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9)
2023(800)
2022(669)
2021(673)
2020(579)
2019(1435)
2018(1511)
2017(2803)
2016(1643)
2015(1981)
2014(1888)
2013(1943)
2012(1890)
2011(1738)
2010(1747)
2009(1637)
2008(1543)
2007(1364)
2006(1357)
2005(1292)
作者
(4503)
(4038)
(3916)
(3661)
(2689)
(1939)
(1740)
(1606)
(1564)
(1529)
(1457)
(1368)
(1324)
(1319)
(1290)
(1250)
(1225)
(1214)
(1159)
(1111)
(1108)
(1013)
(979)
(967)
(963)
(935)
(899)
(896)
(863)
(850)
学科
(7633)
经济(7624)
(7455)
(7033)
农业(5741)
管理(3077)
地方(2916)
人口(2666)
(2485)
劳动(2484)
动力(2351)
农业劳动(2346)
劳动力(2346)
农业人口(2299)
收入(2291)
(2137)
企业(2137)
分配(2101)
中国(2068)
(2035)
方法(1865)
(1752)
业经(1671)
(1600)
数学(1552)
数学方法(1534)
(1484)
地方经济(1278)
财政(1248)
联合(1191)
机构
学院(23653)
大学(22987)
管理(8839)
(8779)
经济(8614)
研究(8187)
(7516)
理学(7451)
理学院(7358)
管理学(7242)
管理学院(7191)
(6144)
中国(5852)
科学(4918)
(4788)
农业(4404)
(4370)
(4248)
(4187)
中心(4079)
业大(4046)
(3748)
研究所(3747)
师范(3723)
(3697)
财经(3145)
师范大学(2866)
农业大学(2851)
(2728)
(2657)
基金
项目(15428)
科学(12196)
研究(12053)
基金(10996)
(9242)
国家(9143)
科学基金(7821)
社会(7735)
社会科(7199)
社会科学(7196)
(6720)
基金项目(6068)
编号(5402)
教育(5241)
(5240)
成果(4812)
自然(4751)
自然科(4621)
自然科学(4619)
自然科学基金(4522)
资助(4307)
(4104)
(3614)
课题(3610)
(3358)
重点(3217)
(3140)
(3065)
国家社会(3034)
社科(3021)
期刊
(13246)
经济(13246)
研究(7615)
(7254)
中国(6154)
农业(4570)
学报(4051)
科学(3832)
大学(3076)
业经(3064)
(3002)
学学(2861)
教育(2766)
管理(2686)
(2348)
金融(2348)
农村(2104)
(2104)
问题(2072)
技术(2015)
农业经济(1984)
图书(1778)
(1738)
(1711)
财经(1652)
农村经济(1525)
社会(1503)
经济问题(1473)
(1347)
经济研究(1328)
共检索到38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蒋德学  
清代是贵州人口发展的重要时期。贵州人口由清初的六十余万发展到清末的八百七十余万,增长了近十四倍,而同期全国人口从五千多万增至清末的四亿,仅增长七倍左右。贵州同期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其中移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本文试图探讨清代贵州的移民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常兴  张小明  秦敏  
由于外来移民的大量迁入,清代陕南地区的许多山区得到广泛开垦,耕地面积大为增加,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经济开发的速度明显加快,客观上促进了陕南移民迁入区的经济发展。但由于移民人口的过度增加和大规模的掠夺性开发,大肆毁林开荒,盲目扩大耕地面积,致使陕南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从而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葛继勇  
东渡日本的古代大陆移民 ,不仅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也为日本神道教的成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神社是日本神道信仰的凝聚物 ,它扎根于日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生活基层。文章认为 :“神社”一词源于中国 ,大陆移民参与了神社的建造 ,并把祖神置于神社中进行祭祀 ,其信仰礼仪、建筑式样及祭祀的神灵与中国具有渊源关系 ;神道教是在不断地吸收、改造外来文化 (特别是中国文化 )的过程中 ,充实、发展而成的“杂种性”的宗教信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康宁  
本文通过紫云县环境移民样区的研究,指出了环境移民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喀斯特地区要立足开发式扶贫,建全“造血”功能,实行合理的土地利用,走生态农业的道路,确保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等对策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锡广  申鹏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理论,选择相关指标测度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等生计资本。通过调查数据分析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资本现状,研究表明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资本值为0.539,说明移民生计具有不可持续特征,需要围绕生计资本内涵培养移民可持续生计的累积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琛  顾雪莲  刘艳梅  
贵州省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集中,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恢复生态和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文章以贵州省省级示范点之一的湄潭县永兴镇作为研究案例,将"生态"和"脱贫"作为双重目标,分析该镇在生态移民过程中的实施策略和经验,并从迁出地生态修复、稳定安置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三方面总结其生态移民模式,以期为贵州及全国其他城镇的生态移民提供借鉴。最后从优势产业发展、民族文化适应性、移民内生动力、移民稳定转型等方面提出更进一步的思考。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正刚  
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土旷人稀”,清初统治者面对战后“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的四川,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垦荒措施,积极鼓励各省民人入川落籍垦荒,于是出现了清初近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这次移民运动除湖广省外,还包括广东、福建、江西、陕西、贵州、安徽、山西等十数省份。就移民数量而言,广东移民人数仅次于占首位的湖广省,如金堂县,楚省籍约占37%,粤省籍约占28%,闽籍占15%,其余各省籍共占20%。广东移民人数在某些州县甚至超过湖广省,如简阳县的粤省籍占49.5%,而湖广省却为31.9%。清人彭遵泗对乾隆18至20年入川移民数统计结果为:南、湖北4463户,广东1279户,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正刚  
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屡遭战乱,造成人口大量下降,社会经济处于瘫痪之中,史称“蜀省荐罹惨劫之后,民无遗类,地尽抛荒”。清末和民国年间编修的四川各地方志书在《户口卷》内,绝大部分均有“靡有孑遗”之记录。这虽属夸张之辞,但至少反映了清初四川土旷人稀之事实。面对四川“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的凋零状况,统治者及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垦荒措施,积极鼓励各省人民入川落籍垦荒,于是出现了清前期近百年的“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移民运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正刚  
清代四川的福建移民经济活动刘正刚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土旷人稀”,清初统治者面对战后四川“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①的荒凉残破局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垦荒措施,极力鼓励各省民人入川落籍垦荒,于是出现了清前期近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这次...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建辉  周慧慧  
影响族群关系的因素是多元且复杂的,因时代背景不同,决定族群关系走向的力量也有所差异。清代台湾埔里盆地的族群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动,人口迁移、土地资源竞争成为影响这一时期族群关系的主要力量。埔里盆地的先住民为埔、眉二番社。清中期,平埔族群开始迁入,形成多族群杂居共垦的局面。之后,平埔族群不断蚕食先住民的土地资源,导致其生存空间严重压缩,最终难逃被同化或他徙的命运。清末实施"开山抚番"政策,吸引汉人大规模进入盆地开垦,平埔族群逐渐失去其优势地位,并开始走向汉化,从而深刻地改变了此后当地族群关系的格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海燕  王永平  
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的理论框架,利用贵州省城镇安置模式下生态移民户的微观数据,运用模糊评价法,分析生态移民搬迁前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搬迁后,移民户的可行能力整体提升,可行能力隶属度从搬迁前的0.479上升到搬迁后的0.590。经济收入、物质条件、居住环境、社会机会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社交网络功能小幅度削弱。安置点转换下,搬迁后所有安置点移民户的可行能力提升,物质条件和社会机会功能改善,但其它三类功能性活动均有不同数目安置点移民户的整体状况变差。家庭平均受教育年限、劳动力数量和平均年龄转换下所有区段移民户的可行能力均高于搬迁前,而健康状况转换下"很不好"和"不太好"区段的移民户可行能力下降,各家庭特征因素转换下每一区段移民户的功能性活动改善状况呈现较大差异。因此,为增强生态移民的可行能力,提出以促进就业为核心多渠道增加移民收入、加强对移民的教育培训和医疗卫生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和实施差异化的精准扶持政策、帮助移民重构社交网络等政策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林文  
贵州在明代建省后,学校教育开始在少数民族上层普及,但未能普及到一般的少数民族下层。清代改土归流后,在加强武力统治的同时,积极发展文教事业,先后在苗、布依、水、侗等民族地区建立了书院、社学、义学,为贵州少数民族带来了学校教育。清代贵州学校教育为少数民族培养了地方精英,为地方少数民族参与国家建设和普及汉文化提供了平台,也为其后贵州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侃  董丽琼  
雍正、乾隆年间,以胡焯猷为首的汀州籍客家移民在淡水河流域开展垦殖活动。现存于世的文书档案显示,他们面对"边疆社会"的潜在风险采取了有效的生存策略,主要依靠从原籍带来合股经营等方式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应对垦殖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他们超越族群、地域、血缘的限制,与其他社会群体产生多元的文化互动,共同构建如书院、庙宇、家族等经济—文化共同体,形成了社会合成机制,在不同的历史情势中转化出不同的社会身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江  欧阳自远  程鸿德  林庆华  
由于环境恶化,部分区域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人口迁移类型——环境移民。环境移民是人口增长与环境容量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本文对环境移民的概念、要素和实质作了初步的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