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06)
- 2023(5079)
- 2022(4315)
- 2021(3931)
- 2020(3323)
- 2019(7396)
- 2018(7172)
- 2017(13939)
- 2016(7470)
- 2015(8011)
- 2014(7972)
- 2013(7770)
- 2012(7082)
- 2011(6380)
- 2010(6401)
- 2009(5811)
- 2008(6143)
- 2007(5400)
- 2006(4598)
- 2005(4246)
- 学科
- 济(29796)
- 经济(29759)
- 管理(25632)
- 业(22217)
- 企(19354)
- 企业(19354)
- 方法(14465)
- 数学(12337)
- 数学方法(12130)
- 环境(9742)
- 财(9182)
- 学(8118)
- 农(6937)
- 务(6839)
- 划(6823)
- 财务(6823)
- 财务管理(6811)
- 中国(6688)
- 业经(6651)
- 企业财务(6538)
- 制(6053)
- 理论(5389)
- 地方(5388)
- 银(4914)
- 银行(4904)
- 技术(4886)
- 和(4799)
- 融(4718)
- 金融(4718)
- 行(4652)
- 机构
- 学院(108439)
- 大学(108438)
- 济(41333)
- 管理(40396)
- 经济(40390)
- 研究(35880)
- 理学(35065)
- 理学院(34646)
- 管理学(33878)
- 管理学院(33667)
- 中国(26773)
- 科学(23870)
- 京(22690)
- 财(20662)
- 农(19821)
- 所(18863)
- 业大(17298)
- 研究所(17167)
- 财经(16628)
- 中心(16464)
- 江(16258)
- 农业(15649)
- 经(15078)
- 北京(13920)
- 范(13768)
- 师范(13575)
- 院(13173)
- 州(13156)
- 经济学(12688)
- 财经大学(12421)
- 基金
- 项目(75453)
- 科学(59283)
- 基金(55751)
- 研究(51750)
- 家(50056)
- 国家(49681)
- 科学基金(42351)
- 社会(33591)
- 社会科(31933)
- 社会科学(31920)
- 省(29602)
- 基金项目(29463)
- 自然(28534)
- 自然科(27850)
- 自然科学(27840)
- 自然科学基金(27341)
- 划(25021)
- 教育(23586)
- 资助(23018)
- 编号(19126)
- 重点(17176)
- 部(16536)
- 发(15673)
- 创(15528)
- 成果(15243)
- 科研(15069)
- 计划(14583)
- 创新(14580)
- 国家社会(14492)
- 性(14423)
共检索到156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婷
我国现行的诉讼制度在本质上难以充分有效地保护环境公益。环境法具有公益属性,环境纠纷的特殊性呼唤新型诉讼机制的出现,公益诉讼能够很好地弥补其缺陷。公益诉讼以保护公共利益为己任,能够给遭受侵害的公共利益提供最彻底的救济渠道。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我国的诉讼体系中建立公益诉讼制度,让这种与环境法内在精神相契合的诉讼制度来更好地对环境损害进行救济。
关键词:
环境法 公益 公益诉讼 契合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洪乐为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实践上发展缓慢,公众的环境权益一直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法律的约束和威慑功能也未达到预期效果。结合新《环保法》相关内容,创新性地提出刑事责任引入环境公益诉讼实践的方法设想,并论证其必要性和正当性。以期可以以一种新的诉讼模式来推动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和达到环境立法应有的威慑和预防效果。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环境公益诉讼 刑事责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书敏
通过分析近两年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从案件数量、地区分布、原告资格以及被告资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新《民事诉讼法》和新《环境保护法》确立并实行公益诉讼以来,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发展迅速。立案数量不断增加、受案范围不断扩大、被告范围从私主体扩大到公主体,然而在案件受理、原告资格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变落后环境观念,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相关制度,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为环境公益诉讼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新《环境保护法》 环境公益诉讼 制度完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宗廷
环境权是公民的法定权益 ,通过诉讼的途径和机制排除环境侵害是最为有效和可取的。本文正是在分析了环境侵权的种类及特点的基础上 ,对环境侵权提起公益诉讼进行了研究 ,并指出建立环境侵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环境侵权 诉讼 公益诉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的规定,受害者可以提起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诉讼。由于单个受害者的经济实力以及诉讼能力远不及污染企业,为了弥补受害者个体诉讼能力的不足,我国可以参照西方国家的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制度,赋予环境公益组织有限的诉权,给予他们适格原告的身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充分保护广大民众的环境公共利益。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公益诉讼 适格原告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霞
公益诉讼中的公益依主体构成不同分为多人公益和集体公益两种。前者是多个人分属的利益。之所以称为公益,是因为它是多个人的利益。后者是一种整体利益,是多数人组成的集体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利益。多人利益意义的环境公益诉讼实际上是侵权诉讼,这种诉讼的理论基础是私人权利。可以把它叫做环境公益诉讼。集体利益环境公益诉讼是为人类环境利益的诉讼,其理论基础是国家利益或人类共同体利益。可以把它叫做环境诉讼。环境公益诉讼和环境诉讼各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环境公益诉讼本质上是私益诉讼,其理论依据是公民权利;环境诉讼是真正的公益诉讼,这种诉讼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利益理论、国家利益理论。
关键词:
公益 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义松 苏胜利
环境公益诉讼是补救环境管理中政府失灵的良方,但当前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存在严重缺陷。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应该借鉴"生成性思维"以及"法的生成"理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生成研究由此产生。制度生成视角下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应该坚持保守的态度,选择渐进的思路。在司法中,应着重在发挥私益诉讼的公益保护功能,并结合能动司法理念和尝试性司法实践有序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在立法中,应选择适当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法模式,并以类型化方法确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晓婉 刘永鑫 徐静柳
新环保法背景下,中国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日益完善。随着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终审判决的宣布,其作为一个新兴法律制度,目前在民事诉讼法和环境保护法中仅有原则性规定,现有司法解释也未对执行做出具体的规定,使该案胜诉后呈现出若干实务问题。文章力图通过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不同阶段所发生的诉讼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出在诉讼实施方面的问题,并在目前已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原则性的制度内容进行细化,有针对性的拟定具体实施规则,以解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实施难问题,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环境 公益诉讼 生态修复 执行 林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劲
环境参与权是环境权的核心权能,环境参与权的有效行使有利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调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减少环境纠纷,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环境公益诉讼是环境参与权行使的司法保障,但我国目前的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主体范围、诉讼类型以及配套制度等方面还无法满足环境参与权有效行使的需要。因此,应当通过加强环境权立法、进一步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的类型以及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的配套制度为环境参与权的行使提供司法保障。
关键词:
环境参与权 司法保障 环境公益诉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薛艳华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存在环境公益诉讼的民事责任与环境行政执法的行政责任的功能重叠、环境司法权与行政权间的行权竞合与司法权越位等冲突。究其原因在于对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定位的不准确。为此,我们应在对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的一般原理进行探究的基础之上,阐明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应是"互补"与"监督"关系。二者冲突之消解应以"行政优先,诉讼兜底"及"多元治理,尊重专长"为原则。循此为进,完善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重点根据环境行政执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的匹配度进行精细化设计。调适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的责任方式,将赔偿损失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有之责任方式,而恢复原状不应纳入环境公益诉讼的民事责任范畴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学德
司法实践中行政机关已经提起不少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但不论是从行政机关的视角还是法院抑或污染企业的视角来分析,赋予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都具有诸多弊端。文章认为,将来的环境公益诉讼应将原告资格赋予公民和民间非政府组织而不应赋予行政机关。
关键词:
行政机关 环境公益诉讼 弊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慧杰 贺慧春 王育才
目前,明确界定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机关和组织的范围是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和司法解释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分析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适格性问题,并建议赋予环保行政机关、检察机关、环保组织、公民个人等主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资格,从而使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诉讼主体 适格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侯丽艳 刘峻岩
我国《环境保护法》重新修订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环境保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和环境保护司法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障碍,需要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进行全面检查。扩大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范围、完善保障程序、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将成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深入推进的必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邵艳
森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环境要素,同时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种自然资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森林资源破坏问题越来越突出,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现行森林资源保护制度尚有不尽完善之处。文章在分析现有困境的基础上试图寻求新的保护机制,从公益诉讼构建角度来探讨实现国家森林资源安全的战略目标。森林资源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从司法层面来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在分析了该制度确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资源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基本框架的设想。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辉 张满洋
中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对起诉权进行了配置,形成了由环保社会组织和各级人民检察院两大类主体均有权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格局。但这一配置未将行政执法作为起诉前置程序,导致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僭越;对环保社会组织和人民检察院设置了起诉权顺位安排,导致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周期迟滞。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对中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起诉权进行重置:一方面应对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关系进行再造,适度引入行政执法前置程序;另一方面则应取消环保社会组织和人民检察院的起诉权顺位安排,二者皆可独立提起诉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