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
2023(1266)
2022(1115)
2021(1088)
2020(919)
2019(2282)
2018(2150)
2017(4117)
2016(2345)
2015(2539)
2014(2537)
2013(2544)
2012(2548)
2011(2203)
2010(2346)
2009(2191)
2008(2456)
2007(2018)
2006(1952)
2005(1848)
作者
(6880)
(5716)
(5548)
(5334)
(4165)
(2961)
(2540)
(2531)
(2418)
(2416)
(2177)
(2115)
(2045)
(2028)
(2013)
(1962)
(1941)
(1864)
(1712)
(1645)
(1566)
(1527)
(1514)
(1500)
(1467)
(1351)
(1295)
(1292)
(1260)
(1247)
学科
(12374)
经济(12360)
(9640)
(8894)
企业(8894)
管理(8327)
方法(6131)
数学(5734)
数学方法(5725)
(5255)
地方(4803)
(4634)
财务(4633)
财务管理(4633)
企业财务(4579)
(2963)
(2482)
(2480)
地方经济(2421)
业经(2078)
体制(2070)
(2032)
农业(1770)
环境(1622)
(1612)
金融(1612)
中国(1611)
市场(1575)
公司(1272)
(1271)
机构
学院(35397)
大学(34995)
管理(14291)
(13809)
经济(13626)
(12940)
理学(12304)
理学院(12155)
管理学(11983)
管理学院(11916)
研究(11260)
中国(8683)
(8459)
(8028)
科学(6789)
财经(6621)
(5950)
(5921)
(5405)
(5234)
研究所(5214)
中心(5211)
(5148)
财经大学(5022)
(4994)
浙江(4982)
业大(4764)
商学(4504)
商学院(4473)
南京(4367)
基金
项目(22045)
科学(18094)
基金(16672)
研究(15447)
(14196)
国家(14083)
科学基金(12852)
社会(10211)
(9868)
社会科(9706)
社会科学(9700)
基金项目(9250)
自然(9225)
自然科(8996)
自然科学(8993)
自然科学基金(8858)
(7856)
(7140)
资助(7060)
教育(7045)
编号(6010)
(5140)
重点(5100)
成果(4603)
人文(4483)
(4469)
(4342)
科研(4330)
教育部(4321)
课题(4293)
期刊
(16953)
经济(16953)
研究(10337)
(8317)
中国(6231)
(5961)
金融(5961)
管理(5709)
学报(5064)
科学(4442)
财经(3953)
(3806)
大学(3672)
学学(3510)
(3288)
(3151)
资源(2902)
业经(2823)
财会(2660)
技术(2330)
会计(2303)
农业(2302)
问题(2088)
教育(1998)
经济研究(1985)
现代(1906)
(1841)
经济管理(1812)
通讯(1775)
会通(1764)
共检索到55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近年来在发掘和研究贵州清水江地区出现的大量民间契约文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带"股"字样的契约和合同文书。这些契约文书与我们过去习见的存在于投资和经营中的"股"不同,范围和内容更为广泛,不仅在生产经营领域中存在,在流通和生活领域中同样存在。对这些契约文书中的"股"进行分类和研究,可以大大深化我们对"股"的认识。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奇岩  
清水江文书有关田地买卖,多涉及"田边地角"的权属交易,这是清水江文书区别于其它区域田地买卖契约的最大特色,构成混农林经济的显著特征。"田边地角"确认林地和田地的边界,是了解"林农兼作"的切入点。田主对"田边地角"一定范围内的树木和荒地享有所有权,在田地买卖中可以保留或出售。"田边地角"所涉的田地多为岭子田和山冲田,且常分布于群山环抱的林地中,因而多用于种植禾,故林间开辟田地种植禾是林间套种的特殊方式,而"田边地角"的荒地多用于种植旱禾以及培植以杉树为主的林木。"杉禾间作"是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林粮间作的主要方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海玉  向前  赵冉  
数字时代的馆藏资源组织、存储和展示面临挑战。本文基于GIS技术与方法,以清水江文书为例,通过提取清水江文书蕴含的地理信息并使其标准化,最终实现数字化的展示、利用与分析,以期呈现地方历史文献资源在关联聚类、信息自动获取与空间可视化等方面的数据化效果,为馆藏地方文献资源整合与利用服务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强  
学界对林间套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国外的研究,多数在论述农林混业时略有涉及;国内的研究,则重视现当代套种的具体做法与经验总结,囿于史料,鲜有涉及历史上中国的套种问题。幸运的是,黔东南林区山多田少的状况让林农格外关注土地利用,并以契约文书形式再现历史时期套种实态。学术界对黔东南的关注兴于“清水江文书”,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这些成果聚焦于以林契为核心的山林方面,套种问题没有得到相应重视。清代民国时期黔东南农业经营是山林经济的重要补充,已有成果忽略了林业之外,诸如借贷、农田典当、断卖等农业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本文努力深掘的方向。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述松  
结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快变量,以结构调整引导资本、劳动和技术要素进入经济活动获得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实践意义重大。500年、30万份清水江文书记录的苗木经济,给出了历史参考。清水江林粮兼作文书蕴含的经济活动,从人-地-林的规模化和时空结构,突破族内小农经济等多侧面次第展开,结构调整引导劳动、交易和生产三者耦合及其制度化,进而推动持续经济增长。文书所展示的结构调整红利四路径:规模经济;林权拆分买卖;中幼林股权在栽手、地主之间的复杂交易与重组;经济活动制度化。可为文书时间序列化、数据化研究方法所检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新民  
近年来民间文书的收集整理与利用研究成果颇为可观,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量清水江文书的系统整理与公布出版。2013年10月21至23日,假清水江流域《天柱文书》首辑22册正式出版之机,由贵州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项目"贵州清水江文书研究"项目组、天柱县人民政府、江苏宏德出版基金会、江苏人民出版社、凯里学院六家单位共同以"清水江文书与中国地方社会"为主题,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清水江学高峰论坛"。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斌  吴才茂  
明清时期,清水江流域得到了极大的开发,特别是域内木材成为"皇木"和远销省外的大宗商品,由此而引来的利益纠葛及其所引发的社会结构变动,是该区域社会变迁的核心内容。为争夺木材贸易带来的利益,锦屏"内三江"和天柱"外三江"展开了长达二百多年的争江诉讼,史称"争江案"。本文以碑刻史料为核心,通过对"当江"制度与"争江"历史的细节梳理,分析清水江流域在木材贸易兴起后,当江制度的建立及其内容,并藉此分析清水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曲折过程。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洪名勇  
以贵州清水江流域的契约为样本,对林地产权流转的主要形式、范围、价格以及林地产权流转契约的履约机制和纠纷化解机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从清水江林业契约来看,林地产权流转主要是在本地区的流转;林地产权流转形式和内容主要有林地所有权及林木所有权的整体买卖、林地使用权租赁、林地股权及林木股权买卖等,在分成租赁情况下,山主(地主)与林地佃户(栽手)之间的分成比例多为3∶2;林地流转契约的履约机制主要是基于信任的自我履约机制、基于中人的履约机制、基于担保的履约机制和基于政府的履约机制;林地产权流转纠纷解决机制可以说是一种以当事人协商解决和在寨老等参与调解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朱玉哲  严奇岩  
长久以来,贵州省清水江流域一直是全国重要的木材产地。随着近些年对清水江文书的发掘和研究,清水江下游地区悠久的木材贸易历史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清水江木材贸易缘起于宋元之际,发展于明清,繁盛于清中叶以后。其在清朝后期繁盛的原因,离不开黔东南优厚的地理自然条件、王朝势力的深入开发、贸易制度的确立,以及区域贸易网络的形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蒋德学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居住着汉、苗、布依、彝、侗、瑶、水、仡佬等十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除汉族以外,苗族是贵州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根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苗族有258.29万。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清水江流域,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榕江流域,是贵州苗族主要聚居的地方。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茂春  
清水江流域的林业发展历史悠久,当地居民依靠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严格的林业发展制度,不断推进林业保护与生产进步,实现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协调平衡,是我国林业产业建设的典型。清水江流域林业碑刻作为该流域林业保护与发展的见证,不仅承载了该流域林业开发人员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理念,还对当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备一定的生态指导价值。本文结合由严奇岩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清水江流域林业碑刻的生态文化》一书,探析清水江流域林业碑刻文化内容,思考其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清水江流域林业碑刻的生态文化》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系统研究了清水江流域林业碑刻中所体现的生态文化内容,并以生态文化学理论为指导,对林业碑刻的生态文化内容进行了细致梳理。作者搜集到近200通林业碑刻文本,对文本背后所蕴藏的生态思想、林业制度文化、林业生态行为以及生态维护诱因和社会力量等进行了解析,并基于林业碑刻文本总结得出清水江流域生态文化的形成起源与发展历程。该书阐明了清水江流域生态文化体系,为当代各项生态保护工作以及林业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龙泽江  李斌  吴才茂  
清水江木材贸易兴起于明代而繁荣于清。木材贸易促进了人工林业和林业租佃制的发展,促使了苗族农村公社的瓦解和地主制经济的发展。晚清的社会动荡为苗族地主乡绅政治地位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苗族地主乡绅凭借木材贸易积累的财富兴办团练武装,取代了土司的社会控制与基层管理职能,改变了苗族社会权力结构。木材贸易对苗族社会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宗碧  唐晓梅  
清水江流域是我国西南的重要林区。经明清以来的开发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林业及其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一是杉松种植、买卖为主的林业资源和经济传统;二是"人工育林"的种植模式;三是林粮间作和多元经营互补的生产方式;四是林木买卖的内外市场互动形成支撑的经济结构;五是林业资源的有效流转和社会中介服务的广泛形成。清水江流域传统林业模式具有生态经济性质和价值,主要表现为:一是林业经济活动具有"经济资源生态化"的特征和维持生态资源增长的机制;二是"人工育林"的种植和经营模式具有生态—经济互动的双重循环结构和功能;三是林粮间作及其蕴涵的经济补充生产方式具有生态经济的生计形态;四是林业资源要素的市场化和生态资源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桃  安艳玲  苏孝良  吴起鑫  张聪  段少琼  
以清水江流域为研究区,综合应用3S技术,基于遥感影像数据,提取研究区2002年及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基于研究区DEM数据,提取流域高程、坡度、坡向及坡位数据;通过土地利用与地形的叠加分析,获得属性数据库,采用分布指数分析了清水江流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地形特征分异。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江流域各地类在不同地形等级下分布特征明显;在2002~2013年间,各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高程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大,除个别地类外,坡度、坡向及坡位对土地利用变化均有一定的影响;流域内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待延续及加强;在高程为750~1500 m、坡度范围为<15°、缓坡区域各地类竞争激...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斌  
明清以降,清水江流域的土司宗族,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建构过程。清水江流域锦屏亮司留存的碑刻和多次编修的龙氏族谱均显示,龙氏家族在迁移与定居亮司的过程中,通过祠堂修建、族谱编修逐渐开始其宗族化运动。通过对这一宗族建构过程的细节分析发现,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宗族组织的发展,主要基于地方宗族自身的努力,这一发展过程既反映了清水江流域宗族建构的类型,也显示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宗族组织的建构历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