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5)
2023(4648)
2022(3905)
2021(3908)
2020(3279)
2019(7548)
2018(7141)
2017(13811)
2016(7231)
2015(8659)
2014(8362)
2013(8643)
2012(8419)
2011(8135)
2010(8173)
2009(8107)
2008(7348)
2007(6195)
2006(5736)
2005(5510)
作者
(20761)
(17223)
(17101)
(16547)
(11044)
(8185)
(7824)
(6797)
(6592)
(6189)
(6176)
(5784)
(5748)
(5642)
(5551)
(5380)
(5127)
(5058)
(4899)
(4469)
(4358)
(4262)
(4000)
(3970)
(3886)
(3845)
(3798)
(3526)
(3471)
(3449)
学科
(33839)
经济(33813)
(17385)
银行(17239)
管理(16065)
(16054)
方法(15570)
(14909)
数学(14512)
数学方法(14474)
(14166)
中国(13554)
(10969)
金融(10969)
(10843)
企业(10843)
(10122)
贸易(10112)
(10019)
(9202)
制度(9198)
业务(9022)
银行制(7861)
(7629)
(6898)
(6005)
关系(5777)
(5537)
业经(5273)
体制(5184)
机构
大学(110496)
学院(105846)
(57627)
经济(56870)
研究(44497)
中国(43285)
管理(37519)
理学(30921)
理学院(30574)
管理学(30322)
管理学院(30118)
(26011)
(24808)
(22294)
科学(22020)
财经(20836)
经济学(20544)
研究所(20192)
中心(19799)
(19362)
(19355)
经济学院(18530)
银行(18522)
(17125)
北京(16725)
(16416)
财经大学(15898)
(15358)
(15122)
金融(14952)
基金
项目(64447)
科学(51427)
基金(50734)
研究(47933)
(44386)
国家(44111)
科学基金(36896)
社会(33795)
社会科(32281)
社会科学(32277)
基金项目(25375)
资助(22239)
自然(21436)
教育(21284)
自然科(20978)
自然科学(20971)
自然科学基金(20660)
(19266)
(18092)
中国(17812)
(17003)
编号(16761)
国家社会(15967)
教育部(15042)
成果(14912)
重点(14839)
(13865)
人文(13523)
社科(13211)
(13147)
期刊
(60564)
经济(60564)
研究(41882)
(27630)
金融(27630)
中国(22965)
(18677)
科学(15144)
(15049)
学报(14906)
管理(14802)
大学(12088)
财经(11916)
学学(11294)
经济研究(11210)
国际(10779)
(10631)
(10319)
世界(9341)
农业(9003)
问题(8449)
教育(7881)
技术(6888)
业经(6082)
(5775)
理论(5475)
技术经济(5299)
(5114)
论坛(5114)
农村(4986)
共检索到181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熊昌锟  
1933年《伦敦白银协定》的签署和1934年美国《购银法案》的通过,对银本位的中国形成了巨大打击。中国市场上的白银大量流往美国,造成国内通货紧缩,物价下跌,金融和经济都遭受前所未有的损失。国民政府、金融界、学术界和各社会团体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和应对之策。然而,国民政府对当时白银危机的认知偏差以及应对政策的迟缓,造成无可挽回之局面。虽然此后通过加征白银出口税、打击白银走私、向英美寻求援助等一系列应急措施,但总体而言,收效甚微。应对政策的迟缓、不敢开罪美国、外资银行装运现银出口、英美不愿提供实质援助、日本的破坏以及国内自然灾害造成经济形势的恶化成为国民政府无力解决白银危机的主要原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礼永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国难日益严峻,社会思潮亦有所变化,民族主义呈上升之势。在这种状况下,政学两界部分关心教育的"业余教育家",对教育学在高等教育阶段的体现横加指责,甚至在中央会议上提议全盘否决,最高教育行政者也决心对其加以整顿,故而在教育学者看来堪称"教育学的危机"。在国家存亡和学术生存多重缘由的刺激下,教育学者团结起来,成立中国教育学会,欲以美国教育学会为榜样,建设中国的教育专业组织。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课题组  王道树  张利霞  李捷  张洪战  
2010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英国又遇到主权债务危机的强烈冲击。2010年5月12日,英国新任首相、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就职不久,即发布了财政紧缩预算案,通过大力压缩政府开支、以增税为主的税收政策调整等一系列措施以重振经济和解决财政困难。本文主要介绍其税收举措,以期对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有所借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马一可  王桂兰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俄罗斯经济经历了连续8年的高增长,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各单项经济指标都在不断的刷新记录。俄罗斯经济强劲增长,国际储备和稳定基金不断上升,俄罗斯因此和巴西、印度、中国一起获得了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熊贤君  
民国时期教育经费空前拮据,而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推行在即,各级政府纷纷采取褒奖捐资兴学举措,根据捐资数目确定所颁发奖状、奖章、奖牌或匾额等褒奖等级和颁奖者级别,鼓励和刺激社会各界好善乐施人士慷慨解囊,捐资兴学。褒奖举措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捐资兴学的积极性,从而募集到可观的教育经费,缓解了教育经费的困难,对于教育发展不无小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智  李森  
民国初年,教育与职业不沟通成为职业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职业指导作为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方式被职业教育界寄予厚望而引入我国,这一时期的职业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注重建立专业的职业指导机构、注重调查职业状况和学生个性,采用多种实施方法,对民国时期的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白雪苹  
文章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双重影响着中国:从消极方面来说,它影响中国对欧洲的商品出口,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加大了中国对欧洲投资的风险,加剧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影响中国的汇率机制改革;从积极方面来说,它有利于中国大规模进行海外投资,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面对欧债危机,中国一方面应积极参与解决欧债危机的行动,另一方面必须强调欧债危机的解决关键在欧洲自身的努力。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承国  
晚清与民国时期的期货市场在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经济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体现。由于国家受到帝国主义军事和经济上的侵略,期货市场赖以发展的制度基础极其薄弱。市场投机过度,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期货市场因此具有非常明显的半殖民地性和非均衡性特征。近代中国期货市场是近代中国制度变迁的产物。研究近代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特征,对于完善当代中国期货市场的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振宇  
民国时期儿童学研究在中国的兴起袁与当时整个社会对童年的发现袁儿童被视为建设新中国的轴心力量袁以及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推动等有密切关系遥许多代表性的组织和知识分子袁都曾参与到这场运动之中袁并诞生了一大批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遥但由于野碎片化冶的事实袁理论创造的缺乏及实践指导的不足袁这场运动并未能造成辐射全国且持久的影响力遥因此当代中国若要复兴儿童学研究运动袁就必须吸取民国时期的经验与教训袁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本国国情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发展之路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侯杨方  
文章搜集、整理了民国时期中国人口的死亡率资料,认为该时期粗死亡率在25‰~35‰之间,婴儿死亡率可能在170‰~200‰之间,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随着地区和时期的不同,有着较大差异,在某些地区已经超过了40岁。另外,公共卫生系统的建立对降低死亡率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长松   段蕴歆   张莉金  
通达性是度量交通网络结构的有效指标,但较少被用于民国时期铁路交通的研究。通过将民国时期铁路线路图数字化,结合铁路旅行时间、客货运输量等数据,分析民国时期中国铁路交通网络通达性变迁。结果表明:铁路建设以北京为中心,华北地区成为全国的通达性中心区;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铁路客运、货运量大于其他地区,随着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华东和华南地区铁路客运、货运量明显增大,东西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增强;铁路客货运量与铁路沿线城市人口数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铁路运输促进城市规模的增长。民国时期中国铁路在路权、路政和技术等方面都存在复杂性问题,铁路交通呈现出区域通达性较好,全国通达性差的特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列盈  
20世纪20年代末由国民党政府中若干持教育独立思想的教育家主导、以法国教育行政体制为样板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之所以失败,基本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改革宗旨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主题、政治环境相悖;缺乏广泛深入的教育观念变动和改革经验积累;缺乏宽松、自由的改革环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继瑞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成都应该采取以下"五项举措"来促进成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一是抓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二是积极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三是加快灾后重建的步伐;四是进一步促进房市的稳定与发展;五是以扩大内需来保持经济有绩效的高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郑春荣  刘昊权  
对于德国在欧债危机应对中表现的解读,学界一直存在是"利益驱动"还是"价值导向"的争论。有鉴于此,本文依据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分别从德国国家利益、德国秩序自由主义经济治理理念和反通胀文化,以及自反性多边主义出发,分析德国在欧债危机应对中表现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指出,组合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德国在欧债危机应对中介于利益与价值之间的行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林璟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跌宕起伏,欧债危机、日本地震、美债危机动荡不断,特别是标普下调美国国债评级,又一石激起千层浪,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二次衰退的担忧加重。当人们还对我国用4万亿元投资拉动经济、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第一波冲击记忆犹新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将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