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1)
2023(7303)
2022(6064)
2021(5951)
2020(4803)
2019(11138)
2018(10998)
2017(20089)
2016(10870)
2015(12808)
2014(12884)
2013(12668)
2012(11925)
2011(11009)
2010(11079)
2009(10083)
2008(10246)
2007(9473)
2006(8503)
2005(7561)
作者
(29952)
(24978)
(24699)
(23815)
(15982)
(11868)
(11408)
(9684)
(9679)
(9216)
(8682)
(8424)
(8216)
(8015)
(7883)
(7633)
(7370)
(7265)
(7201)
(7081)
(6448)
(5979)
(5963)
(5870)
(5638)
(5628)
(5577)
(5523)
(5132)
(5011)
学科
(46340)
经济(46183)
管理(27929)
(23584)
(19494)
企业(19494)
方法(18712)
中国(18495)
数学(14428)
数学方法(14326)
(13621)
业经(11217)
(11104)
(10805)
贸易(10795)
(10614)
(10045)
理论(9547)
(9389)
(8594)
农业(8262)
地方(8233)
教育(8093)
(7726)
银行(7722)
(7465)
环境(7058)
(7003)
(6912)
金融(6909)
机构
大学(156173)
学院(154392)
(68060)
经济(66713)
研究(57569)
管理(53549)
中国(46185)
理学(44109)
理学院(43538)
管理学(42895)
管理学院(42576)
(35089)
(32693)
科学(31634)
(28524)
中心(25918)
研究所(25317)
财经(25245)
(24411)
北京(23323)
(23052)
(22599)
经济学(22503)
师范(22447)
(21083)
(20623)
经济学院(20097)
(19276)
财经大学(18668)
师范大学(18095)
基金
项目(93358)
研究(74676)
科学(73414)
基金(67261)
(57827)
国家(57289)
社会(49303)
科学基金(48268)
社会科(45480)
社会科学(45468)
教育(35443)
基金项目(34274)
(33350)
编号(30951)
(28825)
资助(28080)
自然(27516)
成果(27465)
自然科(26865)
自然科学(26860)
自然科学基金(26438)
(22634)
课题(22527)
重点(21439)
中国(21429)
国家社会(20658)
(20246)
教育部(19958)
(19750)
大学(19155)
期刊
(82746)
经济(82746)
研究(54356)
中国(39794)
(26370)
教育(26001)
学报(21785)
管理(21317)
科学(20734)
(20341)
大学(17566)
学学(15438)
(15059)
金融(15059)
技术(14312)
农业(13794)
财经(13772)
经济研究(13685)
(12051)
图书(11968)
业经(11589)
(11053)
问题(10894)
世界(10164)
国际(9547)
书馆(9305)
图书馆(9305)
(8411)
论坛(8411)
(7925)
共检索到257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曹晓丽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条曲折的历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其中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失误,但他仍然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闪光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邓小平和毛泽东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关系。我们在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回顾毛泽东的艰辛探索,必将促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期刊] 求索  [作者] 肖贵清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果,开启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进程。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认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历史经验;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经济建设过程中急于求成和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失误。分析和研究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应当充分肯定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深入分析和研究探索过程中正确与失误的两个方面,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评价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地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沈年耀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围绕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历史课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原则,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奠定了今天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建设工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桂文  
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的探索,其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工业化道路、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方面。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留给后人以深刻的历史启迪: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宗旨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变革生产关系,进行制度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学海   毛亦兵   吕广厚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经过打击投机资本的斗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胜利,在我国以公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社会和以统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被确立下来。但是,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由于所有制改造没有经验,遗留两个基本问题,还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解决。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是不是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形式?还可以不可以保留和发展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二是,全部社会经济生活是否都在计划体制下生产和消费?还需要不需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如果说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藐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从俄国的实际出发,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地探索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揭示了经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规律。这是列宁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理论遗产。今天,重新学习和研究列宁的思想,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进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革命的一生建树了多方面开创性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就其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政权之基、建制之功、探索之果。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人和开创者。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占才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对苏联模式中最突出的单一公有制,指令性计划经济、排斥市场机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行政和经济运行管理体制,进行了反思,突破一些框框和教条,提出一些颇具新意的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路和设想。遗憾的是共产党人没有继续深入探索下去。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中关于共产主义(包括它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筑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即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条件)的观点及中国生产力落后基本国情的实质,理解不深刻,把握不准确。使探索缺乏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现实依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熊启珍  
50年代毛泽东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构想熊启珍50年代中期,毛泽东根据我国的情况,结合苏联的经验,经过审慎思考,提出了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代表了全国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顾海良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阐释,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对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作出了开创性探索。在1958年11月《关于读书的建议》信中提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四个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在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基础、经济规律中客体和主体的同一性、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探索的方法论要义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方法、批判方法和分析方法等问题作出深入阐释。毛泽东对这些问题作出的开创性探索,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依然有着深刻的学理和哲理上的启迪。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课程涉及时段较长、理工科学生普遍缺乏历史和社会改革发展知识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探索教学方法改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思考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社会发展历程和改革前景,是普通高校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东昌  
十四大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并根据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论述,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理论上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标志。对于一个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党,在对建设的客观规律的掌握上,有了空前的成熟,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对教育来讲,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们的教育能够真正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莉光  
毛泽东的一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生,也是勇于探索的一生。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依据中国国情,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建国后,他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成功地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有过失误、甚至重大失误,但也对某些重大问题,特别是对如何突破“苏联模式”走自己的建设道路作过有价值的探索。《论十大关系》就是毛泽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文献。虽然,当时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满明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性的思想和见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认真思考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对于解决当前的许多社会问题,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