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68)
2023(2965)
2022(2490)
2021(2188)
2020(1907)
2019(4289)
2018(4074)
2017(7906)
2016(4448)
2015(5035)
2014(4879)
2013(4885)
2012(4450)
2011(4038)
2010(3889)
2009(3326)
2008(3307)
2007(2813)
2006(2516)
2005(2162)
作者
(13525)
(11519)
(11361)
(10612)
(7078)
(5507)
(5150)
(4367)
(4354)
(4034)
(3932)
(3801)
(3621)
(3557)
(3542)
(3526)
(3489)
(3364)
(3251)
(3184)
(2768)
(2759)
(2758)
(2595)
(2544)
(2538)
(2463)
(2424)
(2352)
(2341)
学科
(19760)
经济(19746)
(13640)
管理(10668)
方法(10662)
数学(9932)
数学方法(9862)
(8556)
收入(7897)
(7537)
企业(7537)
(7301)
农业(6474)
国民(4611)
中国(4453)
国民收入(4409)
(4212)
财富(4212)
业经(4161)
(3534)
(3166)
贸易(3166)
(3080)
环境(3057)
分配(2909)
地方(2839)
(2502)
技术(2489)
(2466)
(2457)
机构
大学(66200)
学院(65975)
(30611)
经济(30179)
管理(25858)
理学(22977)
研究(22821)
理学院(22735)
管理学(22382)
管理学院(22268)
(16163)
中国(15779)
科学(14220)
(13663)
业大(12950)
农业(12824)
(12148)
(11710)
研究所(10875)
经济学(10019)
中心(9969)
财经(9950)
(9769)
经济学院(9177)
(9130)
农业大学(9000)
经济管理(8528)
(8484)
师范(8383)
北京(8123)
基金
项目(47903)
科学(38258)
基金(36168)
研究(33341)
(32616)
国家(32344)
科学基金(27456)
社会(23042)
社会科(21941)
社会科学(21935)
基金项目(19117)
(18410)
自然(17443)
自然科(17080)
自然科学(17076)
自然科学基金(16827)
(15699)
教育(15328)
资助(14663)
编号(12593)
(10914)
重点(10818)
国家社会(10445)
(10387)
(10012)
成果(9546)
创新(9404)
教育部(9323)
科研(9245)
人文(9037)
期刊
(30105)
经济(30105)
研究(18285)
(14262)
学报(12551)
中国(12054)
科学(11224)
农业(9904)
大学(9661)
学学(9207)
(8625)
管理(8146)
教育(6019)
技术(5720)
(5528)
财经(5147)
经济研究(5096)
业经(4709)
(4493)
问题(4341)
技术经济(4101)
(3787)
业大(3768)
统计(3650)
(3486)
金融(3486)
农业大学(3299)
资源(3253)
(3139)
科技(3027)
共检索到91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广山  崔朝栋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原则的进一步突破。如何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急需理论界认真研究和回答的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在现阶段实行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一是与劳动价值论相容;二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容。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等要素属于私人所有,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增进国民财富。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参与整个新创造价值(v+m)的分配。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下,要素价格分别在各自的要素市场上形成,不仅对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各种生产要素起调节作用,而且可以对各种要素报酬作市场评价。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条件下需要贯彻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正义和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从表面上看,分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由要素参与分配导致。但深层次分析,产生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个人所拥有的要素存在很大差别。因此解...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永志  任力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在于生产要素的所有制 (产权 )关系 ,我国现阶段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这一分配方式会对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带来影响。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避免收入差距过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新成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要素财富论和生产要素所有权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搞活国企、有利于推进市场经济的进程。生产要素贡献的度量应坚持市场化原则,以要素的稀缺程度和贡献率作为分配的尺度。确立和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路径选择:微观基础再造、健全完善市场体系、法规政策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文强  楚天舒  
本文考察国有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作用。基于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构建"城市-行业"单元为分析单位的数据指标,发现国有经济比重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与单使用地区或者行业层面数据得到的研究结论不同。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经济主要通过提高人均劳动者报酬(收入效应)的方式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对人均劳动产出没有显著作用,因而不通过后者产生影响(不存在生产率效应)。该发现有赖于使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劳动投入进行小时数调整。国有经济因工人工作小时少,使用工人人数计算劳动生产率将导致向下的偏误。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标  孙琨  孙根紧  
数据要素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资源。依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理论,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是数据要素所有权的经济实现。数据要素融入社会再生产之后,在生产力促进机制、流通效率改善机制、消费扩容提质机制、分配结构优化机制的作用下,内生了财富增进效应。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的有机融合塑造了数字增长动能,推动了经济“数智化”转型,改善了宏观调控效率。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实践,应以清晰界定不同类型数据的权属范围为逻辑起点,从法理上避免违法违规使用或交易数据对其要素化、资源化的制约;建立健全由均衡价格参照机制、询价竞价机制与公允估价机制构成的数据要素价格生成机制,使数据要素市场交易定价更加科学;在以市场交易为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主要方式的基础上,培育鼓励“估价作股、数字租金、以数易数或以数易商(服)”等新形式参与收入分配,促进数据要素沿着资源化、资本化、资产化的价值链拓展收益;加强数据流通监管,加快涉及数据确权、隐私保护、数据寡头垄断等相关法律的立法、修法与释法工作,促进确保数据要素收益公平分配的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燕子  彭必源  
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的依据在国内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主张贡献分配论 ,分为活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技术进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价值 ,凡是能够增加商品效用的因素都可作为创造的主体参与价值的分配是参与分配的依据。另一种观点主张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依据是技术的所有权。并对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形式有工薪分配、分享分配和市场分配三种 ,同时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也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甘宜沅  余淑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稀缺的经济资源 ,应遵循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 ,允许、鼓励和保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为了大力提倡和鼓励企业家进行创新 ,应确认“经营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并确保其合法地位 ,这是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按劳分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具体转化形式 ,“经营要素参与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之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承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并不等于认同萨伊的“三要素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蔡学玉  
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我国现阶段要加快培育和完善包括要素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处理好不同所有制企业内部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关系,调节好收入分配,防止和缩小两极分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冠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只承认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作为社会劳动凝结物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是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同时也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笔者梳理了理论界对传统劳动价值一元论的新认识,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并不矛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祥  
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我国高等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立各种合法非劳动收入的地位,缩小效率与公平关系下的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此制度改革,须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完善机制,建立以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为主导的多元化收益分配的模式,优化实施的内外部环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任志军  
某一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是衡量该要素的贡献的合适尺度;市场经济中,厂商追求最大化利润的行为会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即要素收入与其边际收益产品相等。要使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得以真正确立和运行,必须再造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微观基础,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制定并严格执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长林  
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这是十六大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重要依据。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方式。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不仅包括非公有生产要素,而且主要包括公有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并非都是非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也并非都是剥削收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继明  
本文在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框架内 ,根据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基本规定和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正相关原理 ,揭示了非劳动生产要素对价值决定的影响 ,指出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基础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珺  晏智杰  
在我国分配制度面临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时候,从改革的理论基础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原则,就是将各种生产要素相互协作共同生产的价值,按各种要素的贡献由各要素所有者依据产权参与分配,生产要素价值论和产权论分别从经济关系和法权关系两个方面论证了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两论又紧密联系,不可缺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