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61)
2023(5784)
2022(4615)
2021(4493)
2020(3857)
2019(8541)
2018(8346)
2017(15748)
2016(8914)
2015(10016)
2014(10281)
2013(9786)
2012(9281)
2011(8431)
2010(8631)
2009(8117)
2008(8544)
2007(7968)
2006(7000)
2005(6637)
作者
(27352)
(23060)
(22880)
(21941)
(14699)
(11197)
(10383)
(8742)
(8642)
(8469)
(7983)
(7812)
(7504)
(7427)
(7398)
(6966)
(6942)
(6705)
(6682)
(6545)
(5881)
(5773)
(5666)
(5260)
(5199)
(5196)
(5149)
(5039)
(4869)
(4666)
学科
(32731)
经济(32650)
管理(26075)
(25075)
(20651)
企业(20651)
方法(14159)
数学(11545)
数学方法(11272)
(10104)
(10095)
中国(10092)
(10022)
(9896)
业经(7562)
理论(7054)
(6956)
银行(6942)
(6849)
(6649)
(6614)
金融(6614)
农业(6372)
(6167)
财务(6139)
财务管理(6116)
企业财务(5884)
体制(5669)
(5540)
贸易(5536)
机构
大学(133760)
学院(130947)
(48384)
经济(47175)
研究(46996)
管理(44479)
理学(37727)
理学院(37189)
管理学(36252)
管理学院(35983)
中国(35405)
科学(30453)
(28928)
(26058)
(25244)
(25060)
研究所(22618)
中心(21347)
(20891)
业大(20496)
财经(20108)
农业(19920)
(18656)
师范(18418)
北京(18229)
(18190)
(16809)
(16756)
(15575)
经济学(15230)
基金
项目(83598)
科学(64921)
基金(60742)
研究(58321)
(54544)
国家(54085)
科学基金(44996)
社会(36788)
社会科(34669)
社会科学(34658)
(31770)
基金项目(31196)
自然(29618)
自然科(28965)
自然科学(28954)
自然科学基金(28439)
教育(27693)
(27586)
资助(25464)
编号(22705)
成果(20169)
重点(19428)
(18680)
(17120)
(16825)
课题(16723)
(16684)
科研(16161)
教育部(15755)
计划(15700)
期刊
(58063)
经济(58063)
研究(40400)
中国(30050)
学报(26735)
(24081)
科学(22664)
(21456)
大学(20206)
学学(18982)
管理(17924)
教育(17736)
农业(15944)
(13365)
金融(13365)
财经(11190)
技术(10751)
(9625)
经济研究(8797)
业经(8613)
(8369)
(8207)
问题(7613)
业大(6968)
图书(6256)
(6207)
统计(5983)
科技(5970)
技术经济(5770)
农业大学(5733)
共检索到205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雪梅  
审美现代性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论域。文章择取审美超越性这一古典维度来考察审美现代性问题,回顾了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基本概念;寻绎审美现代性的法国传统和德国传统,挖掘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的共同使命;进而阐述了审美现代性的历史演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重建超越性维度是对审美现代性精神宗旨的回归,更是对后现代精神文化的一种自觉救赎。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明  
现代性的弊端从其基础理论性层面而言,主要是指作为现代性理论基石的理性启蒙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之中走向了自身的对立面,理性由原先作为主体性救赎的力量异化为导致主体失落与客体化趋势的表征,文化也走向自身的反面并成为反对现代性的力量,现代性的专业化发展趋势造就了庞大的科层官僚制并进而导致精英与大众的矛盾。毛泽东基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基因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性问题生成发展的被动性现实境遇基础上,对西方现代性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与批判的姿态,进而力求建构一种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性方案。毛泽东现代性批判意识的展开,一方面与其力图建构出一种主体性高度弘扬的主体哲学密切关联,另一方面对于现代性所带来的官僚科层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平民与精英的矛盾,他表达了最为强烈的忧患并对此作出了最为坚决的批判与抵制的理论姿态。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叶隽  于述胜  王奇生  谭汝谦  董炳月  刘晓峰  田德文  程巍  李今  陈涛  王涛  
2012年6月4日,"留学生、现代性与资本语境"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召开,来自各高校及研究机构不同学科的10位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将对留学生、现代性与资本语境等问题的讨论置于多向度的勾连中,在就三个会议主题的跨学科对话中提出了文化与文明的多维度阐释、留学史研究向中学史、小学史的下移、士阶层转型与东方现代性等具有学术生长点的学术命题,以及如何拓宽学术视野以关注当代留学史,如何增进对文化之间关系的注意,如何深入对于元命题的思考,如何辨析体用关系等值得进一步拓展的研究空间。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民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育学术在追求现代性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不同的命运:由被批判、排斥与边缘化,到被重新认识与评价,进而成为教育学术民族化的思想之源,再到创造性的转化为现实教育变革的资源。当代教育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否定",反映了教育学术现代性诉求过程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选择由"自弃"走向"自尊"、"自信"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的转化是中国教育学术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梁玉水  
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之路形塑了独特的中国式审美现代性。中国审美现代性以复杂、独特的发生路径、演进逻辑、建构方式、具体内涵和表现特征而成为中国现代性的审美之维和审美现代性的崭新形态。以审美现代性的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理论及话语,构建具有积极价值和借鉴意义的多元审美现代性之中国形态,有助于为中国现代性提供独特的思想视点、理解维度,为世界多元审美现代性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文野  王湘君  
城市最深刻的特征在于它的文化特征 ,而文化又深深根植于传统中。传统的城市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步伐。首先以上海和苏州为例论述了城市设计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 ,指出两者应当相互渗透 ,相互依存。同时指出 ,建筑与城市不是因为年代久远而具有历史性和传统性 ,而是因为所传承下来的结构和风物具有成熟恒久的内涵 ,具有超越一切的原动力 ,这才是传统。具体到设计中 ,应当寻求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辨证融合。其策略包括 :①手法上传统与现代结合 ;②绿色概念和可持续发展概念 ;③历史保护概念 ;④人与环境和谐。图 3参 5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明刚  唐松林  
城市镜像、机械主义与绩效思维是阻滞乡村教师发展的三股现代性力量,它们一同裹挟着乡村教师的乡土信仰、自主创造与审美情趣等生命内容,使乡村教师发展演绎为对城市教师的追赶模式。结果,乡村教师形成一种他者支配型人格,导致其乡土教育情怀与信念日趋淡化,其思想内容与行动方式日益客观化与格式化,其独特品性与创造潜能日渐受到抑制,甚至其独特的闲逸好奇与审美情趣日益蜕化。要克服这一现代性问题,根本方式是恢复乡村教师的自我支配型人格,其具体措施是提升乡村教师之于乡土的意义,使其成为大众仰慕的职业;保护乡村教师自由思考的学术生活,使其享受创造的乐趣;建构乡村教师的崇高理想,使其走向审美生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文祥  
身体的历史始终无法从思维意识的发展史中被遗弃,某种程度上,意识的发展史是通过身体而获得显现的,与此同时,没有一个单独存在的身体,身体必须在面对其他身体时才能产生我与他人的伦理关系与秩序。身体不断的抗争与反暴力运动反映了在身体的内在中存在着伦理性,即我无法遗忘的对自我与他人的责任与关怀。而将身体中性化或者物理化的做法,最终只是将身体悬置以作为中介要素,并将其填入到某种思想阵地,而这种思想阵地的战乱极有可能成为其投射在世界战场上的一种翻版与复刻之源。身体成为了一种在历史中不断发展与演化的存在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长江  高波  
内生于工业化转型过程的工农产业二元性与外生于特定制度的城乡组织二元性交叉重叠,构成了中国特殊的"双重"二元经济。在制度性分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双重"二元经济呈现分离式转型路径,劳动力转移不会进行到两个部门边际生产率相等的一体化状态。因此,非农部门劳动力工资上涨并不意味着剩余劳动力转移结束,剩余劳动力的终结也并不意味着二元经济已经一体化。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城乡部门均已越过了转折点进入了新古典阶段,且非农部门先于农业部门出现转折,但并未进入一元化收敛的状态,两部门逐渐表现出制度性分割市场的一般特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薇薇  陈文海  
工匠精神在当代遭到解构与稀释,现代性视域应成为反思工匠精神衰微的一个重要视角:工业化的分工过细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科学技术的祛魅膨胀了人类中心主义,资本逻辑的功利主义衍生了逐利思想,现代机器工业对人主体性的消解等都是造成工匠精神衰微的重要根源。超越工匠精神衰微的现代性困境,可通过完善现代职业教育"软实力"提升的内核向度;构建现代化职业发展机制的刚性支持向度;筑牢技术传承方式科学化转变的保障向度;彰显现代化背景下主体发展的动力向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刁伟涛  
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存在着五种现代性,中国经济学的构建要超越它们:实现后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基础和知识的实践观;超越理论人本主义的主体间性原则;整体有机的世界观和动态演化的分析框架;对现代化范式、后殖民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超越;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后现代生态主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谭红星  
阿多诺认为,真正的艺术在资本主义的侵蚀下已经退去了昔日的光环,在顺从这种齐一化模式中成为了商业的附庸,迫使传统美学与艺术逐渐分离,其特性在标准、程序批量生产、机械复制的过程中消融,丧失了艺术主体原有的社会批判的功能,仅留下一具所谓艺术的空壳。艺术的危机实际上也是人自身的危机,阿多诺的目标围绕着人性的解放与救赎,他的这一过程是在整个艺术创作、艺术批评等领域中实现的。他主张艺术真理必须以否定性的乌托邦模式,坚守反抗与批判社会的姿态,努力探索和彰显艺术的社会功能,为美学拯救人类精神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钟芸梅  陈海凌  
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有:社会高度商品化、生产与消费审美化。消费社会审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审美的感官快适化以及审美的大众化。尽管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在步入消费社会,但是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社会"还有一定差距。因此,积极探索审美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实现中国经济在21世纪的腾飞是现实的需要。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徐皓  
本文围绕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针对教育部批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中密切相关的五个研究视点进行了探讨,说明了模式研究、模式改革和模式建构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关键思路、有机融合变通、深层拓展建构的三个建模维度,试图给人以启迪。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徐皓  
本文在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评价维度──价值性、主体性和控制性进行内涵挖掘的同时,还从教学、学习和技术三个层面出发,初步阐述了评价的要义并作了阐释,从而对网络课程的形成性前期评价的思路进行了概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