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777)
2022(1563)
2021(1620)
2020(1382)
2019(3074)
2018(3196)
2017(5646)
2016(3403)
2015(4064)
2014(4134)
2013(4065)
2012(4097)
2011(3677)
2010(3907)
2009(3822)
2008(4144)
2007(4049)
2006(3715)
2005(3417)
2004(3061)
作者
(11675)
(9828)
(9678)
(9204)
(6260)
(4847)
(4354)
(3850)
(3797)
(3688)
(3407)
(3306)
(3211)
(3178)
(3139)
(3023)
(2980)
(2913)
(2869)
(2840)
(2656)
(2490)
(2425)
(2308)
(2222)
(2202)
(2200)
(2186)
(2101)
(2036)
学科
(12687)
经济(12666)
管理(10906)
(8515)
(7542)
企业(7542)
(5371)
方法(4825)
(4482)
中国(3608)
(3589)
(3558)
数学(3550)
数学方法(3396)
(3332)
理论(3285)
业经(2790)
(2766)
金融(2766)
(2665)
贸易(2662)
(2588)
(2568)
银行(2557)
教育(2485)
(2437)
(2250)
(2171)
(2147)
(2145)
机构
大学(55194)
学院(53412)
研究(18999)
(16425)
管理(15973)
经济(15863)
中国(15683)
科学(13352)
(12923)
理学(12758)
理学院(12548)
管理学(12081)
管理学院(11984)
(11027)
(11025)
(9674)
研究所(9615)
(9420)
中心(8908)
农业(8798)
业大(8745)
北京(8395)
(7884)
师范(7777)
(7738)
(7672)
财经(6979)
(6799)
技术(6657)
(6175)
基金
项目(29632)
科学(21590)
基金(20126)
研究(20112)
(18368)
国家(18191)
科学基金(14387)
(11308)
社会(11127)
社会科(10369)
社会科学(10364)
基金项目(10069)
自然(9894)
(9869)
自然科(9668)
自然科学(9664)
自然科学基金(9480)
教育(9397)
资助(9119)
编号(8281)
成果(8185)
重点(6755)
课题(6153)
(6152)
计划(5919)
科研(5682)
(5618)
科技(5478)
大学(5476)
(5342)
期刊
(24291)
经济(24291)
研究(16988)
中国(14209)
学报(12827)
(10955)
科学(9927)
大学(9494)
学学(8844)
(8478)
教育(8178)
管理(7196)
农业(7155)
(5894)
金融(5894)
技术(4641)
财经(4371)
图书(4073)
(3886)
(3767)
(3720)
(3475)
业大(3463)
国际(3415)
业经(3312)
问题(3034)
书馆(3008)
图书馆(3008)
经济研究(2937)
农业大学(2829)
共检索到92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哲伟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普遍采用的最新原则, 对于传统法律适用原则的不足之处起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作用。然而, 各国适用该原则在具体确定最密切联系地时采用了不同方法。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也规定了这一原则, 但针对我国的司法实践,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具体适用应明确规范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洪贺  王群  
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当代国际私法所确立的一种重要理论,自创立以来,以其稳定性和灵活性兼具的优势受到国际私法学者的普遍认同,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诸多领域,特别在涉外合同关系中成为解决合同法律适用的主要规则。我国的最新立法也逐渐顺应了这一趋势。本文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视角,从探究该原则的产生入手,对最密切联系原则进行利弊分析,并结合我国最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在该原则下完善我国在涉外合同领域法律适用的相关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惟毅  
最密切联系原则改变了传统冲突规范在法律选择方法上存在的僵硬、呆板、固定化和程式化的弊病,具有灵活性和公正性的优点,现在已经成为涉外合同法律选择领域的一项普遍性指导原则。我国原《涉外经济合同法》第五条和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采纳了最密切联系原则,并以特征性履行原则对其具体化,同时又辅以例外条款,吸收了世界上国际私法立法的最新成果。但与此同时,上述规定也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由于原《涉外经济合同法》已随着统一《合同法》的生效而被废止,1987年《解答》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使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选择领域产生了真空,本文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并完善我国的涉外合同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鲁礼洗  
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经济立法、司法中的运用鲁礼洗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补充已成为普遍的国际实践。它的运用避免了传统冲突法中往往对每种法律关系只规定一个固定连结因素去指引准据法的弊端,使法院有了根据具体情况适应法律的灵活性。这个原则的连...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夏雨  
伴随旅游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涉外旅游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成为我国国际私法领域中需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比较中外法律适用规则的立法技术,从立法目的如何实现的角度指出我国现有规则的局限;同时,以涉外旅游合同的特殊性为基点,分析现有规则的契合性,得出我国已有涉外消费者合同法律适用规则不足以解决涉外旅游合同争议的结论。研究认为,应专门立法,采用惯常意义上的意思自治原则;发挥经常居住所法的正向价值并吸收最密切联系原则补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洪贺  
当今国际经济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今后我国跨国民商事交往活动必将越发频繁,涉外合同范畴内的法律适用问题更加凸显。我国201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1月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文章通过分析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方面现状,深度挖掘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解决涉外合同纠纷,使我国更好地融入国际大环境的竞争与合作中具有紧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沛民  
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当前正值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内涵式发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是今后高等教育工作的着力点。而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领导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意识,始终保持与广大师生的血肉联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廖成林  
密切联系群众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要密切联系 群众,必须在群众理念上与时俱进;在思想行动上践行“两个务必”;在联 系群众方法上按“三个实”办事;在联系群众途径上做好信访工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都本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人民法院涉外民商事审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建立适应WTO规则的涉外民商事审判制度,包括:建立适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审判运行机制;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增强审判工作透明度;准确适用法律,确保案件裁判的统一性;提高法官队伍素质,实现涉外审判专业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丽珍  
消费者权益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理念,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强化了这一观念,涉外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亦应体现这一共识。我国关于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虽然通过消费者经常居所地的引入、消费者单方意思自治,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精神,但是对消费者单方选法的限制以及对消费者非理性选法行为补救的缺失并不能完全实现对消费者一方的政策倾斜,而强制性规则是对该缺憾的弥补之道,强制性规则亟需被切实引入到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中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肖永平   胡学栋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指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的卖方和买方就货物出入国境交易而达成的一致协议。在我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涉外经济合同的一种,其法律适用原则上是根据《涉外经济合同法》第5、6条、《民法通则》第145条的规定。我国《涉外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基思·克拉克  琼·凯鹤丽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罗芳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有利于一方规则、单方意思自治规则以及弱方属人法规则彰显了弱者利益保护原则。学者对三类弱者利益保护规则的保护对象、保护手段及保护力度提出了诸多质疑。有的观点颇具合理性,也有的观点可待商榷。弱者利益保护原则无疑应当作为国际私法立法的基本原则,但无须在法条中专门作出明文规定,在具体的法律适用规则设计中充分贯彻该原则,即是对这一原则的最好遵循。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晓梅  
概括了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概念和特征,详细地分析了其法律关系和法律适用问题,逐层梳理了合同中的多重法律关系,并列举了法律适用方面的相关问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涛  
涉外民事交往中,物权法定原则要求物权必须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律,不得由当事人约定准据法。然而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7条规定,动产物权可以由当事人协议选择准据法。这种不加任何限制的意思自治原则违背了我国《物权法》上所规定的物权法定原则。这不仅与国外立法和司法实践所体现出来的趋势相背离,也不利于维护我国涉外民事交往中当事人的交易安全和国家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