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8)
- 2023(11525)
- 2022(10043)
- 2021(9376)
- 2020(7800)
- 2019(17893)
- 2018(17874)
- 2017(34639)
- 2016(18618)
- 2015(21008)
- 2014(21109)
- 2013(21028)
- 2012(19354)
- 2011(17663)
- 2010(17753)
- 2009(16289)
- 2008(15653)
- 2007(13652)
- 2006(12151)
- 2005(10755)
- 学科
- 济(95044)
- 经济(94957)
- 管理(52826)
- 业(47472)
- 企(39514)
- 企业(39514)
- 方法(37574)
- 数学(32514)
- 数学方法(32203)
- 中国(22150)
- 地方(22000)
- 学(21180)
- 农(19538)
- 业经(18549)
- 财(17348)
- 地方经济(14052)
- 理论(13932)
- 农业(13492)
- 和(13467)
- 制(13233)
- 环境(13098)
- 贸(12450)
- 贸易(12442)
- 易(11941)
- 融(11324)
- 金融(11323)
- 技术(11056)
- 银(10943)
- 银行(10907)
- 教育(10798)
- 机构
- 大学(276572)
- 学院(272624)
- 济(115958)
- 经济(113538)
- 管理(109333)
- 理学(94648)
- 研究(94444)
- 理学院(93574)
- 管理学(92090)
- 管理学院(91584)
- 中国(67505)
- 京(58807)
- 科学(57529)
- 财(49994)
- 所(47565)
- 研究所(43352)
- 中心(41110)
- 财经(40704)
- 农(39348)
- 业大(38594)
- 江(38579)
- 北京(37547)
- 范(37113)
- 经(36884)
- 师范(36828)
- 经济学(35477)
- 院(33709)
- 州(31640)
- 经济学院(31622)
- 农业(30592)
- 基金
- 项目(185160)
- 科学(145532)
- 研究(136816)
- 基金(134439)
- 家(116137)
- 国家(115181)
- 科学基金(99064)
- 社会(86897)
- 社会科(82264)
- 社会科学(82241)
- 基金项目(71578)
- 省(71293)
- 自然(63426)
- 教育(61987)
- 自然科(61894)
- 自然科学(61883)
- 自然科学基金(60760)
- 划(59747)
- 编号(55605)
- 资助(55480)
- 成果(45469)
- 重点(40844)
- 部(40781)
- 发(39888)
- 课题(37937)
- 创(37777)
- 国家社会(35513)
- 教育部(35342)
- 创新(35226)
- 大学(34843)
- 期刊
- 济(131545)
- 经济(131545)
- 研究(86700)
- 中国(47393)
- 学报(41497)
- 管理(40570)
- 科学(39546)
- 财(36107)
- 农(35470)
- 大学(31260)
- 教育(29272)
- 学学(29267)
- 农业(24885)
- 技术(23887)
- 经济研究(21575)
- 融(21310)
- 金融(21310)
- 财经(20536)
- 业经(19293)
- 经(17531)
- 问题(16846)
- 图书(15549)
- 技术经济(14928)
- 理论(14075)
- 实践(12727)
- 践(12727)
- 现代(12631)
- 科技(12599)
- 业(11897)
- 商业(11826)
共检索到400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聪
中国应当警惕现代化和城市化中随着资本的单极化而出现的农村、农民和流动人口的边缘化。对流动人口的日常生活实践的关注,既是推进研究的需要,更可以从这里找到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
现代化 流动人口 经济理性 生存理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姚华松 许学强 薛德升
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于流动人口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通过对近20年中国流动人口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将中国流动人口研究的重点归纳为以下8个方面:流动人口概念体系、人口迁移的动机、人口迁移的障碍因素、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生存的资本、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影响、全国或区域层面的流动人口实证研究、流动人口管理的研究以及流动人口的空间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中国流动人口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户籍制度 研究进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雯 徐长乐
本文在对上海流动人口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时期流动人口研究管理的新特征 ,探讨了研究重点和管理的框架模式
关键词:
经济发展稳定期 流动人口 上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段成荣 朱富言
"以房管人"作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在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提高流动人口生活质量、调控城市流动人口规模等方面,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目前北京市房屋出租和流动人口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将阻碍"以房管人"的有效实施。通过改善流动人口的生活条件,引导流动人口从无序流动变为有序流动,最终形成流动人口的理性流动,既保证流动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又能有效调控首都流动人口规模。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房屋 以房管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展新 杨思思
流动人口研究在发展中呈现出研究设计的多样性。文章首先辨析流动人口研究中流动人口、农民工、外来人口的定义和三者之间关联,对人口普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和汇总数据在流动人口研究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按照研究对象、数据选择、研究性质和研究成果,对已有文献的不同研究议题进行归类综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设计多样化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农民工 外来人口 数据类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艺
文章基于学者们对流动人口管理与治理研究的基础,厘清并梳理其中的研究脉络,对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的政策、管理模式、社区治理变迁作了一个简要的研究回溯,分析在管理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发现社会权利逐渐成为考察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视角。以上,为转型期治理现代化研究的推进提供一定的线索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区治理 管理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快速城市化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是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流动人口的产生和存在,对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流动性强,广大流动人口的工作及住宿经常变换,对于这些流动人口的信息难以跟踪掌握,也难以有效管理。这样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另一方面,也无法为流动人口提供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因此,需要对流动人口的现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锟澎 刘雪晴
利用2017—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和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数,研究数字经济是否提升城市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城市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提高城市的宜居宜业能力是数字经济吸引流动人口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在城市层面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提高了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力,并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流动时间更久、流动范围更大、高学历、从事技术型岗位以及从事高技术行业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正向影响更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齐明珠 王亚
文章利用2015和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流动人口内部结构性分化特征,从公共服务获得度、经济地位和社会声望3个维度构建社会经济分层框架,并结合2019年北京市调研数据,分析中国流动人口分层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及演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国流动人口社会经济分层体系中,公共服务获得度的影响最大,而以往研究中常用的职业声望差异较小。(2)中国流动人口按资本、专业、蓝领、弱势四组分层,呈现两端收缩、重心偏下的结构,中层及以上发育不足,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其演进提升。(3)流动人口分层结构处于上移的趋势中。(4)城—城流动人口的分层结构更优,但未形成"橄榄"形,在"本地化"工作中需要"分层推进,分类指导"。(5)教育是造成分层差异的根本原因,提升教育水平是未来形成健康稳定分层结构的基础。文章提出完善社会培训体系、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等促进流动人口人力资本优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智勇
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是制定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中国目前面临中等收入阶段需要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数据和地市级统计数据,采用2SLS回归分析法,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并且相互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当。流动人口每增加1%,将会使区域GDP提高0.54%。在金融危机之后,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沿海地区加工企业也逐渐向内陆转移,因而中西部地区将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区域,而流动人口的增加也会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经济发展 地级市区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勋
人口流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80年代后期,我区形成了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两大类。这一客观人口环境的出现及其发展,要求计划生育工作必须打破区界、市界和省界,冲破对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老格局,改变单一抓户籍人口生育的旧模式,由原来只抓户籍人口的行政区划的封闭型管理,转变为对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一起抓的开放型管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奎臣 孙波 李勇杰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成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市民化教育从影响流动人口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政策制度建构能力和与城市居民相互接纳等方面,对其社会融入过程发挥着基础功能。因此应实现以社会融入为目标的流动人口教育公共服务政策转型,发展服务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多层次市民化教育体系,实施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全方位市民化教育。
关键词:
城镇化 流动人口 市民化教育 社会融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健 李林
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民工,研究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更加彰显"经济正义",同时户籍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国情。因此,在研究完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财政政策问题时,肯定不能照搬照套西方经济学,需要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指导。本文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进而界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一是追求人类的经济正义;二是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三是重视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在此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流动人口的新特征,得出在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实施的背景下,公共服务的目标应该更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流动人口 公共服务 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健 李林
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民工,研究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更加彰显"经济正义",同时户籍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国情。因此,在研究完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财政政策问题时,肯定不能照搬照套西方经济学,需要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指导。本文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进而界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一是追求人类的经济正义;二是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三是重视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在此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流动人口的新特征,得出在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实施的背景下,公共服务的目标应该更加追求精准化,而不是简单的均等化的结论。最后,分别从资金供给侧、资本供给侧、人才供给侧、公共服务供给侧、政府供给侧和市场供给侧六个角度,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反思精神去剖析促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精准化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流动人口 公共服务 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乐东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规模空前的人口流动,人口流动统计必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引起人们对人口流动概念理解的歧义,从而出现社会上和学术界对相关概念和指标使用的混乱。笔者根据中国的国情,从统计学的角度对与流动人口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的人口流动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科学适用的流动人口统计指标体系,以期解决当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人口流动 流动人口 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