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2(168)
- 2020(138)
- 2019(321)
- 2018(339)
- 2017(580)
- 2016(374)
- 2015(402)
- 2014(388)
- 2013(410)
- 2012(393)
- 2011(344)
- 2010(447)
- 2009(428)
- 2008(499)
- 2007(458)
- 2006(444)
- 2005(459)
- 2004(420)
- 2003(446)
- 2002(487)
- 学科
- 管理(1679)
- 业(1650)
- 企(1645)
- 企业(1645)
- 济(1308)
- 经济(1305)
- 财(924)
- 务(708)
- 财务(707)
- 财务管理(701)
- 制(697)
- 企业财务(668)
- 学(601)
- 方法(573)
- 理论(533)
- 体(505)
- 法(497)
- 体制(454)
- 教育(416)
- 策(407)
- 中国(395)
- 业经(387)
- 银(345)
- 银行(345)
- 农(329)
- 行(326)
- 和(320)
- 审计(311)
- 划(307)
- 数学(306)
- 机构
- 大学(6658)
- 学院(6456)
- 研究(2018)
- 管理(2010)
- 济(1970)
- 经济(1915)
- 财(1717)
- 中国(1659)
- 理学(1557)
- 理学院(1531)
- 管理学(1493)
- 管理学院(1477)
- 京(1473)
- 江(1416)
- 科学(1361)
- 所(1244)
- 财经(1242)
- 州(1137)
- 农(1108)
- 经(1086)
- 研究所(1047)
- 范(1045)
- 省(1043)
- 师范(1037)
- 北京(976)
- 系(921)
- 财经大学(884)
- 中心(870)
- 业大(835)
- 农业(812)
共检索到12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邱睿
执行和解,是指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对原生效裁判文书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协商并达成和解合意,待和解协议履行完毕,执行法院将该执行案件作结案处理的一种制度。在我国,执行和解制度广泛适用于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由于该制度的产生较为晚近,因而该制度面临着较大的争议。在肯认执行和解属于私法行为、执行和解协议属于诺成性合同的基础上,执行当事人可以通过申请恢复对原执行名义的执行、提起债务人异议之诉、另行起诉或者申请仲裁等方式实现救济。
关键词:
执行和解 私法行为 诺成合同 和解救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璩
近几年来,经济学界、法学界对市场中的交易安全给予极大的关注,无疑交易安全更有赖于法律的保障。民事执行作为保障交易安全的最终手段,应注重其正义、公正、效率的价值,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障交易安全。
关键词:
交易安全 民事执行 正义 公平 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爱华
试论破产和解与整顿□王爱华着眼于破产还债公平清偿的功能单一的传统破产制度,由于和解制度与整顿制度的置入而变革为多功能的现代破产制度。以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及经济的持续发展,于维护债权人利益的同时,也注重债务人利益的保护,并从而更有效地维护债权人利益为价...
[期刊] 求索
[作者]
郭小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将限制出境和限制消费列为间接执行措施,不再有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迟延履行金的规定,同时采用“执行制裁措施”的概念,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拘留、罚款措施纳入其中。执行法起草过程中也曾使用过强制措施、处罚措施、惩罚措施等概念,同一种措施在不同版本的意见稿中属性并不相同。通过概念辨析可知,执行措施与执行制裁措施的二分结构具有合理性,而进一步经由对间接执行措施种类与适用范围的探讨可知,间接执行措施只有迟延金一种,罚款、拘留和加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制裁措施。限制出境和限制消费既不是间接执行措施也不宜直接定为执行制裁措施,它们只是加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可能产生的部分后果。间接执行措施可以适用于金钱债权、物的交付以及对行为请求权的执行,是“泛化”的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永定 覃东海
文章提供了分析中国双顺差问题的一个理论框架,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意味着中国未能真正利用外国储蓄为国内投资提供融资支持,相反,中国通过经常项目盈余成为了资本输出国。文章分析了双顺差的本质以及国内储蓄-投资缺口同外汇储备变动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双顺差的政策根源以及可持续性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双顺差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双顺差 经常项目 资本项目 储蓄 投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亿培
由于诉讼和解具有体现当事人处分权以及节约诉讼资源等优势,在许多国家都受到重视,但我国对这一制度的规定非常简单,并且没有明确赋予其结果以法律效力。本文阐述了诉讼和解的涵义及其法律性质,并详细地分析和解与调解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了有关建立和解制度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诉讼和解 调解 制度前景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程国琴
民法与税法在法律规范层面缺乏衔接,容易引发民事执行中税收利益与民事利益失衡,影响民事执行效率的提升和税收执法方式的优化。本文比较研究不同国家对待税收优先权的态度,分析国际层面税收利益和民事利益平衡的发展趋势,建议将我国现行绝对优先保护税收债权的模式转变为平等保护债权的模式,并认为法院与税务机关之间应当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强化双方协助义务的互认机制,推动涉税信息的共享机制,以提升民事执行程序中债权实现的正当性、公平性和效率性。
关键词:
税收债权 民事债权 民事执行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洁
替代型执行和解与一般执行和解一样,都能够起到有效减轻法院执行压力,助力解决执行难的功能。与一般执行和解相比,替代型执行和解在含义、效力和理论依据方面皆有其特殊性。替代型执行和解是多元化纠纷解决理念在执行程序中的集中体现,对外有利于迎接《新加坡公约》带来的挑战,对内能够为某些难以执行的案件提供新的出路。目前,替代型执行和解在实践中适用较少,是因为还存在一些适用的模糊地带。正值强制执行法起草之际,为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可以考虑在该法中推行由第三方调解机构和调解员帮助并促进当事人达成和解,同时建立执行和解审查制度,健全替代型执行和解的救济,从而完善替代型执行和解,使之发挥更大的效能。
关键词:
多元化纠纷解决 执行和解 调解 执行力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顾文达
完善的强制执行制度特别是妨害执行的刑事责任体系对于解决"执行难"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强制执行领域中的刑事责任所涉及的主要罪名就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明确拒执罪的必要性及其司法适用中的若干问题,是完善民事强制执行制度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途径与刑事保障。虽然《刑法修正案(九)》对拒执罪的主体范围和惩罚力度都作了合理修正与完善,但本罪在适用范围、规制起点特别是追溯程序等方面的问题依然是未来立法的完善方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郑林 陈延忠
民事执行中,如果被执行人就执行款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可能导致不足额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代扣代缴税款是否能够构成执行款组成部分,从而视为完全履行法律文书规定义务,目前司法实践做法不一,导致被执行人陷入两难。本文通过梳理现有典型类案,对被执行人支付相关执行款时是否必须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在判决(裁决)未明确说明的情况下裁判给付金额是税前还是税后、代扣代缴问题是否属于执行异议审查范围等三个核心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明确代扣代缴税款应构成执行款一部分,并从兼顾公法义务与私法义务、私法债权与国家征税权平衡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民事执行 代扣代缴税款 执行款 公法义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胜发
劳动定额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是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一个有力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衡量职工贡献大小的重要尺度,也是编制计划、组织生产、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兴华
不同的民事责任性质有不同的归责原则、责任构成、举证责任和免责事由,因此确定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但相关法律仅确认了损害赔偿民事责任,并未对责任性质予以规定。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应包括缔约过失责任、侵权责任和担保责任。
关键词:
虚假信息 民事责任 归责原则 举证责任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明辉
对于财务报告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性质,法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违反的是法定义务,它侵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因此,财务报告虚假陈述是一种侵权行为,同时,将其界定为侵权行为也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由于证券交易的特殊性,财务报告虚假陈述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在因果关系、归责原则等方面均反映出其特点。
关键词:
虚假陈述 侵权责任 违约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