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0)
2023(9552)
2022(7905)
2021(7142)
2020(6064)
2019(13265)
2018(13074)
2017(25147)
2016(13522)
2015(14882)
2014(14385)
2013(14072)
2012(12512)
2011(10767)
2010(11259)
2009(11121)
2008(11233)
2007(10305)
2006(9365)
2005(8999)
作者
(36545)
(30388)
(30039)
(28451)
(19509)
(14353)
(13628)
(11521)
(11269)
(11101)
(10183)
(10180)
(9789)
(9397)
(9309)
(9120)
(9097)
(8877)
(8841)
(8518)
(7488)
(7413)
(7254)
(7075)
(6992)
(6798)
(6701)
(6574)
(5991)
(5953)
学科
(75839)
(71479)
企业(71479)
管理(59718)
(57795)
经济(57707)
业经(26616)
(24041)
(22922)
方法(21738)
(19253)
财务(19229)
财务管理(19208)
企业财务(18065)
农业(16749)
技术(15777)
(14976)
中国(13992)
数学(13796)
(13697)
数学方法(13599)
理论(13086)
(12750)
(12134)
企业经济(12064)
(11472)
经营(11289)
(10613)
贸易(10607)
技术管理(10412)
机构
学院(195336)
大学(185298)
(81044)
经济(79497)
管理(79349)
理学(66655)
理学院(66103)
管理学(65287)
管理学院(64926)
研究(55724)
中国(48551)
(42090)
(38002)
财经(32202)
(32126)
科学(30946)
(29783)
(28828)
(27622)
中心(26482)
(25760)
业大(24373)
北京(23855)
研究所(23811)
经济学(23312)
商学(23269)
财经大学(23123)
商学院(23050)
农业(22930)
(22648)
基金
项目(116010)
科学(93314)
研究(91521)
基金(83487)
(69747)
国家(68998)
科学基金(61866)
社会(59088)
社会科(55954)
社会科学(55940)
(47988)
基金项目(43630)
教育(41172)
编号(38602)
自然(37953)
(37537)
自然科(37112)
自然科学(37106)
自然科学基金(36482)
资助(33278)
成果(30734)
(30611)
(28070)
课题(26018)
(25517)
重点(25423)
(25241)
创新(25167)
(25024)
项目编号(24329)
期刊
(103484)
经济(103484)
研究(59930)
(38230)
中国(37909)
管理(35886)
(30455)
科学(22610)
业经(21368)
学报(21258)
(21188)
金融(21188)
农业(20739)
教育(19807)
技术(19483)
大学(17307)
财经(16878)
学学(16377)
经济研究(15549)
(14630)
问题(12996)
(12733)
财会(12398)
技术经济(11987)
(10961)
现代(10942)
商业(10847)
会计(10683)
世界(9837)
经济管理(9155)
共检索到306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锐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问题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法理学问题。学者们大多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条件式的,其前件由"行为模式"构成,后件由"后果模式"充当。但其实,法律规范的结构不只是假言式的,而且包括全称式,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明确规定义务或授予权利的全称规范,二是规定因违反前述义务或侵犯前述权利而产生相应法律后果的条件式规范,故其逻辑形式通常表现为"全称+假言"形式。由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问题衍生了一系列元理论问题,如法律规范是否具有真假值?规范逻辑是否可能?等等。为避免上述元理论的困扰,最好以"法律规范命题的逻辑结构"替代"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通过分析法律规范命题的逻辑结构,又发现:"法不禁止便允许"、"凡应当的都是可能的"等法谚并非总是正确的。这说明,封闭、静态、形式化的规范逻辑系统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法律规范体系的某些特点,但它与开放、动态、现实性的法律规范体系之间仍有较大差异。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风  陈建东  
日美企业兼并的政策持和法律制之比较周风,陈建东企业兼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一方面,兼并对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优化有限资源的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形成规模经济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应予以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兼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建坤  段仁元  
从法律角度看 ,企业兼并是作为平等民事主体的企业为优化资源配置 ,增强竞争能力 ,通过现金购买、承担债务或吸收股份等方式 ,有偿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 ,并使后者的主体资格归于消灭的一种民事行为。企业兼并不是企业的一种孤立行为 ,它离不开必要的外部条件的支持。在政府对企业兼并的监控中 ,要正确处理企业兼并与反垄断之间的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晓红  
企业兼并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在我国,企业兼并在实践中早已出现,且发展迅速,但理论和立法研究较迟,因而研究西方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向成熟的企业兼并立法与实践并加以借鉴,对完善我国企业兼并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韩灵丽  
企业收购与兼并的法律分析韩灵丽产权流动,资产重组是盘活资产存量并使之保值、增值的重要条件,而企业的收购与兼并则是实现产权流动,资产重组最常见的两种方式。在中国,企业兼并活动始发于i984年,河北保定市锅炉厂以承担42万元债务的形式兼并了保定市风机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震伟  
长期以来,在“左”倾思想的桎梏下,我们一直把企业兼并作为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加以研究,认为“大鱼吃小鱼”是资本主义竞争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84年以来,企业兼并开始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出现,并有很大的发展,显示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强大生命力。企业兼并在我国还刚开始,它的一套运行机制还很不完善。从社会主义改革的要求来看,我们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段晓娟  
目前,世界范围内又掀起了一轮企业兼并浪潮。兼并虽然利于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迅速实现低成本扩张,但如不对其进行严格管理,也易产生垄断等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现象。德国是世界上兼并活动产生较早的国家,也是控制兼并较成功的国家,研究德国的企业兼并法律制度并加以借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孙文连  
企业兼并、破产造成税收流失,是企业改革中的普遍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税收工作的一大难点。现结合实际工作,谈几点认识:一、企业兼并、破产过程中税收入库难的几个主要因素(一)政府行为不规范企业改革改制的目的是政企分开,还经营管理权于企业,减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俞国璋  
产品经济体制下的“关停并转”与市场经济模式下的企业兼并虽然都是对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资产存量结构的调整行为,但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的行为主体是政府,政府有关部门以超经济的行政强制,对亏损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关停并转”企业的经济损失完全由政府承担;后者的行为主体是企业,企业根据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兼并和被兼并的对象,根据等价交换、有偿转让的方式进行产权转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兼并的行政干预将逐渐减少,企业的自主性将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企业的角度研究一下企业兼并的行为动因、条件和成功的关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倪文岚  
企业兼并中的财务问题倪文岚到兼并者一方。被兼并的企业除保持原有股东不变外,在财产方面只拥有通过交易所获得的现金和证券,还有一些未成交的其他财产。企业兼并除在成交内容和范围达成协议,还要对双方成交项目定出合理价格。事实上,双方的定价心理差别很大,各自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许保利  
资源的配置方式取决于经济体制。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存量资源的再配置主要通过关、停、并、转的方式实现。改革以来,资源由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配置走向市场配置。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兼并成为存量资源再配置的主要方式。对传统体制下以及改革中新形成的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章敏丹  
依照我国的金融货币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货币借贷业务只能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专营,然而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却普遍存在着民间借贷现象,其中企业间相互借贷的法律问题尤为突出。当前,我国立法上对于企业间借贷问题持否定的态度,相关审判实践也存在着较为明确的规范。但是,现有立法是否符合当前市场经济活动高速发展的要求?司法能动理念指导下,法官是否会行使适当的自由裁量权?围绕着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探讨。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张颖杰  徐春荣  
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高院")为了规范企业兼并改制行为,于2003年1月发布了《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针对企业兼并改制行为从司法层面作出了规范解释,对充分保护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