信息手段、科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参与和体验;突出教育创造,强调主体实践;突出科学发展,强调长效模式。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致化,首先要从科学的视角和学生的视角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冷静的反思,查找不足、明确改进方向。与此同时,要科学构建德育评估机制、大力提高人员培训工作质量和鼓励基层创新、推广经验典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新桂  
隐性教育作为一种非正面的、非直接的、非强制性的教育手法,具有显性教育所不具备的互补、育人、示范、导向等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实现隐性教育与高校在物质、精神等方面的结合,通过加强校园建设、教职工自身建设、把握好网络阵地和打造优质社团等途径,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瑞萍  仪建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解放了人自身。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但强的背后是人们之间紧密的联系以及相互竞争和相互依赖。群体效应成为了现代人不可回避和必然面对的现实和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群体效应研究,就是基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异动性和嬗变性的特点,研究大学生群体环境和个体行为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正确指导大学生的群体生活,以发挥群体生活对大学生互相激励和互相促进的效果和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陆璐  
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基点。要开展以"人"为核心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指其实际效果同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即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思想政治教育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价值追寻,以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为最终目标,其本身就内含着,也应然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静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有关。在充分了解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高校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及时纠正大学生在就业思想和行为上出现的偏差,以达到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综合素质与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新  
文章从国家、企业、高校、学生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能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就业难现状、调整好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出思政教育者应在不断实践中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思政教育的新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傅安洲  王甫  
大学生社团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敏锐、主体意识强,成才愿望强烈,反感空洞说教,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表现出一种偏离或逃逸状态,在寻求自我发展、意愿表达、个性展示上,热衷于通过加入社团来实现。社团已成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校园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社团作为群众性组织,具有松散性、随意性、自发性等特点,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家良  季怀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应力是应当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现实中,不少教育者忽视了教育效应力的问题。结果影响了教育效果。本文提出并从效应力的表现特征和构成要素上进行了浅析探讨。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美秀  夏仕  黄群  
论述“红色资源”的内涵及历史和现实价值,探讨开发“红色资源”在大学生中的特殊价值,提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发“红色资源”价值的几点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华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经济条件、学科专业和政治背景等差异,大学生内部出现了群体分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客观分析这些群体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群体,实施有效的引导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闵敏  肖化移  
生命教育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和新亮点。文章阐述了生命教育的深刻理论意蕴,指出它的独特优势有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最后,明确生命教育的三种实践路径: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关注;注重情感效应,促使大学生更加珍爱和敬畏生命;搭建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丰盈和超越生命的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文昌  
大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但二者结合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问题,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党建工作联系和结合的意识,其次要从多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要实现大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必须坚持大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具体包括指导思想、组织设置、队伍建设和实际工作的一体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婧迟  
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社交服务手段,以其强大的功能成为深受大学生青睐的新兴媒体。随着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广泛流行,微博对校园信息传播、大学生人际交往、校园舆论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微博的兴起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法,促使我们充分利用机遇,全面开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