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9)
- 2023(6277)
- 2022(5310)
- 2021(4626)
- 2020(3936)
- 2019(8797)
- 2018(8362)
- 2017(16358)
- 2016(8852)
- 2015(9888)
- 2014(9677)
- 2013(10061)
- 2012(9738)
- 2011(8838)
- 2010(8737)
- 2009(7962)
- 2008(7794)
- 2007(6947)
- 2006(6360)
- 2005(5775)
- 学科
- 济(49053)
- 经济(49021)
- 管理(20216)
- 业(20194)
- 地方(20155)
- 方法(15612)
- 农(14109)
- 企(13849)
- 企业(13849)
- 数学(13724)
- 数学方法(13623)
- 地方经济(11962)
- 业经(11133)
- 中国(10680)
- 学(10148)
- 农业(9763)
- 产业(9638)
- 环境(8053)
- 技术(6851)
- 制(6849)
- 结构(6325)
- 财(6323)
- 贸(6183)
- 贸易(6181)
- 和(5906)
- 发(5862)
- 易(5855)
- 融(5594)
- 金融(5593)
- 体(5382)
- 机构
- 学院(131589)
- 大学(129366)
- 济(57734)
- 经济(56619)
- 研究(53675)
- 管理(47087)
- 理学(40248)
- 理学院(39684)
- 管理学(38959)
- 管理学院(38744)
- 中国(37664)
- 科学(35586)
- 农(29482)
- 所(28908)
- 京(28592)
- 研究所(26614)
- 江(26501)
- 中心(23778)
- 农业(23425)
- 业大(23361)
- 财(22227)
- 省(21048)
- 院(19838)
- 范(18694)
- 师范(18400)
- 州(17671)
- 经济学(17632)
- 科学院(17512)
- 财经(17445)
- 北京(16896)
- 基金
- 项目(94125)
- 科学(74400)
- 基金(66698)
- 研究(66165)
- 家(60037)
- 国家(59580)
- 科学基金(50020)
- 社会(42651)
- 省(42021)
- 社会科(40507)
- 社会科学(40496)
- 基金项目(35809)
- 划(33022)
- 自然(32652)
- 自然科(31790)
- 自然科学(31776)
- 自然科学基金(31193)
- 教育(28052)
- 资助(26697)
- 编号(25219)
- 发(24684)
- 重点(22656)
- 发展(19863)
- 创(19860)
- 部(19754)
- 展(19581)
- 课题(19248)
- 计划(18966)
- 成果(18926)
- 创新(18746)
共检索到203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叶思荣
产业结构调整是江苏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要落实到具体的产业,而且要在空间上作出最佳选择。区域结构调整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客观要求。本文就江苏省机械工业的区域调整提出笔者的初步看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原小能
技术创新是一个产业产生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其竞争力培育和维持的最终来源。江苏机械工业竞争力的构建也要依靠技术创新。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技术创新更成为江苏机械工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及时提高江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培植其竞争力。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江苏机械工业 竞争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扬
本文在CP框架内引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综合指数,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实证检验方法,探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对人才流动的影响及人才流动对产业转移升级的驱动。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升高,会提升人才就业率,促进高附加值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及低附加值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升级。据此,政府应着力于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政策和设施体系的完善和提升,以实现区域内的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移升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玲 曾昭宏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机械工业成绩斐然,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为了更具体地掌握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我们对江西省机械工业的37家国营大中型企业进行了调查.这37家企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企业27家,交通运输设备企业7家,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企业3家,受调查企业占全省机械工业大中型企业总数的69%,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力图以数据为依据,分析现状,并提出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顾湘 姜海 王铁成 曲福田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如何突破资源瓶颈,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空间支撑,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回顾了江苏省产业发展轨迹,分析结构变化,指出江苏省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5个指标,对江苏省工业行业用地集约程度进行定量化的评价,分析行业差异和区域差异。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建议:苏南应重点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的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度发展食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苏中应大力发展建材、电力、冶金、化工、纺织等用地优势明显的行业,适度发展电子等高科技产业;苏北应承接苏南产业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顾湘 王铁成 曲福田
研究目的:对江苏省工业内部不同行业用地集约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主要工业行业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指标反映的行业间差距明显(;2)江苏省的土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均低于上海,具有提升空间(;3)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为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提供有力支撑。研究结论:将工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能够实现产业的优化调整与布局,有利于发挥地区产业比较优势,促进江苏生态大省的建设,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玲
基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和产业政策评价的一般方法,从产业链延伸、多功能性发挥、农业服务业融合、农民增收就业和城乡一体化五个层面构建包含18个指标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实证测算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农村产业融合综合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江苏省市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整体呈现由苏南、苏中向苏北梯次递减的区域特征;苏南地区的南京和苏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最高,苏北地区的宿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最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敏琴
工业化中后期的江苏省面临着来自于省际间流动的各类劳动力消化的压力与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压力。如何有效疏导规模庞大的人口大军,同时又能利用这一宝贵的劳动力资源,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规划是十分必要的。论文以产业为劳动力吸纳载体,利用江苏统计年鉴2002-2012年相关数据,选取所有县市的劳动力吸纳总量、劳动生产率、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产业就业弹性4个指标,以系统学方法揭示了江苏各县市在三次产业中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与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玲
基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和产业政策评价的一般方法,从产业链延伸、多功能性发挥、农业服务业融合、农民增收就业和城乡一体化五个层面构建包含18个指标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实证测算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农村产业融合综合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江苏省市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整体呈现由苏南、苏中向苏北梯次递减的区域特征;苏南地区的南京和苏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最高,苏北地区的宿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最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兰 倪自银 武博
在梳理了研究合作组织(RJVs)的基本概念和推动技术创新的作用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组建RJVs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合德国、日本的光伏产业RJVs案例,提出RJVs驱动江苏省光伏产业集群升级的模式。
关键词:
研究合作组织 光伏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丽珍,陈海波
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业的竞争力。竞争力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综合性概念,一般指竞争主体(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等)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经济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但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产生原因在于各市竞争实力的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易金根 沈广树
阐述了90年代以来江苏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及特点,指出在发展农业机械化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快发展江苏省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江苏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仇方道 沈正平 张纯敏
以江苏省为例,应用完全分解模型,将资源投入量、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空间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分析源头减量化、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的产业生态化导向下的工业环境绩效,探索产业生态化发展调控方向与路径。结果表明:资源减量化效果优于末端治理减排效果,清洁生产控污效果劣于前两者,且源头减量化作用和清洁生产控污能力呈不断增强之势,并成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主导方向;资源减量化和末端治理是实现环境目标主要路径,产业区域共生系统不完善,空间结构效应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源头减量化、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之间的技术关联性不强,源头减量化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源节约管理创新降低资源投入强度,而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控污能力和减排能力。研究认为,建立面向生产全过程的资源环境管理体系,构建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并重的产业生态系统,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是江苏产业生态化转型的主要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蕴 朱要武
本文针对工业在江苏省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采用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初步筛选出江苏省未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再结合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主导产业选择的一般原则等的要求,确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江苏省工业主导产业。
关键词:
主导产业 波士顿矩阵 江苏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