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44)
- 2023(3297)
- 2022(2604)
- 2021(2301)
- 2020(1760)
- 2019(3630)
- 2018(3266)
- 2017(6457)
- 2016(3268)
- 2015(3448)
- 2014(3435)
- 2013(3187)
- 2012(3026)
- 2011(2790)
- 2010(2752)
- 2009(2519)
- 2008(2548)
- 2007(2281)
- 2006(2107)
- 2005(1984)
- 学科
- 济(18970)
- 经济(18959)
- 管理(10287)
- 地方(8437)
- 业(7891)
- 企(6272)
- 企业(6272)
- 地方经济(6054)
- 方法(5364)
- 农(4832)
- 数学(4550)
- 数学方法(4526)
- 中国(4271)
- 业经(4209)
- 环境(3785)
- 制(3454)
- 财(3135)
- 学(3062)
- 体(3042)
- 和(2889)
- 划(2735)
- 农业(2714)
- 域(2712)
- 区域(2708)
- 体制(2438)
- 工作(2384)
- 发(2381)
- 融(2359)
- 金融(2358)
- 产业(2182)
- 机构
- 学院(50430)
- 大学(48390)
- 济(19847)
- 经济(19428)
- 管理(18536)
- 研究(17626)
- 理学(16080)
- 理学院(15851)
- 管理学(15630)
- 管理学院(15523)
- 中国(12821)
- 科学(10800)
- 京(10142)
- 财(9212)
- 所(8390)
- 中心(7917)
- 范(7871)
- 师范(7839)
- 研究所(7676)
- 江(7610)
- 财经(7448)
- 院(6825)
- 经(6643)
- 州(6522)
- 师范大学(6364)
- 农(6283)
- 经济学(6251)
- 北京(6169)
- 业大(5840)
- 经济学院(5616)
- 基金
- 项目(35526)
- 科学(29179)
- 研究(27469)
- 基金(25603)
- 家(22340)
- 国家(22164)
- 科学基金(19244)
- 社会(18880)
- 社会科(17901)
- 社会科学(17894)
- 省(14566)
- 基金项目(13596)
- 划(12058)
- 教育(11962)
- 编号(11264)
- 自然(11085)
- 自然科(10780)
- 自然科学(10778)
- 自然科学基金(10556)
- 资助(9118)
- 发(8920)
- 成果(8642)
- 重点(8604)
- 国家社会(8083)
- 课题(8027)
- 部(7628)
- 发展(7502)
- 创(7496)
- 展(7390)
- 创新(7115)
共检索到72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卢昌崇
试论流通领域的假冒伪劣治理卢昌崇近期,商品流通领域治理假冒伪劣行为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如经营者纷纷作出承诺若发现假货自愿提供数倍赔偿并自愿接受行政部门处罚,去冬今春掀起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至于个中的道理很多人并不甚了然,甚至出现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昌崇 王询
推出标识是流通领域治理假冒伪劣的有效途径卢昌崇,王询近期,商品流通领域为治理假冒伪劣推出了一些新手段,如经营者纷纷做出承诺若发现假货自愿提供数倍赔偿并自愿接受行政部门处罚,去冬今春掀起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至于其中的道理很多人并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海 邢明军
日益泛滥的假冒伪劣不但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迫切需要有效治理。假冒伪劣产生的经济学原因,不外乎生产者、消费者、市场调节者以及外部的技术环境等因素。为了从根本上杜绝和治理假冒伪劣行为,应采取分类治理的方式,以建立各类产品科学的标准为基础,强化假冒伪劣治理与政府绩效考核的关系,加强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合作。
关键词:
假冒伪劣 市场需求 政府治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为贯彻落实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及全国商务系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商贸流通领域市场秩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在军
农村假冒伪劣市场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即"次级产品市场化"的日常消费品与信息严重不对称生产资料市场并存。信息对称的农村日常消费品假冒伪劣盛行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在有限的可支配收入约束下追求低价偏好的结果。以农资为主体的中间产品假冒伪劣泛滥,则主要是由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农民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本文针对农村假冒伪劣的二元结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思路,并特别强调农村假冒伪劣治理不能简单以成本收益论,国家对农村假冒伪劣治理政策上应有所倾斜。
关键词:
农村 假冒伪劣 二元结构 治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涛
对假冒伪劣的治理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中一个令人关切的问题。假冒伪劣商品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社会经济肌体上的毒瘤。本文通过构造博弈模型,分析了其存在根源,进而得出从多方面综合整治的对策。
关键词:
假冒伪劣 博弈模型 存在根源 治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曾坤生 易红玲
一、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主要特点我国消费市场的假冒伪劣商品,是在近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大背景下逐步开始泛滥的。对这种不良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下一些主要特点:1.假冒伪劣商品的品种已从一般的物质消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理智
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已成为中国当今市场经济运作中一大公害。对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弄清其成因和治理途径,以便保障市场经济的良好运作和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并使以市场取向为特征的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在军
农村日常消费品假冒伪劣的基本特征是农民知假买假,而不是信息不对称,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可支配收入极为有限的结果。有鉴于此,农村消费品市场治理的基本对策应是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毅
基本竞争模型完全信息的假设与现实相悖:由于信息的真伪难辨;信息收集需要成本;消费者能够记忆并回想的信息有限;消费者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有限以及信息市场不完善等原因,致使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信息有限的结果是市场稀薄和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消费者可以借助担保、信誉、专家、标准以及价格制度等方法去识别假冒伪劣商品。
关键词:
假冒伪劣商品 有限信息 逆向选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叶霞
试析假冒伪劣商品的成因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叶霞在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出现了商品生产蓬勃发展、市场经济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这确实令人欢欣鼓舞。但是另一方面假冒伪劣商品的无孔不入和大肆泛滥,又确实令人愤恨与不安。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夏兴园 萧文海
我国每年都有全国性的打击假冒伪劣行动 ,可是假冒伪劣仍然持续猖獗。其深层原因在于价格无法反映质量 ,只要价格还取决于产品质量以外的市场与非市场因素 ,高价会诱发假冒伪劣行为。假冒伪劣会减少市场需求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产权缺陷、地方保护主义等 ,这种效应被高利对假冒伪劣的促进作用抵消了。治理假冒伪劣必须从健全规则、稳定预期、调整结构、规范企业行为与规范政府行为等方面综合整治。
关键词:
市场秩序 假冒伪劣 政府调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强国 李秉龙
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不仅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极大地增加了市场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对于问题背后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理论界的分析见仁见智。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运用双价二手车模型对此加以分析,以期找出问题的症结,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假冒伪劣市场 双价二手车模型 经济学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金昌
一、假冒伪劣商品统计的意义。近儿年来,在我国商品经济逐步发展、商品市场不断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假冒伪劣商品大量充斥市场。据报道,1991年我国商品平均合格率仅达59.46%,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000亿元,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严重阻碍了我国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在党和政府下决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今天,在统计上对其加以反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假冒伪劣商品是指在市场上出售的无商标、无厂家、无生产许可证、无合格证、无生产日期、无中文名称的商品,以及那些假冒商标、以次充好、名实不符的商品。这些商品都属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吴裕舜 魏继武 葛丹 陈大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