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6)
2023(2458)
2022(1915)
2021(2084)
2020(1587)
2019(3798)
2018(3960)
2017(5635)
2016(4380)
2015(5031)
2014(5207)
2013(4120)
2012(3919)
2011(3738)
2010(4063)
2009(3355)
2008(3282)
2007(3133)
2006(2871)
2005(2737)
作者
(8992)
(7351)
(7331)
(7087)
(4720)
(3548)
(3509)
(3076)
(2872)
(2765)
(2577)
(2466)
(2425)
(2382)
(2348)
(2293)
(2288)
(2288)
(2240)
(2229)
(2207)
(1936)
(1899)
(1798)
(1745)
(1721)
(1713)
(1613)
(1610)
(1585)
学科
教育(18255)
中国(8558)
管理(6741)
理论(5875)
(5705)
(5484)
经济(5477)
教学(5420)
(5206)
企业(5206)
(4192)
(3376)
(3237)
(3171)
改革(3126)
发展(3117)
思想(3046)
高等(3027)
研究(2999)
(2995)
政治(2928)
思想政治(2787)
政治教育(2787)
治教(2787)
教育改革(2773)
德育(2767)
学校(2537)
方法(2521)
技术(2460)
学法(2412)
机构
大学(53915)
学院(48633)
教育(25359)
研究(19601)
(18224)
师范(18189)
师范大学(15255)
(13261)
管理(11834)
科学(10580)
职业(10560)
(10078)
教育学(9915)
理学(9908)
理学院(9670)
经济(9543)
(9511)
技术(9464)
北京(9414)
管理学(9339)
管理学院(9203)
(9196)
研究所(8518)
中国(7865)
中心(7635)
教育学院(7269)
职业技术(7176)
(7101)
(7000)
(6259)
基金
研究(28269)
项目(27180)
科学(23012)
教育(22309)
基金(16143)
成果(15300)
社会(14985)
编号(14785)
社会科(13828)
社会科学(13825)
课题(13547)
(12868)
国家(12572)
(12485)
(12055)
(11911)
科学基金(10152)
规划(9775)
(9119)
项目编号(8858)
研究成果(8570)
(8469)
(8176)
教育部(7904)
年度(7856)
重点(7751)
(7748)
(7719)
阶段(7699)
基金项目(7590)
期刊
教育(43660)
研究(25943)
中国(20254)
(11568)
经济(11568)
职业(10378)
技术(7973)
技术教育(6763)
职业技术(6763)
职业技术教育(6763)
大学(5655)
(5590)
学报(5574)
高等(4851)
科学(4726)
成人(4635)
成人教育(4635)
(4566)
论坛(4566)
高等教育(4316)
(4026)
(3898)
职教(3564)
发展(3554)
(3554)
管理(3522)
学学(3429)
比较(3325)
图书(3153)
教研(2852)
共检索到85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尹力  
在家庭中,父母具有教育子女的自然道德基础。基于一定的信念和价值观,父母在有关子女教育方面具有总括性权能,但这种总括性权能并不意味着父母教育权就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是有限制条件和范围的。父母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合理地对子女(特别是未成年儿童)的信仰、态度、价值观、行为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施加家庭教育影响,其最高的价值标准就是看是否符合子女的最大利益。谁有权来决定某一行为或决定是否符合"儿童的最大利益",换言之,如何确保"儿童"的最大利益是"儿童本人"的,而不是"父母"的,其判断标准就在《儿童权利公约》所确立的各种权利之中。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尹力  
父母的教育权,不仅指父母在家庭中享有的对子女的教育权利,还包括父母对学校教育所享有的权利。在美国,以《亲权卡》为例,已通过实体法明确规定父母在学校教育中享有多方面的权利,主要表现为父母的学校选择权和学校教育参加权。而目前在我国,父母在学校教育中的权利和地位都不是很明确。因而,为防止“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法律规范的空洞化,关键在于:既要从观念上打破或抛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分离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应以法制度的形式建立由学生亲权者组成的父母组织,使父母通过父母组织这一合法的形式行使其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决策、管理权利。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熊和妮  
教育是劳动阶层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表明,教育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选取4位劳动阶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叙事研究的方式搜集资料。研究发现,劳动阶层"望子成龙"的教育期望对于子女的学业发展和生活机会具有特殊的教育影响。父母对子女学业、学历、职业和生活这四个方面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教育期望的四个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具有条件性、连续性和整体性意义。劳动阶层教育期望以改善基本生计为核心,能激发子女改变命运的动力,但缺乏对子女个人理想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庆华  杨航  刘方琛  李姗泽  
为系统考察父母教育期望与留守儿童学习投入的关系,以及父母教育卷入和自我教育期望在其中的双重中介作用,采用父母教育期望问卷、自我教育期望问卷、父母教育卷入问卷以及学习投入问卷,对我国河南、四川、贵州、山西等地1535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单亲外出和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知觉到的父母教育期望、自我教育期望、父母教育卷入和学习投入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单亲外出和双亲外出留守儿童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2)父母教育期望和留守儿童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父母教育卷入与自我教育期望在父母教育期望和留守儿童学习投入之间起到双重中介作用。因此,父母教育期望既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投入,又通过父母教育卷入和自我教育期望的中介作用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投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在花  
以1260名初一至高三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父母教育期望、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育投入与中学生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教育期望、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育投入与学习投入之间的相关显著;父母教育期望既直接影响中学生学习投入,还通过父母教育投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中学生学习投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凌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5的截面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了三类父母教育卷入行为:亲子沟通、父母监管、家庭学习与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之间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父子沟通、母子沟通促进了家庭学习、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的发生,母子沟通的影响更大;父母监管较大地促进了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家庭学习受到亲子沟通和父母监管的直接影响,且对学生参与产生影响,在整个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有效的家长教育参与行为并不一定是高成本的行为,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在此基础上加强孩子在学习、生活、媒介使用等方面的管理也能达成类似,甚至更好的效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昊昊  张棉好  
本文对浙江省6所中职学校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统计与回归分析,分析了父母教育卷入对中职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亲子沟通对中职生学习投入产生显著影响,且亲子沟通交流的内容越倾向于学习,对中职生学习投入的正向影响越大;父母教育监督不影响中职生学习投入程度,但有呈现负相关的趋势;父母教育期望对中职生学习投入产生显著影响,且教育期望越高,对中职生学习投入的正向影响越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冯维  于志涛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本文从四个方面概括总结了该领域内研究的新进展:(1)研究范式从亲子单向决定观向亲子系统观转变;(2)研究方法从传统单一化向现代综合化转变;(3)研究内容从单纯类型化影响研究向影响教养方式的多因素研究转变;(4)研究重心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变。并就这些转变和已有研究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前景展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振宇  张程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的数据研究暂时性城乡迁移对农村籍学龄儿童父母教育观念与行为的影响,并结合中国户籍制度探讨影响机制。文中将进城者视作处置组,未进城者视作参照组,通过泛精确匹配减少两组别个体特征变量的差异,再以IPWRA处置效应估计修正进城与否在自我选择下的内生性。研究发现:暂时性城乡迁移仅提高了父母对子女的学业关注,未改善父母对自身和对子女的教育获得期望与家庭教育支出配置,反而明显恶化了父亲的教育成就观。户籍制度下城市劳动力市场和教育资源对农村临时移民的双重限制是导致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玲晓  张丽娅  常淑敏  
本研究以490名九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学习投入量表、父母教育期望量表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其进行测查,综合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教育期望和父母教养行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期望、父母积极教养行为、父母消极教养行为和学习投入间相关均显著。(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学习投入的路径有四条: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通过父母教育期望间接影响个体的学习投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通过父母积极教养行为间接影响个体的学习投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通过父母教育期望和父母积极教养行为间接影响个体的学习投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通过父母教育期望和父母消极教养行为间接影响个体的学习投入。(3)父母教育期望和父母教养行为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习投入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晓巍  
作为"在家上学"最为普遍的国家之一,美国"在家上学"的发展全过程与相关法律议题的争论一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家上学"的支持者视教育选择权为父母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府官员则以"政府监护权"为法理依据坚持对其监管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由于双方都可以在美国社会文化及其法律背景中找到支持其基本观点的依据,美国联邦法院的法官就必须在保障"基本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等法律原则和多样的法律技术间小心地判断、评估和取舍。随着美国联邦政府、各州支持"在家上学"的立法,对"在家上学"的法律规制日趋宽松,但如何面对和处理儿童可能面临的宗教狭隘性问题、被忽视和被虐待问题以及使用公共教育资源问题仍然充满争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万莉莉  张福娟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缺陷感量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则有极其显著的消极影响。在听障初中生一些群体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作用和预测效果存在差异。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来看,父母某些消极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作用更明显。本研究还提出有关建议,为听障初中生的父母教养子女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效芳  杜秀芳  
以483名初中生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初中生学校适应现状以及父母教养行为、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①3.3%的初中生学校适应不良;女生学校适应总体状况比男生好,独生子女自我接受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农村学生在常规、自我接受水平上得分显著高于城镇的学生,初一学生在师生关系上得分最高;②父亲、母亲情感温暖与初中生的心理资本、学校适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父母亲拒绝、过度保护与初中生的心理资本、学校适应之间呈显著负相关;③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行为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雷秀雅  杨振  刘愫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父母教养效能感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影响。研究选取了生活在北京地区的9-16岁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87组(儿童+父亲和母亲)为访谈、问卷调查和观察的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效能感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成熟型、一般型和放弃型等三种类型,父母的教养效能感与患儿的康复之间具有明显的关联;父母教养效能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母亲的教养效能感一般高于父亲;受教育程度对父母教养效能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结论,高父母教养效能感是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必要条件之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孟祥红,刘玉良  
The resul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survey shows that there is difference of scale of defense mechanism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 groups and difference of teaching method between male students' parents and female students' parents. All these impact strongly the defense method of university student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